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衣飾與“求女”:《離騷》新探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孫華娟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5)
頁次:160-164
主題關鍵詞:離騷衣飾日書求女神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離騷》中存在著香草和瓊玉兩個世界,抒情主人公的衣飾和服食對象都經歷了從香草到玉的變化,衣飾的轉變又最關鍵,對全文具有結構性的功用。藉由"服"字的雙關涵義等途徑,作為表象世界的衣飾與作為內里所指的美德和政治層面疊合起來。屈原大量取象于衣飾,淵源自當時對庚寅日生子"好衣佩"的民俗觀念,以及奇裝異服者往往被禮法嚴厲懲戒的現實。此外,衣飾又是"求女"的前提,既是美德的表征,又承擔著贄禮的功能。"求女"不應簡單視為求君或求賢臣,而應從楚國的神女傳說去探求。服佩香草、并以香草為贄禮以"求女",是屈原得自楚國女性始祖神話的靈感,象征著為楚國尋求心靈及現實政治的護佑力量,以期讓楚國重新強盛于江漢之間
期刊論文
1.葉舒憲(2008)。食玉信仰與西部神話的建構。尋根,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炳海(2008)。《離騷》抒情主人公的佩飾意象。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信芳(1990)。秦簡《日書》與《楚辭》類征。江漢考古,199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左丘明、杜預、孔穎達(198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子今(2003)。睡虎地秦墓竹簡日書甲種疏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師古。匡謬正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聞一多(1994)。離騷解詁。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知古(1885)。渚宮舊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鍾書(1979)。管錐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荀卿、王先謙、沈嘯寰、王星賢(1988)。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孔穎達(1980)。禮記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靖獻(1986)。衣飾與追求--離騷、仙后比較研究。楚辭資料海外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錫榮(1985)。《離騷》的浪漫手法與古代巫術。楚辭研究論文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霍克思(1986)。求宓妃之所在。楚辭資料海外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聞一多(1993)。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神話與詩。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