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無政府主義信仰的曲折之路--青年巴金對歷史、時間與革命的反思
書刊名:文學評論
作者:戈雅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
頁次:215-223
主題關鍵詞:巴金無政府主義信仰歷史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巴金的政治信仰(即無政府主義)對其早期文學作品的影響已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其早期小說,尤其是《滅亡》《愛情三部曲》等早期作品蘊含了作者的信仰與其文學創作之間的深刻關係,顯示了作家對革命、歷史和時間的反思。革命是無政府主義理論的核心觀念,也是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國的歷史現實;那時巴金不得不面對自身所處的歷史條件,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和政治著作去思考中國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危機、國民革命的意義、薩珂-凡宰特事件、國內外工人運動發展等等,並且深入探討歷史唯物論和歷史唯心論這兩種相對立的時間觀。
期刊論文
1.山口守(1996)。凡宰特致巴金的信凡宰特致本社黑浪同志信--殉道者遺書之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輝、陳思和(1980)。怎樣認識巴金早期的無政府主義思想。文學評論,1980(3),56-6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立民(2007)。在信仰與文學之間:由"信仰"解讀巴金的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山口守(1995)。巴金與薩珂、樊塞蒂事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樾(1907)。天討。民報特刊,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石曾(19271009)。政治哲學中之黨派觀。革命,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辜也平(2006)。論巴金的革命敘事與泉州30年代的民眾運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巴金(1987)。巴金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金(1988)。巴金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金(1989)。巴金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樋口進(2016)。巴金與安那其主義。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金(1993)。巴金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妃格念爾、巴金(2007)。獄中二十年。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葛懋春、蔣俊、李興芝。無政府主義思想資料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Cortesi, Luigi(2010)。Storia del Comunismo。Roma:Manifestolibri。  new window
9.Critchley, Simon(2012)。The Faith of the Faithless: Experiments in Political Theology。Verso。  new window
10.Dirlik, Arif、孫宜學(2006)。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Badiou, Alain、Hallward, Peter(2001)。Ethics。London:Verso。  new window
其他
1.李芾甘(19260405)。答郭沫若的〈賣淫婦的饒舌〉--并介紹沫若的妙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