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寒濕地草原沙化災害的自然人文肇因與應對機制--若爾蓋轄曼牧民沙害防治的人類學考察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湯蕓張原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10)
頁次:7-12
主題關鍵詞:高寒濕地草原轄曼牧民沙害肇因應對機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作為非干旱地區荒漠化的一個典型,若爾蓋高寒濕地草原沙化災害的誘發肇因與生成機理極其特殊復雜,其防治逆轉艱辛緩慢且易反復。基於對轄曼牧民的災害感知與應對實踐的人類學考察,文章從地方視角呈現了當地沙害的災變過程以及沙害治理中本土經驗智慧和地方能動參與的積極價值,指出將工程項目的治沙工作在地化為一種化解沙害的生活實踐領域,當地應對沙害的社會機制建設經驗具有一定的典型示範性。
期刊論文
1.安東尼.奧利弗-史密斯、蘇珊娜.M.霍夫曼、彭文斌(2011)。人類學者為何要研究災難。民族學刊,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麻國慶(2013)。"公"的水與"私"的水:游牧和傳統農耕蒙古族"水"的利用與地域社會。開放時代,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少雄(2013)。草原社區的空間過程和地方再造。開放時代,20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盛海洋、王玉玨(2007)。若爾蓋高原沙漠化成因及其治理對策。水土保持通報,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飛飛、孫鐵峰(2010)。四川若爾蓋草原沙化問題的研究。價值工程,2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敏蕊、張岩(2010)。川西北若爾蓋縣土地沙化動態變化。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煜星、孫司衡(1998)。《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的荒漠化土地範疇。中國沙漠,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嘉俊、范雪蓉(1998)。論中國土地荒漠化的類型、特點及防治對策。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學報,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斌、董鎖成、江曉波、李澤紅(1998)。若爾蓋濕地草原沙化驅動因素分析。水土保持研究,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原、湯芸(2011)。面向生活世界的災難研究:人類學的災難研究及其學術定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7),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iddens, Anthony、田禾、黃平(2000)。現代性的後果。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四川省編輯組《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2009)。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社會歷史調查。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和烏力吉(2013)。沙地環境與游牧生態知識。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曉毅(2009)。環境壓力下的草原社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