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中的死亡超越
書刊名:中國文學研究
作者:沈凡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hen, Fan-yu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3
頁次:頁335-356
主題關鍵詞: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死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86
     從神話中已可看出人類企圖超越死亡的渴望,反映在文學作品裡,則產生了「遊仙文學」。「遊仙」是一種突破有限時空,追求永恆生命的想像,以此角度來觀察陶淵明的<讀山海經十三首>,這組詩和遊仙文學傳統有頗相近的特質,都表現出在面對人類必然的死亡時,企圖去超越的方式。   陶淵明其他的詩作中,也經常流露出對死亡的焦慮,而且接著就試圖去超越。除了珍惜當前,及時行樂之外,他更加肯定以立善留名的方式來超越死亡。以此態度來觀察<讀山海經十三首>,可將之分為前後兩部分,第一首序詩開啟了想像的歷程,第二到第八首,藉著歌詠神話故事,進入以「不死形體」超越死亡的想像;包括對長生不死的羨慕,以及對瑰麗神仙世界的嚮往。但陶淵明並非真相信神仙之事,第九首以後,則轉向對神話人物「功」與「志」的肯定,及其天首觀與「任賢」政治理想,表現出對於建功立業,精神上超越死亡的肯定,卻也隱含了
期刊論文
1.王國瓔(1989)。陶淵明的儒家情結。學叢,創刊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管仲。管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叔眠(197501)。陶淵明詩筆證稿。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珂、劉歆(1995)。山海經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豐楙(1996)。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明德。陶淵明「讀山海經十三首」的神話世界初探。中國古典文學叢刊──詩歌之部(一)。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屈萬里(1984)。尚書釋義‧堯典。尚書釋義‧堯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洪興祖(1986)。楚辭補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