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建構主義看教學歷程:學習心理、教學技巧與學習評量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吳錦鳳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0
頁次:頁1-23
主題關鍵詞:建構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由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學習歷程就是知識建構的歷程。強調個人在學習歷程中 的主動性與主體性、知識的變動性、適應性與社會性。這種強調學習者為主體的觀點,也稱 作為「學習者中心的教學觀」,亦即:學習乃為學習主體主動建構的活動,並應注重社會互 動的影響,知識無法由一人直接傳輸至另一人。此觀點導引進入新的教學觀,而將教學帶領 進入一個新紀元。建構主義的教學並非一固定的教學法,而是一種精神,故有關建構主義的 教學應可由支持建構理念的各種教學法所統整而成,亦即所謂建構取向教學。本研究提供相 關的建構概念,將可提供老師全方位的思考,提昇教學品質。 本研究以五位教學績優教師為對象進行訪談, 並以 262 位新生為對象進行學習與讀書策略 量表之施測。資料經分析與統計,獲得下列主要結果: (一)教師在教學歷程中,觀察學生在學習心理方面,以輕鬆且能過關的心態為主;在教學 技巧方面,建立互信關係,在關心學生的基礎上,求上課方式的多樣化,盡量提供學生參與 及實作的練習機會;在評量方面,多半視科目性質與學生差異而定,注意到學習過程中的努 力與表現,也鼓勵學生利用各種補救機會加深學習效果。 (二)學生在學習與讀書策略上的表現,以學習學習輔助術、自我測驗、動機以及解決學習 困難四項學習策略,略有得加強;而焦慮、專心、考試策略、時間管理、態度、訊息處理以 及選擇要點七項學習策略,則需要進一步的學習與協助。學生經過量表之客觀比較與自我省 思後,都能提出個人具體改進之道。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探討與調查發現,對對於建構取向教學策略之應用,提供十項參考建議 。
期刊論文
1.Bruner, J. S.(1961)。The act of discovery。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31,21-32。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葉倩亨(1998)。建構取向教學在國中一年級數學課之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永吟、張德榮、洪寶蓮(1994)。大學生學習與讀書策略量表指導手冊。中國行為科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明通(1997)。科學教育。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980929)。教師節頭條新聞報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von Glasersfeld, E.(1991)。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Pergamon Press。  new window
2.Champagne, A. B.、Bunce, D. M.、王美芬(1996)。學習理論為基礎的科學教學。科學學習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loom, B. S.、Englehart, M. D.、Furst, E. J.、Hill, W. H.、Krathwohl, D. R.(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New York:McKay。  new window
4.Glynn, M. S.、Yeany, R. H.、Britton, B. K.、王美芬(1996)。建構論的科學學習觀。科學學習心理學。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