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略論文學作品的意義生成--一個詮釋學視角的考察
書刊名: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朱立元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155-165
主題關鍵詞:詮釋學闡釋學作品文本貝蒂伽達默爾讀者閱讀文學當代西方文論解釋者意義觀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正>文學作品的意義來自何處?這是一個既古老又不斷出新的問題。在相當長的時期,西方文論界、美學界普遍認同作品的意義來自作者。這種觀點在19世紀后期、20世紀初期,隨著心理學美學的大發展,影響進一步擴大,多數文論家、批評家將研究重點放在作者的生平、經歷、傳記等的研究上,力圖從中尋找作者創作的真實
期刊論文
1.張江(2016)。作者能不能死。哲學研究,20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江(2014)。強制闡釋論。文學評論,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江、哈派姆(2016)。多元闡釋須以文本「自在性」為依據--張江與哈派姆關於文藝理論的對話。文藝爭鳴,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Eco, Umberto、劉儒庭(2005)。開放的作品。北京: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德榮(2013)。西方詮釋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伽達默爾、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Palmer, Richard E.、潘德榮(2012)。詮釋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建平(2011)。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1949~2009)。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莫言(20160921)。下一步小說寫什麼?挺頭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埃米里奧.貝蒂(2001)。作為精神科學一般方法論的詮釋學。理解與解釋--詮釋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伽達默爾(2001)。詮釋學。理解與解釋--詮釋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伽達默爾(2001)。答〈詮釋學和意識形態批判〉。理解與解釋--詮釋學經典文選。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錢中文、童慶炳(2000)。《新時期文學建設叢書》總序。理解與對話。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仲舒、凌曙(1975)。精華第五。春秋繁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