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碎形為基礎的臺灣地形分區
書刊名:環境與世界
作者:陳彥傑宋國城
作者(外文):Chen, Yen-chiehSung, Quo-cheng
出版日期:1999
卷期:3
頁次:頁1-15
主題關鍵詞:地形分區碎形模式變異曲線法K均值群集分析連續亂數加點模擬Geomorphological provincesFractal modelVariogram methodK-means clusteringSuccessive random addition simul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陳正祥(1956)。臺灣之地理區域。臺灣銀行季刊,8(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鐵良(19550300)。臺灣之地形。臺灣銀行季刊,7(2),8-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古兆禎(19640400)。臺灣地形發育與地殼運動之關係。中國地質學會會刊,8,102-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本田武夫(1939)。台灣的地學的研究。地理學評論,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三浦唯宣(1933)。台灣地誌的研究。地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瑞津(19940800)。地形學圖研究的概觀。中等教育,45(4),16-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明志、石慶得、張瑞津(1993)。地形分類及其圖示究。地圖,4,55-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宋國城、陳彥傑、趙培文(19981200)。Spatial Variation of Fractal Parameters and Its Geological Implications。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9(4),655-672。  new window
9.Li, Y. H.(1975)。Denudation of Taiwan Island since the Pliocene Epoch。Geology,4,105-10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培源(1999)。臺灣地形區劃分新議。20世紀臺灣地區地球科學究之回顧與展望系列研討會,208-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培文(1995)。台灣地形之碎形特性與地形模擬(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維周(1954)。台灣新誌地形篇。台北市:中華文化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花井重次(1934)。地形區(台灣地方)岩波講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鑫(1988)。地形學。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鑫(1983)。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市: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朝棨(1957)。台灣地形。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恒儉、陳華慧、曹伯勳(1991)。地貌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Peitgen, H. O.、Barnsley, M. F.、Devaney, R. L.、Mandelbrot, B. B.、Saupe, D.、Voss, R. F.(1988)。The Science of Fractal Images。New York:Springer-verlag press。  new window
8.Romesburg, H. Charles(1984)。Cluster Analysis for Researchers。Belmont, California:Lifetime Learning Publications。  new window
其他
1.鄭元振(1998)。以3D網格計數法解算台灣地形之碎形維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