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比較醫學史的再思考
書刊名:歷史研究
作者:李建民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2)
頁次:9-14
主題關鍵詞:醫學史醫學歷史醫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李鼎(2009)。"著作同門有大師"--程門雪院長感懷詩四首。中醫藥文化,2009(4),35-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進興(2013)。後現代主義與中國"新史學"的碰撞。歷史研究,2013(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10),54-55+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9),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8),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4),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尚仁(20110900)。英法聯軍之役中的英國軍事醫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2(3),533-5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范行准(1957)。中國古代軍事醫學史的初步研究。人民軍醫,195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顧頡剛(1964)。當代中國史學。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abriel, Richard A.、Metz, Karen S.、王松俊(2011)。軍事醫學史。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杰克.古迪、李源(2014)。神話、儀式與口述。北京:中國人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棹仙(2013)。醫經精義。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栗山茂久、陳信宏、張軒辭(2009)。身體的語言--古希臘醫學和中醫之比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10)。脈學輯要評。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朱祥麟(2014)。論內經風病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安德烈•莫洛、林亨泰(1969)。保羅‧梵樂希的方法序說。臺北:田園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新忠(2014)。清代江南的瘟疫與社會:一項醫療社會史的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明(2013)。中古醫療與外來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吉民(2011)。中國歷代醫學之發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祖貽、劉芳(2013)。溫病源流論。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黎佩蘭(2008)。時症良方釋疑。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小勇、陶曉華(2013)。傷寒論中的毒性中藥。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曹元宇(1985)。中國化學史話。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余雲岫(2012)。古代疾病名候疏義。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76)。元史卷七‧世祖紀四。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玉川(2014)。王玉川古方求學筆記。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朱費元(2004)。臨證一得方。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濟仁、仝小林(2014)。痹證通論。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薛立功(2009)。中國經筋學。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雅克•勒高夫、周莽(2014)。試談另一個中世紀--西方的時間、勞動和文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森楷(1925)。賁園書庫目錄輯略。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杜菲、張大慶(1999)。從體液論到醫學科學:美國醫學的演進歷程。青島:青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加斯東•巴什拉、顧嘉琛、杜小真(2013)。夢想的權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卡爾•曼海姆、劉繼同、左芙蓉(2001)。文化社會學論要。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吉民(1976)。中國歷代醫學之發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賴文、李永宸(2004)。嶺南瘟疫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Fleck, Ludwik、Bradley, Frederick、Trenn, Thaddeus J.(1979)。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a Scientific Fact。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30.雅克‧勒高夫、姚蒙、李幽蘭(1993)。法國當代新史學。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Lodge, David、李維拉(2006)。小說的五十堂課。木馬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濟仁、仝小林(2014)。痹證痿病通論。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熙載、劉立人、陳文和(1993)。劉熙載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82)。素問‧痿論篇。黃帝內經素問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效霞(2012)。為什麽中國醫學史在近代成為顯學?。醫海探驪--中國醫學史研究新視野。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維德(2006)。流火治法。外科證治全生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垣(1992)。釋醫院。陳垣早年文集。臺北:臺灣中研院文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3)。[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中文版序。麻風:一種疾病的醫療社會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