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傳統中的"情"話語具有兩重性特征:一方面,"情"是"性"的自然呈現,"行其情"具備一定的正當性,如果"人倫大道"過于僵化以至背離了這個根基,儒者們便會啟用"情"話語,對僵化的"人倫大道"展開批評與矯正;另一方面,當與"情"緊密相連的"欲"突破了中和的限制,對價值道德秩序構成挑戰時,儒者們同樣會啟用"情"話語來舒緩、調節、轉移"欲"的破壞力,保證"人倫大道"有序和諧。晚明白話文學極大地拓展了"情"的表現空間,但湯顯祖、馮夢龍理想中的"有情世界"并未背離這一兩重性特征,而是承載了更為自主、開放、平民化的時代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