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聲無哀樂論》“聲”“音聲”“樂”諸概念的理解與認識上的分歧--兼及對三個頗具爭議問題的思考
書刊名:音樂研究
作者:胡瀟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105-114
主題關鍵詞:音聲含義鄭聲聲論嵇康聲無哀樂論概念思維形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正>自20世紀80年代嵇康《聲無哀樂論》(以下簡稱《聲論》)受到學界關注,乃至一度成為古代音樂美學研究學術熱點以來,這方面的研究不斷展開并深入,研究中涉及的問題頗多,爭論亦隨之存在。其中,關于《聲論》表述系統中"聲""音""樂"
期刊論文
1.孫維權(1983)。〈聲無哀樂論〉新解。音樂藝術,1983(2),96-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修海林(1985)。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聲無哀樂論》研究。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5(2),46-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仲德(1983)。關於嵇康及其〈聲無哀樂論〉。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3(2),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茅原(1980)。試談嵇康的音樂思想。南京藝術學院學報,1980(2),2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吉聯抗(1963)。音樂家嵇康。人民音樂,1963(12),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再生(2000)。〈聲無哀樂論〉今譯。音樂藝術,2000(1),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仲德(1988)。「躁靜者,聲之功也」--再論「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意義兼與李曙明君商榷。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88(4),43-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曙明(1987)。中國古代音樂觀念的異國現代知音。人民音樂,1987(11),3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明基(1999)。關於〈聲無哀樂論〉中「聲」的表述方式探討。音樂探索,19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明(1995)。試釋〈聲無哀樂論〉之「聲」。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5(4),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宋克賓(2016)。嵇康的音樂思想自相矛盾嗎?--談李法楨〈嵇康音樂思想自相矛盾現象探析〉一文的論證。中國音樂學,2016(2),127-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法楨(2014)。嵇康音樂思想自相矛盾現象探析。中國音樂學,2014(3),123-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修海林(2005)。對茅原〈仲德周年祭〉一文中有關〈聲無哀樂論〉研究評價的答覆。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4),7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茅原(2005)。仲德周年祭。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5(2),106-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修海林(2001)。「樂」作為文化行為方式的存在--答劉再生〈聲無哀樂論〉今譯「編者按」兼及今譯的概念理解問題。音樂藝術,20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胡瀟(2013)。嵇康的「聲無哀樂」命題是不是心聲二元論?。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1),142-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佘崢嶸(2014)。略論〈聲無哀樂論〉立論中的詭辯論。藝匯文苑,2014(8),183-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靜薇(2008)。試析「聲無哀樂論」與「自律論」。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4),27-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毓清(1984)。論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的主要方面--關於「聲無哀樂」論的幾個問題的辨析。樂府新聲,1984(3),24-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蔡仲德(2007)。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蔭瀏(1981)。中國古代音樂史稿。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寶楠(1990)。論語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侯外廬(1957)。嵇康的世界觀、認識論與辯論術。中國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