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人權侵犯的罪與贖:從《消失的一九四五》探討戰爭人權
作者:謝易達
書刊名:人權影像:從電影文本透視全球人權
頁次:181-195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巨流
主題關鍵詞:人權侵犯罪與贖消失一九四五戰爭
學門:社會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期刊論文
1.余文堂(19951200)。戰後德人對納粹暴政與戰爭責任的省思。西洋史集刊,6,89-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鳳生(20000700)。靖國神社與國家公墓--日、德兩國對發動侵略戰爭的態度。歷史月刊,150,6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治平(1999)。集中營。歷史月刊,20,61-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秋慶。希特勒的政治不歸路。歷史月刊,20,84-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綉媛(1994)。中日初中歷史教育的比較研究--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糾葛(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endict, R.、黄道琳(1985)。菊花與劍--日本民族的文化模式。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麗琇(1988)。德國文學評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錫德(1990)。認識新歐洲。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偉明(20050510)。德國歷史教科書對中日的啟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俊傑(20050509)。德國是如何卸下歷史包袱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新民(20010824)。任何侵略戰爭都是不正義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青木(20050513)。歐洲教科書如何說二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龍應台(19930412)。統一併發症困住德國影響歐洲平衡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