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16年中國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綜述
書刊名:新聞大學
作者:張放楊穎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139-145+153
主題關鍵詞:概念史理論史學科史反思本土化Conceptual historyTheoretical historyDisciplinary historyRethinkLocal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3
2016年,中國學界的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繼續在反思與構建中前行。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思想史研究在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播觀及其對西方傳播學的影響的探討中回應現實;新聞傳播概念史研究集中于新聞傳播行業、新媒體與社會管理三個方面探討了概念與社會情境的互動;新聞傳播理論史研究繼續在深度反思中追尋著本土傳播理論的構建路徑;新聞傳播學科史研究則在回顧西方傳播學史與探索中國新聞傳播學道路的努力下不斷向前推進。
In 2016, China’s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oves forward in rethinking and building. The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arxist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akes response to real life through discussing Marxist the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its impact on western communication theories. The research on conceptual history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focuses on the professional community, new media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hich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cepts and social context. The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remains on profound rethink, and explores the path of local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research on disciplinary 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moves forward in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ommunication studies and exploring the path of Chines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期刊論文
1.陳力丹(2016)。黨性和人民性的提出、爭論和歸結--習近平重新並提''黨性''和''人民性''的思想溯源與現實意義。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7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童兵(2016)。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受眾''。新聞與寫作,2016(10),5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保衛、葉俊(2016)。從印刷、電報到互聯網--論馬克思主義媒介技術觀的歷史演變。新聞大學,2016(2),20-28+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欣人(2016)。再論精神交往:馬克思主義傳播觀與傳播學的重構。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8),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單波、馮濟海(2016)。西方傳播學理論是如何與馬克思主義發生聯系的?。新聞大學,2016(3),102-114+151-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向芬、劉曉平(2016)。從news到''新聞'',從newspaper到''報紙''--兼論近代新聞語詞的衍變路徑以及話語實踐。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6),117-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紹根(2016)。跨語際旅行:''記者''一詞在中國演變歷史再考察。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4),3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鳳翔(2016)。對漢語''廣告''一詞意義流變的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4),116-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恩強(2016)。概念、語境與話語:''小罵大幫忙''使用之流變。新聞大學,2016(1),29-38+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詠華、賈楠(2016)。傳播倫理概念研究的中西方視野與數字化背景。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2),120-125+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彭蘭(2016)。''新媒體''概念界定的三條線索。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3),120-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放(2016)。論''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的中譯定名問題--基於學術史與技術史的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9),104-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泳、車樂格爾(2016)。''網絡主權''辨析。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1),102-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典林(2016)。意識形態的概念譜系及其對傳媒文化研究的影響。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8),4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郭小安(2016)。輿論的公共性與公眾性價值:生成、偏離及融合--一項思想史的梳理。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12),53-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唐海江(2016)。''造健全之輿論'':清末民初人士對''輿論''的表述與群體認知。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12),6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夢溪(2016)。輿情:概念的轉型及其話語。新聞記者,2016(8),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雷霞(2016)。謠言:概念演變與發展。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9),11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百精、楊奕(2016)。公共傳播研究的基本問題與傳播學範式創新。國際新聞界,2016(3),6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濤(2016)。''傳播環境''還是''環境傳播''?--環境傳播的學術起源與意義框架。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7),110-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盧家銀(2016)。''自由始終是持不同思想者的自由'':羅莎‧盧森堡的言論自由觀評析。國際新聞界,2016(7),67-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彭桂兵(2016)。漢密爾頓與出版自由:新聞法制史的考察--兼對''二元對立''框架生成的反思。國際新聞界,2016(8),36-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寧(2016)。進步民主與傳播觀念的變遷--由杜威/李普曼論爭說談起。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11),5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方晨、李金泳、蔡博方(2016)。忽略的維度:詹姆斯‧凱瑞的新聞歷史觀及其批判。國際新聞界,2016(2),131-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曾一果(2016)。批判理論、文化工業與媒體發展--從法蘭克福學派到今日批判理論。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1),26-40+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連水興(2016)。被忽視的克拉考爾:遊離於法蘭克福學派的傳播批判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7),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翼青、吳欣慰(2016)。雙面霍爾:從編碼/解碼理論出發。河北學刊,2016(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程潔、李金芳(2016)。新媒介語境下戴維‧莫利受眾研究。當代傳播,2016(2),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欣慰(2016)。美國文化研究的知識地圖芻議。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11),161-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斌(2016)。場域理論與媒介研究--一個新研究範式的學術史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12),38-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胡百精、高歌(2016)。公共關系的哲學批判與回應。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6),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穎吉(2016)。媒介文化研究進路:從意識形態話語到技術效應的綜合。當代傳播,2016(4),20-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胡翼青、楊馨(2016)。解構神話:傳播政治經濟學學科合法性問題辨析。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81-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黃典林(2016)。激進傳統與產業邏輯:論傳播政治經濟批判的兩種路徑。南京社會科學,2016(9),116-122+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高慧芳(2016)。論麥克盧漢的聲覺空間與視覺空間--對麥克盧漢媒介思想的一種新理解。國際新聞界,2016(4),7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嵇美雲(2016)。''內部的局外人''--宗教對西方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的影響。新聞大學,2016(5),81-92+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甘蒞豪(2016)。傳播實證研究中的修辭性問題。當代傳播,2016(2),26-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鄭保衛、葉俊(2016)。從宣傳研究到傳播研究:對拉斯韋爾宣傳定義的知識社會學考察。國際新聞界,2016(2),8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鋼(2016)。''把關''再認知與回到勒溫。現代傳播,2016(5),164-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孝祥、馮強(2016)。哥倫比亞學派傳播研究的''衰落''及延續。國際新聞界,2016(2),9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胡翼青、張婧妍(2016)。功能主義傳播觀批判:再論使用滿足理論。新聞大學,2016(1),44-50+86+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邵培仁、姚錦雲(2016)。為歷史辯護:華夏傳播研究的知識邏輯。社會科學戰線,2016(3),14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邵培仁、姚錦雲(2016)。從思想到理論:論本土傳播理論建構的可能性路徑。浙江社會科學,2016(1),99-109+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邵培仁、姚錦雲(2016)。天地交而萬物通:《周易》對人類傳播圖景的描繪。浙江社會科學,2016(8),70-81+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謝清果、曹艷輝(2016)。華夏媒介批評的概念、思想流變及其價值取向。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2),11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謝清果、王昀(2016)。華夏輿論傳播的概念、歷史、形態及特征探析。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3),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謝清果、祁菲菲(2016)。中西傳播理論特質差異論綱。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11),3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謝清果(2016)。作為儒家內向傳播觀念的''慎獨''。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0),54-64+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卞冬磊(2016)。傳播思想史的''兩條河流''。國際新聞界,2016(8),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春平、蹇雲(2016)。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傳播控制思想探析。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6),105-116+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周逵(2016)。作為傳播的遊戲:遊戲研究的歷史源流、理論路徑與核心議題。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7),25-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殷曉蓉(2016)。傳播學歷史維度的特點。新聞記者,2016(3),3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王金禮、秦藝丹(2016)。重塑傳播研究的知識邊界--美國《傳播學刊》專刊''領域的躁動''的思想史解讀。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8),47-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柯澤(2016)。美國傳播學研究的心理戰爭背景--一種新的傳播學史觀。新聞大學,2016(2),45-52+148-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夏春祥(2016)。在建制化與數字化之間:口語傳播的人文主義追尋。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7),2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胡鈺、虞鑫(2016)。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國際新聞界,2016(8),9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李彬、劉海龍(2016)。20世紀以來中國傳播學發展歷程回顧。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1),3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黃典林(20160500)。重讀《電視話語的編碼與解碼》--兼評斯圖亞特.霍爾對傳媒文化研究的方法論貢獻。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5),58-72+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