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46:南共北、正分裂:由《沈昌煥日記》看馬歇爾調處國共衝突之成敗關鍵
作者:蕭明禮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翰蘆圖書
集叢:人物歷史
ISBN:9789869611596
主題關鍵詞:民國史中美關係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黃倩茹、廖文碩(20111200)。為後世塑造公眾形象:蔣中正「事略稿本」之編籑。國史研究通訊,1,166-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成勉(19970800)。馬歇爾使華訓令之檢討。近代中國,120,110-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蔣永敬(20121200)。戰後國共和談--從重慶會談到整軍方案。國史館館刊,34,115-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奎松(20040400)。一九四六年國共四平之戰及其幕後。中華軍史學會會刊,9,341-3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綱領(20060700)。國共內戰時期美國對華軍事援助的幾個側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8,319-3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成勉(19970600)。馬歇爾[George C. Marshall]與中國--國務卿任內之探討。國史館館刊,22,205-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成勉(20000800)。美國在戰後調停國共問題所扮演的角色。近代中國,138,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英杰(20071100)。由《王世杰日記》看重慶會談後到政治協商會議前的中共談判策略。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28,329-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明輝(20111200)。國共內戰美國的介入及其對華政策。南亞學報,31,585-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松葉秀文(1955)。米華関係マーシャル期の研究。愛知大学法経論集,13/14,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松葉秀文(1968)。戦後米国の中国政策史マーシャル期の諸問題--支那的外交のパターンを求めて。甲南法学,9(1/2),113-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松葉秀文(1957)。戦後における米中関係の開始。国際政経事情,22,39-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松葉秀文(1956)。スチュアート大使による国共調整。国際政経事情,20,89-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成勉(1992)。馬歇爾使華調處--第一階段之研究(民國34年12月至35年3月)。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一屆研討會。台北:國史館。761-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傳暘(2000)。杜魯門政府與中國(一九四七年--一九四九年)(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章著五(1998)。魏德邁就美國對華政策之主張:與馬歇爾之比較(1945-1948)(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寶玲(1990)。美國對華政策之研究(一九四七-一九五〇)--以紐克特蘭的國家利益架構分析(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立樹(1992)。司徒雷登調解國共衝突之理念與實踐(博士論文)。淡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中正。蔣中正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天石(2008)。找尋真實的蔣介石--蔣介石日記解讀。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關中(2010)。中國命運關鍵十年:美國與國共談判真相(1937-1947)。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牛軍(1989)。從赫爾利到馬歇爾--美國調處國共矛盾始末。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三井、李郁青(1998)。熊丸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縱、公安部檔案館(1991)。在蔣介石身邊八年--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日記。北京:群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之瑜(2001)。寧靜致遠.美麗人生--沈昌煥先生紀念文集。臺北:沈大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1981)。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奇生(2003)。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健青(2012)。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台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惠芬(2012)。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台北市: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成勉(1992)。馬歇爾使華調處日誌。新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arshall, George C.、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1981)。馬歇爾使華:美國特使馬歇爾出使中國報告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克武、游鑑明、潘光哲、林志宏、陳耀煌、沈懷玉、周維朋、林東璟、李品寬、溫楨文、柯小菁、林易澄(2012)。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記錄。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梁敬錞(1994)。馬歇爾使華報告書箋註。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Rea, Kenneth W.、Brewer, John C.(1981)。The Forgotten Ambassador: The Reports of John Leighton Stuart, 1946-1949。Westview Press。  new window
17.高素蘭(2012)。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琇環、蔡盛琦、陳世局(2013)。沈昌煥日記--戰後第一年1946。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美莉(2012)。王世杰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沈昌煥。沈昌煥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四川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中共黨史科研組(1979)。停戰談判資料。成都:四川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四川大學馬列主義教研室中共黨史科研組(1980)。重慶談判資料。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石之瑜(2003)。台灣最後一位保守政治家--沈昌煥在「復興基地」的見證。台北:翰蘆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卓兆恆(1980)。政治協商會議資料。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大久保泰(1969)。共産中国出現の推移:戦後の内戦と国民政府の自壊。東京:朝日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松村史紀(2011)。「大国中国」の崩壊 マーシャルミッションからアジア冷戦へ。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松葉秀文(1969)。米国の中国政策:外交資料を中心とした史的研究。東京:有信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邵宗海(1995)。美國介入國共和談之角色。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郭廷以(1979)。中華民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維真(20050900)。評王奇生著《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型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成勉(1992)。馬歇爾與中國第三黨派--馬歇爾使華調處新探。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成勉(1995)。從和平到戰爭--馬歇爾使華調處的第二階段(民國35年3月-6月)。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集。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6)。中國抗戰時期財產損失說帖。抗戰勝利的代價。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竹園(1986)。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抗戰勝利的代價。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