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生的欲求與死的觀照--<形影神>的自我辯證與詮說
書刊名:興大中文學報
作者:簡澤峰
作者(外文):Chien, Tse-feng
出版日期:2014
卷期:36
頁次:頁1-32
主題關鍵詞:形影神陶淵明死亡Tao Yuan-mingXing Ying ShenHermeneuticsSelf-Discrimin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4
  • 點閱點閱:62
期刊論文
1.林文月(19760400)。陶謝詩中孤獨感的探討。中外文學,4(11),4-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有儀(19940600)。陶淵明詩中之化遷觀。輔仁學誌. 文學院之部,23,2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建業(200203)。「委心」與「委運」--論陶淵明的存在方式。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6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名揚(19980900)。陶詩的理趣。大陸雜誌,97(3),3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光明(19950600)。陶淵明形影神詩析論。國語文教育通訊,10,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曉江(20030900)。論陶淵明之生死哲學。中國文化月刊,273,70-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瑞琳(20060900)。陶淵明新自然觀的思想蘊涵--論〈形影神〉三詩對生命議題的解析與辨證。中臺學報,18(1),167-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淩雲(2010)。論陶淵明詩的玄學基礎及對玄言詩的超越。世紀橋,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齊益壽(19720600)。論陶淵明的內在世界。現代文學,47,215-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方杜(2012)。「形神雙修」:先秦道家身體觀及其當代意蘊。蘭州學刊,20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鑄(1998)。中國古代藝術形神觀念研究。北京社會科學,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立群(200310)。含淚的幽默--淺論陶淵明詩文中的幽默感。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亨(197012)。讀陶淵明的〈形影神〉詩。現代文學,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振元(199909)。多層人格抒情的傑作--陶淵明《形影神三首》新探。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寅恪(19710800)。陶淵明之思想與清談之關係。幼獅月刊,34(2),8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郝鳳(2004)。論陶淵明的生命悲劇意識。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漢欽(2012)。形神理論源自道家考。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2(3),7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馬銀華(2004)。論陶淵明委運任化的生死觀。山東社會科學,200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靈君(2011)。莊子形神論及其影響。文學界(理論版),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邵明珍(201102)。始終無法消釋的矛盾與糾結--也讀陶淵明《形影神》三首。文史知識,2011(12),9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啟屏(2011)。心性與性情:先秦儒學思想中的「人」。文史哲,2011(6),25-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梅琴(200701)。陶淵明詩歌的生命意識及哲學思考。遼寧師大學報,2007(1),9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何蓓(200509)。陶淵明詩歌的生命主題及哲學思考。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紅岩(2010)。論陶淵明詩文中的樂生思想--基於死亡視野下的考察。人文雜誌,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石觀海(200005)。終老未銷的靈魂苦鬥--解讀《形影神》。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5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辛田、周遠(2011)。莊子重神論與中國古典文藝批評。安徽文學,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漢民、曾小明(201009)。魏晉「遺其形骸」論。倫理學研究,20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田義勇(2012)。陶淵明《形影神》的生存論意蘊。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鸝(200907)。隱與名--淺談陶淵明的「身名」之思。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元文廣(201103)。莊子形神論對古代文論的影響。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于東新(2004)。焦灼感:陶淵明詩歌思想的一種解讀。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偉萍(200901)。死亡的救贖之曲--論陶淵明的挽歌創作。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瑜(20080600)。陶淵明的生死世界。清華學報,38(2),327-3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天祥(20070900)。陶淵明詩文中的時間焦慮。清華中文學報,1,211-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麗真(1991)。從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看「形神生滅離合」問題。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思想研討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89-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玉成(1992)。陶淵明文學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徐復觀(2002)。徐復觀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志熙(2012)。陶淵明傳。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怡良(199303)。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曉坤(2005)。趣閑而思遠:文化視野中的陶淵明、謝靈運詩境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家駱、高誘(197803)。淮南子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用彤(2007)。魏晉玄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岡村繁、陸曉光、笠征(2009)。陶淵明李白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戴建業(1998)。澄明之境--陶淵明新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維森、包景誠(1998)。陶淵明集。臺北:古籍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行霈(2009)。陶淵明研究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澤厚(1999)。中國思想史論‧莊玄禪漫述。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國瓔(2009)。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陶淵明論析。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叔岷(1975)。陶淵明詩箋稿。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葉嘉瑩(20000200)。陶淵明飲酒詩講錄。臺北:桂冠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家駱(1998)。陶淵明詩文彙評。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史教研室(1965)。陶淵明卷。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陶潛、龔斌(1999)。陶淵明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美利(1996)。陶淵明探索。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章培恆、駱玉明(1996)。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華(1992)。陶淵明新論。北京:北京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復觀(1990)。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蔡瑜(20120000)。陶淵明的人境詩學。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魯迅(1980)。魏晉文章及風度與藥及酒之關係。而已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逯欽立(1977)。形影神詩與東晉之佛道思想。陶淵明研究。台北:九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