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尼采的藝術形上學
作者:陳懷恩
作者(外文):Chen, Hwai-en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蔣年豐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4
主題關鍵詞:尼采美感的證成形象概念詩叔本華赫拉克利特藝術形上學NietzscheArtisten-Metaphysikaesthetische Rechtfertigu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4)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尼采在1886年提出藝術形上學此一名稱,用以指稱其早期所從事的形上學
寫作計畫,他對藝術形上學提出三個釋義: 1.藝術是人類真正的形上活動
。 2.世界之存在只有當其為美感現象時才能被永恆證成。 3.從藝術家的
觀點來看學術, 從生命的觀點來看藝術。尼采所關切的問題是如何給予當
前的世界和生命一種美感的證成 (aesthetische Rechtfertigung),因此
,這套藝術形上學也必然導向一種思維方式的改變。這種思維方式亦即﹕
以概念詩(Begriffsdichtung)和形象(Schein)來思考形上學問題。從而使
哲學脫離了傳統的知識結構,也導致了藝術屬性和藝術判準的徹底變化。
尼采藝術形上學的思考來源為叔本華(A.Schopenhauer)的哲學與形上美學
,本文將叔本華的意志形上學區分為超越論和客觀對象論兩個部分,並由
存在分析和形上解釋兩面來說明其結構,同時析論音樂在叔本華形上美學
中的特殊地位,以備在後文中與尼采形上學相對照。本文同時處理尼采少
作由批判叔本華哲學而轉向赫拉克利特思想的發展過程,說明尼采在此時
已經確定了「形上學必須像藝術一樣來構造」的想法。尼采在這一種想法
的支持下,開始構造其悲劇美學,以戴奧尼索斯和阿波羅本能來作為形上
概念和美學原理的雙重根據。本文從文獻學的角度說明尼采這一對概念的
可能來源,並以藝術的救贖說明尼采藝術形上學的完成。結論為:尼采主
張用藝術取代知識來治療存在永恆的苦痛,然而也用生命型態的創造來取
代所有藝術。藝術形上學因此也轉向為生命哲學, 而其具體的形上學體系
也因此無從建立, 尼采自己實踐了他對藝術創作的要求, 不斷建立新的哲
學說明, 而後不斷地予以破壞, 哲學作品成為一種創作式的表達, 隱喻和
修辭取代了概念的解析。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正標誌著尼采哲學的特質所
在。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