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部分中的整體:雲南打洞梁子的觀念、儀式及其組織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李建明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1)
頁次:46-52
主題關鍵詞:打洞梁子部分與整體竜林祭祀四大份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研究關注雲南黑樹林地區打洞梁子人們觀念、實踐中的整體與部分之轉換關係。文章從打洞梁子竜林神聖物品祭祀中的分與合、大溝祭祀中四大份制度的上與下、水田灌溉中水資源的公與私等層面進行分析,認為就打洞梁子人們觀念、實踐中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轉換與生成邏輯而言,既不同於塗爾幹關於"機械團結"與"有機團結"兩種社會類型中整體與部分之間從屬關係的討論,也不同於杜蒙在印度研究體系中提出的等級涵蓋原則,更遵從羅姆巴赫所認為的結構思想:即整體不是高於部分而存在,而是內在於部分而存在。研究認為,這樣一種邏輯視角對於人類學重新理解部分與整體之關係提供了富有新意的理論啟發與民族誌材料。
期刊論文
1.Eisen, Sydney(1967)。Herbert Spencer and the Spectre of Comte。Journal of British Studies,7(1),48-67。  new window
2.嘉日姆幾(20160700)。「四大份」:從意義、行為到符號--雲南黑樹林打洞大溝管理制度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7),54-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嘉日姆幾、石嚇沙(2014)。非「民族」的民族問題--黑樹林水利糾紛的人類學研究。法律和社會科學,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urkheim, Emile、渠東、汲喆(2006)。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ombach, Heinrich、王俊、張祥、朱錦良(2009)。作為生活結構的世界--結構存在論的問題與解答。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蒙、王志明(2007)。階序人:卡斯特體系及其衍生現像。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涂爾幹、渠東(2009)。社會分工論。北京:三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格爾茨、趙丙祥、王銘銘(1999)。尼加拉:十九世紀巴裡劇場國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塞爾.莫斯、昂利.于貝爾、楊渝東、梁永佳、趙丙祥(2007)。巫術的一般理論:獻祭的性質與功能。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