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學”的特質及其當代意義
書刊名: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李敬峰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3)
頁次:164-167
主題關鍵詞:德性天德天人合一儒家哲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學"是自孔子以來儒家最為推重的。它首先是為己之學,面向個體的德性成就;其次是樂學,面向個體的精神愉悅;最後是上達之學,面向超越的天德。儒家"學"的三個面向不是平列式的,而是連為一體的,它既指向人,又指向天,最終通過"學"這一紐帶,實現實然層面的天人合一,回歸儒家哲學的精神主旨。這對於糾正和引領當下學風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圖書
1.張栻、鄧洪波(2009)。張栻集:南軒文集。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靖德、王星賢、朱熹(1986)。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2006)。論語章句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荀况(2009)。荀子•解蔽。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齊明(2013)。增廣賢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景林(2013)。教化視域中德儒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司馬遷(2007)。史記。合肥: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陽明、鄧艾民(2012)。傳習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馮友蘭(2007)。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宗羲(2008)。明儒學案。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程顥、程頤、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