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1. | 賈蘭坡、衛奇(1976)。陽高許家窯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古學報,2,97-114。 延伸查詢 |
2. | 楊鍾健(1933)。中國人類化石及新生代地質槪論。地質專報乙種,5,87-91。 延伸查詢 |
3. | 賈蘭坡(1959)。關於中國猿人的骨器問題。考古學報,1959(3),1-5。 延伸查詢 |
4. | 賈蘭坡(1983)。北京人生活中的幾個問題。史前研究,2,19-22。 延伸查詢 |
5. | 賈蘭坡、蓋培、尤玉桂(1972)。山西峙峪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2(1),39-58。 延伸查詢 |
6. | 賈蘭坡、衛奇、李超榮(1979)。許家窯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1976年發掘報告。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7(4)。 延伸查詢 |
7. | 蓋培、衛奇(1997)。虎頭梁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的發現。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5(4),288-299。 延伸查詢 |
8. | 裴文中(1960)。關於中國猿人的骨器問題的說明和意見。考古學報,2,1-9。 延伸查詢 |
9. | 衛奇(1982)。許家窯人的生活環境。山西文物,3。 延伸查詢 |
10. | 臨汾行署文化局、丁村工作站(1984)。丁村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01地點發掘報告。史前研究,2,57-68。 延伸查詢 |
11. | Chaney, Ralph W.(1935)。The Occurrence of Endocarp of Celtis barbouri at Choukoutien。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99-113。 |
12. | Issac, Glyn(1971)。The Diet of Early Man-aspects of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Lower and Middle Pleistocene Sites in Africa。World Archeology,2,278-299。 |
13. | Issac, Glyn(1978)。Food-sharing and Human Evolution-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the Plio-Pleistocene of East Africa。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34,11-325。 |
14. | 安志敏(1965)。河南安陽小南海舊石器時代洞穴堆積的試掘。考古學報,1,1-28。 延伸查詢 |
圖書1. | 吳汝康、吳新智、張森水(1989)。中國遠古人類。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2. | 張森水(1987)。中國舊石器文化。北京:文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 |
3. | 賈蘭坡(1978)。中國大陸上的遠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 |
4. | 賈蘭坡、王建(1978)。西侯度。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 |
5. | 賈蘭坡、王擇義、王建(1962)。匼河--山西西南部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 |
6. | Breuil, Henri(1939)。Bone and Antler Industry of the Choukoufien Sinanthropus Site。 |
7. | Chia, Lan-po(1958)。The Home of Peking Man。Peking:Jin-min。 |
8. | Pei, Wenzhong(1939)。Upper Cave Industry of Choukoutien。Peking。 |
9. | Service, Elman R.(1978)。Profiles in Ethnology。New York:Happer & Row, Publis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