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旱災與牧民的應對策略--新疆阿勒泰草原一個定居哈薩克社區的個案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羅意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9)
頁次:20-26
主題關鍵詞:旱災定居牧民應對策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5
旱災已經成為新疆阿勒泰草原氣候變化的新常態,有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又產生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在一個定居哈薩克社區中,旱災與社會脆弱性和經濟邊緣化之間形成了清晰的因果關系。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牧民發展出了應對旱災的多元化策略。草原地區要走出旱災、社會脆弱性與經濟邊緣化困局,就必須建立一個包括政策支持、政府引導和牧民參與的有效應對機制。
期刊論文
1.李永祥(2010)。災害的人類學研究評述。民族研究,20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倩(2011)。牧民應對氣候變化的社會脆弱性--以內蒙古荒漠草原的一個嘎查為例。社會學研究,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東尼.奧利佛-史密斯、納日碧力戈(2011)。災害的理論研究:自然、權力與文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永祥(2013)。論災難人類學的研究方法。民族研究,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沈偉(2011)。新疆阿勒泰地區近55年降水量變化特徵分析。人民黃河,20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繼榮(2014)。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原變化特徵及其原因分析。江蘇農業科學,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alvin, Kathleen A.(2009)。Pastoralists Living With Change。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38。  new window
8.杰.特倫斯.麥凱布、劉源(2013)。圖爾卡納游牧民暱對乾旱的衝擊與回應:人類學理論和災害研究的啓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ratkin, E.、Roth, E. A.(1992)。Drought and econom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Ariaal pastoralists of Kenya。Human Ecology,18(4)。  new window
10.理查德.漢德勒、艾石(1994)。克利福德.格爾茨訪談錄。民族譯叢,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意(2014)。"游牧一定居"連續統:一種游牧社會變遷的人類學研究範式。青海民族研究,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ahlins, Marshall David、張經緯、鄭少雄、張帆(2009)。石器時代經濟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rfield, Thomas J.(1993)。The Nomadic Alternative。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2015)。新疆統計年鑒201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曉毅、張倩、荀麗麗(2014)。氣候變化與社會適應:基於內蒙古草原牧區的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obbins, Paul(2004)。Political Ecology: Critical Introductions Geography。Blackwell Pyblishing。  new window
6.杜榮坤、何星亮、吳宏偉(2001)。中國少數民族現狀與發展調查研究叢書:富蘊縣哈薩克族卷。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onnerton, Paul、納日碧力戈(2000)。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潘斌(2011)。風險社會還是信任社會--一種現代性的反思與重構。生活世界與思想世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蓋.坦普勒(2013)。蒙古國畜牧業經濟中風險重要性的變化。游牧社會的轉型與現代性(蒙古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