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蔣介石與戰前中國農民銀行的紙幣發行
書刊名:近代史研究
作者:賈欽涵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4)
頁次:92-104
主題關鍵詞:中國農民銀行蔣介石紙幣發行法幣改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抗戰全面爆發前中國農民銀行的紙幣發行問題,集中反映了這一時期蔣介石對貨幣發行、幣制改革等重大財經問題的基本態度,揭示了他與南京國民政府財政當局的深層矛盾。四省農民銀行的紙幣發行量曾受到多方面限制,蔣介石通過推動成立中國農民銀行,使其運營范圍和紙幣發行規模不斷擴大。1935年法幣改革期間,蔣介石、孔祥熙、徐繼莊圍繞該行是否有資格發行法幣等問題反復博弈。此后,蔣介石出于軍政需要,不僅同意農行鈔票與法幣同樣行使,而且一再允許該行增發紙幣。然而,為順利籌組"中央準備銀行"以破解財政困局,蔣介石最終決定悉數收回中國農民銀行的發行準備金,而國民政府權力架構的調整則是促使蔣介石與該行關系發生改變的關鍵。
期刊論文
1.鄒嘵昇(2006)。試論中國農民銀行角色和職能的演變。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4),59-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景平(2011)。蔣介石與1935年法幣政策的決策與實施。江海學刊,2011(2),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修福(1996)。蔣介石與中國農民銀行。民國檔案,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331010)。四省農民銀行發行一元流通券。銀行周報,17(3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冰(1986)。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史料選。民國檔案,1986(1),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36)。前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時期所設各分支行處 中國農民銀行成立後增設各分行處。中國農民銀行月刊,1(1),138-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潘曉霞(2013)。一九三○年代經濟危機中的銀行改組--以中國、交通銀行為中心。歷史研究,2013(5),125-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36)。發行恢復集中準備制度。中國農民銀行月刊,1(2),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37)。去年度銀行農村投資統計。中國農民銀行月刊,2(3),1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36)。本行兌換券準備檢查報告。中國農民銀行月刊,1(1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景平(1990)。李滋羅斯遠東之行和1935-1936年的中英日關係--英國外交檔案選譯。民國檔案,1990(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素民(1935)。最近幣制改革後之經濟變動。文化建設月刊,2(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烈望(19351210)。新貨幣制度之研究。銀行周報,19(4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1933)。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布告(1933年3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基鴻(1977)。百年一夢記。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美華(2007)。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滌新、吳承明(2003)。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 (第三卷) :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中國資本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小科布爾、楊希孟、武蓮珍(1988)。上海資本家與國民政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景平(1998)。宋子文思想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隆業(1992)。舊中國國家銀行紙幣圖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景平(1998)。宋子文評傳。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農民銀行編輯委員會(198304)。中國農民銀行五十年。台北:中國農民銀行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交通銀行總行、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5)。交通銀行史料。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宏業(1991)。中國地方銀行史。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克祥、吳太昌、劉蘭兮(2012)。中國近代經濟史(1927-1937)。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榮孟源、孫彩霞(1985)。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中國銀行經濟研究室(1937)。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全國銀行年鑒。中國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葭管(2008)。中國金融通史。中國金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經濟資料社(1947)。CC豪門資本內幕。光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重慶金融編寫組(1991)。重慶金融。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上海金融史話》編寫組(1978)。上海金融史話。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秀莉(2012)。幣信悖論:南京國民政府紙幣發行準備政策研究。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華民國史事紀要》編輯委員會(1984)。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一至六月份)。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1991)。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2輯):1924-1949。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1980)。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中國農民銀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武漢金融志》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金融研究室(1982)。武漢近代貨幣史料。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4)。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第1編,''財政經濟''。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洪葭管(2005)。中央銀行史料。中國金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阿瑟.恩.楊格、陳澤憲、陳霞飛(1981)。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國財政經濟情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Slack, Edward R. Jr.(2001)。Opium, State and Society: China's Narco--Economy and the Guomindang, 1924-1937。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27.余捷瓊(1937)。中國的新貨幣政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石濤(2012)。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研究1928-1937。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40207)。贛省銀行業之猛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60624)。Money Reforms Prove Successful。  new window
3.(19370223)。財部通告規定中國農行發行責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370225)。Farmers' Bank and Note Issue: Currency Reserve Board's Contro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沈肇年(2002)。豫鄂皖贛四省農民銀行、湖北省銀行共同發行銀元兌換券之始末。文史資料存稿選編。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介石(1988)。建立國家財政經濟的基礎及推行糧食與土地政策的決心。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四編''戰時建設''。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慈鴻飛(1986)。初期法幣性質辨析。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資料。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賈欽涵(2015)。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研究1928-1937。中國經濟發展道路的歷史探索。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硯農(2001)。中國農民銀行簡史。上海文史資料存稿匯編5經濟金融。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紀曜(2011)。記贓官徐繼莊。文史資料選輯。中國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