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淺論「第二管道」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張如倫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4:8
頁次:頁39-46
主題關鍵詞:第二管道兩岸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2
     一、「第二管道」機制由非官方、民間智庫、學術機構組成,其成員以獨立的學 者專家為主,除了本身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外,宜有相當程度的政治代表性及社會影響力,並 與政府決策官員及機構維持高度的溝通諮商關係。 二、「第二管道」的功能是在自由、學術的氣氛下,發揮探討新思維、新策略的功能,並為 敏感政治問題的互信及共識累積舖路。 三、對於美國智庫善意友好的呼籲,做為較弱的一方,「我們沒有不參加的奢侈」。「第二 管道」由美國智庫提出,有兩點有利我方:首先,美國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氣息與我較接近, 美方的思維及其見解,我方能接受的程度必然高於中共。其次,在國際社會上,只有美國有 意願及能力,反對中共在臺海問題上使用武力,給予我有可信度的安全保障。 四、面對現階段兩岸關係政治瓶頸的發展,以及後冷戰時期亞太國際新情勢的形成,「第二 管道」機制勢必成為不可抗拒的策略潮流,並可承擔重要的階段性任務。 五、在國際上「第二管道」機制亦可善加運用,增進各國對中華民國最基本的生存與安全需 要的關切與保障。
期刊論文
1.陳永康、翟文中(19980200)。美國中共戰略夥伴關係對我國國防安全之影響。問題與研究,37(2),1-20+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慧鸞(19970900)。柯林頓政府的新東亞政策:奈伊「複合式領導」的理論與實踐。美歐季刊,12(3)=131,73-9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莫大華(19960900)。從一九九六年臺海飛彈危機檢視美國的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美歐月刊,11(9)=125,53-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Nye, Joseph S.(1995)。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 Pacific Region。  new window
其他
1.許倬雲(19980704)。儀式重於實質,對抗化為交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國昌(19980726)。裴利一廂情願的「第二管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英茂(19980815)。第二軌道究竟可發揮什麼功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英茂(19980816)。第二軌道究竟可發揮什麼功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崇倫(19980821)。對「第二軌道」的偏見與誤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魏鏞(19980908)。中美關係發展與學術外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正義(19980802)。美、中、臺三邊第二管道對話的意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