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近現代中國畫中“獅子”的圖式與觀念
書刊名:民俗研究
作者:倪純如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6)
頁次:141-145
主題關鍵詞:近現代中國畫獅子圖式觀念現代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3
獅子在漢代傳入中國後,其形象經過漫長的演化成為具有深厚傳統和影響力的民俗信仰對象,也是重要的民間美術創作題材。直到20世紀初,"醒獅"形象被革命者用作號召國民反抗外敵、奮發強國的有效宣傳形式,並由此成為國民認可的中國國家形象的象徵,寫實的獅子形象則成為當時許多藝術家熱衷表現的對象。以中國畫技法結合寫實風格描繪的"獅子"形象,作為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中國畫新題材,區別於虎、鷹等已在古代繪畫史中發展出各自造型或內涵傳統的動物題材,也與在古代民俗文化、民間美術中成型的獅子樣式和內涵截然不同。然而,獅子這一題材在近現代中國畫體系內的特殊性並沒在美術史的研究中引起足夠的重視,缺乏專門的討論。有鑒於此,這裡將專題討論近現代中國畫中"獅子"題材的成立及其圖式與觀念特徵。
期刊論文
1.林移剛(2014)。獅子入華考。民俗研究,2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道凡(1979)。我國傳統雕刻獅子造型初探。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筱馨(2004)。文化融合中的選擇與繁衍--以中國獅子造型為例。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移剛、楊文華(2012)。漢族民俗中的“獅子”形象及其內涵。藝術百家,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單正平(2006)。近現代思想文化語境中的醒獅形象。南開學報,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愛東(2014)。“睡獅論”來龍去脈。人民論壇,201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laypool, Lisa(2015)。Beggars, Black Bears and Butterflies: The Scientific Gaze and Ink Painting in Modern China。Cross-Currents: East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view,14。  new window
8.石川禎浩(2009)。晚清「睡獅」形象探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9(5),87-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施愛東(2010)。拿破崙睡獅論:一則層累造成的民族寓言。民族藝術,2010(3),8-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瑞松(20081100)。睡獅將醒? : 近代中國國族共同體論述中的「睡」與「獅」意象。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30,87-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2002)。中國美術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郎紹君(2001)。守護與拓進:二十世紀中國畫談叢。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華鐺、楊古城(2004)。中國獅子造型藝術。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軍(2014)。中國傳統獅子藝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績(1989)。夢幻居畫學簡明。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Fitzgerald, John、李恭忠、李里峰、李霞(2004)。喚醒中國:國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與階級。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孔六慶(2008)。中國畫藝術專史•花鳥卷。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傳席(2003)。中國名畫家全集--徐悲鴻。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徐悲鴻(2008)。奔騰尺幅間。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懷灌(2014)。畫斷。太平廣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