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訴權的人權屬性--以歷史演進為視角
書刊名:中國社會科學
作者:吳英姿
作者(外文):Wu, Yingzi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6)
頁次:112-130+207-208
主題關鍵詞:訴權人權程序公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2
訴權被認為來自羅馬法上的"Actio",但羅馬法上的訴權其實是類型化了的訴訟程序,是特定主體在特定條件下被許可運用的特權。不同的訴權是實現不同訴求的程式(儀式)。私法訴權說完成了訴權的權利化改造;公法訴權說將訴權從私人之間的關系上升為公民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實現了訴權觀念的革命。二戰后,新自然法學與人權理論的繁榮為訴權人權論的浮現提供了理論基礎。程序正義理論,特別是法律程序主義讓訴權人權論走向成熟。以訴權人權論為基礎構建的司法結構,是一個要求充分尊重訴權的主體地位、包含訴權與審判權商談機制的結構。訴權的人權性質使得訴權具有絕對性,不得為訴權的實現附加條件。訴權不可放棄,放棄訴權的契約沒有訴訟法上的效力。訴權不可否定,只能經行使而消耗。在訴權人權論下,民事訴訟目的當確定為"公正解決糾紛"。
期刊論文
1.張衛平(2004)。論民事訴訟的契約化--完善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作業。中國法學,2004(3),75-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家慧(2000)。訴權意義的回復--訴訟法與實體法關係的理論基點。法學評論,2000(2),58-6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龍(2003)。民事訴權論綱。現代法學,2003(2),84-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嚴仁群(2011)。回到抽象的訴權說。法學研究,2011(1),11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新軍(2007)。權利概念的歷史。法學研究,2007(4),6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任瑞興(2010)。在價值與技術之間:一種訴權的法理學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周永坤(2004)。訴權法理研究論綱。中國法學,2004(5),1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賀海仁(2004)。從私力救濟到公力救濟--權利救濟的現代性話語。法商研究,2004(1),33-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晴輝(2002)。訴權約定的效力與公民訴訟權的保護。社會科學研究,2002(5),9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榮軍(1997)。論民事訴訟的目的。政法論壇,1997(5),77-88+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英姿(2009)。司法的限度:在司法能動與司法克制之間。法學研究,2009(5),11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德新(2010)。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可訴性問題探析。北方法學,2010(6),1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春鎮(2010)。法律中"人"的形象變遷與"人權條款"之功能。學術月刊,2010(3),2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英姿(2013)。司法的公共理性:超越政治理性與技藝理性。中國法學,2013(3),6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季衛東(2006)。法律程序的形式性與實質性--以對程序理論的批判和批判理論的程序化為線索。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109-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鴻釣(2007)。通過民主和法治獲得解放--讀〈在事實與規範之間〉。政法論壇,2007(5),162-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abrmas, Jürgen、童世駿(2003)。在事實與規範之間:關於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勇(1992)。人權概念起源。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awls, John、萬俊人(2000)。政治自由主義。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Vincent, Jean、Guinchard, Serge、羅結珍(2001)。法國民事訴訟法要義。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appelletti, Mauro、徐昕、王奕、高鴻鈞(2005)。比較法視野中的司法程序。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邱聯恭(2001)。爭點整理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onfante, Pietro、黃風(2005)。羅馬法教科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博登海默、鄧正來(2004)。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00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冠伶(2008)。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谷口安平、王亞新、劉榮軍(2002)。程序的正義與訴訟。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偉、邵明、陳剛(2002)。民事訴權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莫紀宏(2001)。現代憲法的邏輯基礎。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楠(1994)。羅馬法原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作翔(2006)。多向度的法理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徐國棟(2011)。優士丁尼〈法學階梯〉評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aritain, Jacques、Sweet, William、鞠成偉(2009)。自然法:理論與實踐的反思。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桑德羅•斯奇巴尼、黃風(1992)。民法大全選譯•正義和法。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公丕祥(2002)。權利現象的邏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黃娟(2009)。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研究--兼談中國民事訴訟現代化之路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兼子一、竹下守夫、白綠鉉(1995)。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菅從進(2008)。權利制約權力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齊延平(2003)。人權與法治。山東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榮宗、林慶苗(2001)。民事訴訟法。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Rawls, John、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1988)。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榮軍(1998)。民事訴訟法律關係理論的再構築。民商法論叢。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劍鋒(2008)。新堂民訴理論的特色及解釋論方法的創新(代譯序)。新民事訴訟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姚建宗(2002)。人權的歷史和哲學基礎。清華法治論衡。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春福(2008)。作為人權的經濟權利--基於國際人權法的視角。全球化背景下的法治與人權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約翰•羅爾斯(2011)。公共理性理念新探。公共理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