:::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天主教本地化的歷程
書刊名:淡江史學
作者:顧衛民
作者(外文):Gu, Wei-min
出版日期:1998
卷期:9
頁次:頁181-201
主題關鍵詞:天主教本地化利瑪竇夫至大通諭剛恒毅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中國天主教本土化的歷程,開始於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的活動。羅明堅首先以中文傳道,利瑪竇用中文著書傳道外,也主張容忍中國教友祭祖祭孔的行為,同時,有些傳教士也考慮在教會中實行中文禮儀及培養本地神職人員。這些措施使天主教在中國獲得相當的發展。 但是清初,因為“禮儀之爭“,使得中國天主教本地化的歷程被阻斷。雍正皇帝於1724年,下禁教令。鴉片戰爭後,《南京條約》、《黃埔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強硬規定傳教士自,保護傳教士。但是以大砲打開的傳教自由,使傳教士漠視本土文化,對本土化的歷程是一種障礙。同時在殖民主義勢力支配下,天主教會中的中國神職人員地位低下,教會當局始終不願將權柄交納本地神職人員。 1919年11月,羅馬教宗本篤十五世,改變教會政策,向全世界發布《夫至大》通諭,要求傳教士盡量與本地的文化社會融合,同時應培植本地神職人員。1922年,教宗派遣剛�睄搷@為宗教代表,到中國推動本地化的教會組織。從此天主教本地化才積極發展。
期刊論文
1.翁紹軍(1996)。論漢語景教經文的傳述類型。世界宗教研究,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菲茨帕里克(1989)。中國禮儀之爭--中國社會和天主教制度的比較研究。世界宗教研究,198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祈若望(1984)。巴黎外方傳教會來華三百周年。鼎,1984(21),2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5)。教宗格肋孟第十世詔書任命羅文藻為主教。台灣恒毅,34(1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特儒(1992)。康熙頒令通融天主教流傳三百周年紀念。鼎,199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西方基督教對中國的貢獻。文社月刊,2(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宗澤(1935)。近十年來天主教在我國之狀況。聖教雜誌,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豪。中西交通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宗澤(1949)。明清間耶穌會士譯著提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文漢(1982)。中國古代基督教及開封猶太人。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方豪(1988)。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穆爾(1984)。一五五○年前的中國基督教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道森。出使蒙古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蕭若瑟。天主教傳行中國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利瑪竇。天主實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何兆武(1983)。利瑪賽中國札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奉箴(1992)。羅公文藻晉牧三百周年紀念。台灣聞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愛德(1992)。中國禮儀之爭文獻百篇。舊金山大學中西文化交流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atourette, Kenneth Scott(1929)。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  new window
13.方豪(1988)。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費正清(1985)。劍橋中國晩清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衛青心。法國對華傳教政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衛青心、楊高堅(1987)。羅馬教廷與中國。中國天主教教務委員會資料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史式微(1983)。江南傳教史。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羅光(1983)。教廷與中國使節史。台灣傳紀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衛青心。法國對華傳教政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Chinese Recorder。  new window
22.德禮賢(1983)。中國天主教傳教史。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39)。輔仁生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剛恒毅。在中國耕耘--剛恒毅椹機回憶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15)。益世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台灣耀漢小兄弟會(1990)。雷鳴遠神父書信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穆啓蒙(1971)。中國天主教史。台中:光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顧長聲(1981)。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羅光(1982)。利瑪竇傳。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施省三(19961206)。六位國籍主教在羅馬祝聖七十周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方豪(1969)。田耕莘樞機傳。方豪六十自定稿補編。臺北:方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ouleau. Francis A. S. J.(1967)。Chinese Rites Controversy。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New York: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new window
3.Entenman, Robert。Chinese Catholic Clergy and Cateshists in 18 century。Images de la Chine。Taipei。  new window
4.英斂之,勸學罪言。中國天主教的過去和現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相伯(1997)。代擬北京教友上教宗書。馬相伯集。復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相伯(1997)。教宗本篤十五世通牒譯文。馬相伯集。復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倪蘊輝。剛總主教與上海會議。剛總主教到華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段俊德。剛總主教與國籍神職班教育。剛總主教到華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光。剛總主教與傳信部大學的中國修生。剛總主教到華十周年紀念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方豪。出席全國天主教出版會議記略。方豪六十自定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于汀之。于斌主教。近代江蘇宗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