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杜順圓教思想研究》
作者:李伯元
作者(外文):Li-Boyuan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陳榮波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1.華嚴宗2.圓融無礙3.法界三觀4.五教止觀5.十玄門6.一真法界7.理事無礙8.事事無礙1.The system of the Hua-Yen school2.Comprehensive harmony3.Three grand views of the Dharmadhatu4.Five types of Buddhist theories5.The approaching to the Ten Metaphysical Profundities6.One True Realm of Dharma7.The interpenetrative Realm of Reason8.The interlacing Realm of all Event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6
《杜順圓教思想研究》摘要
各章節思想扼要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確立本論文研究的旨趣、範圍方法與途徑。
其中本論文研究的旨趣,特別對中國大乘佛學判教活動,本論文闡明杜順圓教思想特色,以佛陀的五時圓教思想為典範,並融會中國文化精神,彰顯悲智体用、圓融無礙為其圓教思想特色,加以概要扼述之,好讓閱讀本論文者更容易明白撰者的撰文動機、旨趣。
第二章 釋迦牟尼佛的五時圓教精神
以五小節來討論佛陀「五時」弘法特色。
第一節:釋迦牟尼佛華嚴時說《華嚴經》。
佛陀此時闡述悲智圓滿的精神,如大日先照大山的頓根說法特色。本節主要以四分經教、五周因果、圓融行佈、三聖圓融......來說明《華嚴經經》的大方廣佛氣象,亦即是佛陀悟道弘法的「第一時」說《華嚴經》之殊勝圓頓精神。
第二節:佛陀鹿苑時說《阿含經》。
佛陀此時闡述「法有我無」的道理,以星雲法師及演培法師所詮釋「苦集滅道」的四聖諦,為佛陀此時說法之特色。
第三節:佛陀方等時說《維摩詰經》。
佛陀此時闡述悲智入世的思想。茲以《維摩詰經》的<菩薩道品>及<菩薩行品>為中心,說明其特色。
第四節:佛陀般若時說《般若經》。
佛陀此時闡述緣起性空的道理,三論宗又名般若宗,茲以該宗般若觀來說明佛陀所弘二十空的般若精神。
第五節:佛陀法華‧涅槃時說《法華經》、《涅槃經》。
佛陀此時闡述究竟一乘佛性,人人皆有佛性的主張。茲扼述該兩經的主要特色。
以上所列的五小節,旨在說明杜順圓教思想所依傳承淵源自佛陀圓教。
第三章 華嚴宗初祖杜順法界觀行法門研究
杜順的圓教觀行法門,其圓融無礙思想,同時亦深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例如老莊的道德,及魏晉玄學、僧肇的格義佛學、吉藏的三論宗般若觀,以及《大乘起信論》的唯心思想。
第一節:《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特色
第二節:杜順傳略。
釐清華嚴宗初祖究竟是杜順抑或法藏的爭議;辨析杜順的相關之三篇論文著作真偽。
第三節:杜順圓教觀行法門的研究。
說明法界緣起的三觀門,展開分析法界真空觀、理事無礙觀、周遍含容觀的觀門特色。以及說明華嚴五教止觀行門,展開分析小─始─終─頓─圓的行門特色。
第四節:杜順圓教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說明華嚴宗圓教思想特色,以及其在中國大乘圓教思想上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第五節:華嚴宗圓教與天台圓教、唯識圓教、禪宗的交涉。
以上第二、三章內容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範圍。
第四章 結論
扼述本論文研究的六個特色。
特色一:提出杜順華嚴圓教思想之研究,以回應中國大乘佛學眾說紛紜的判教問題。
他的圓教思想源於佛陀的悲智圓覺精神。同時,他又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具有圓融無礙的積極入世人生觀。
特色二:本論文研究杜順圓教思想,在方法論上特別彰顯四句法,亦名雙遮法的思想方法,來揭示杜順的理事無礙思想內容,尤能把握到其神采;在資料途徑上,引證則主要採《大正藏》原典,緒論中撰著並按四個部分排列編號,引文於論文中之章節,論旨扼要,《大正藏》原典共編列約八十條,閱讀者藉此,可以很方便掌握到整個論文論證之架構及輪廓。
特色三:本論文摸索《華嚴經》等經的心得,例如撰者透過華嚴宗四祖澄觀撰《大華嚴經略策》,非常簡明扼要的導引介紹,對《華嚴經》的一般概念便更明瞭。
特色四:本論文分析說明華嚴宗的法界緣起思想之意義,彰顯杜順的法界觀特色。
特色五:本論文<杜順圓教思想研究>的主要貢獻。包括對杜順思想源於佛陀五時所說經典的扼要闡明,以及杜順法界三觀與《五教止觀》的揭示。
1.尤惠貞著,《天台性具圓教之研究》。 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2。
2.王志遠釋譯,《教觀綱宗》。 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7。
3.王仲堯著,《華嚴宗三祖─法藏大師傳》。 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4.王仲堯著,《隋唐佛教判教思想研究》。四川:巴蜀書社出版,2000年,9月。
5.方東美著,《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 台北:慧炬出版社,民82。
6.方東美著,《中國大乘佛學》。 台北:黎明出版社,民80。
7.方東美著,《華嚴宗哲學(上下)》。台北:黎明出版社,民82。
8.方立天釋譯,《華嚴金獅子章》。 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9.方立天著,《佛教哲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997。
10.木村清孝著,李惠英譯,《中國華嚴思想史》。台北:三民出版社,民85。
11.印順著,《中觀論頌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9。
12.印順著,《般若經講記》。 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9。
13.印順著,《大乘起信論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9。
14.印順著,《如來藏之研究》。 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0。new window
15.印順著,《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與開展》。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0。
16.印順著,《空之探究─阿含、部派、般若經、龍樹》。台北:正聞出版社,民79。
17.冉云華著,《宗密》。 台北:東大出版社,民70.5。
18.牟宗三著,《中國哲學十九講》。 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民72。
19.牟宗三著,《佛性與般若》。台北:台灣學生出版社,1984(四版)
20.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魏晉南北)》。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重印
21.任繼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七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2.杜繼文釋譯,《安般守意經》。 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23.李錦全釋譯,《華嚴原人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24.李恕豪著,《華嚴四祖‧七帝之師─清涼澄觀大師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7。
25.李世傑著,《華嚴哲學要義》。台北:佛教出版社,民67.8初版。
26.李潤生著,《僧肇》。台北:東大出版社,民78。
27.李日章著,《中國哲學現代觀》。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民81(修)。
28.呂澂著,《中國佛學思想概論》。 台北:天華出版社,民77。
29.祁志祥著,《佛教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0.吳怡著,《公案禪話》。台北:東大出版社,民84。
31.洪修平釋譯,《肇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32.洪修平、吳永和著,《禪學與玄學》。台北:揚智文化,1994。
33.東初釋譯,《般若心經》。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34.邱高興釋譯,《大乘玄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35.明‧憨山大師編述,釋廣定倡印,《肇論略注(全)》。台北:佛教出版社。
36.星雲法師著,《星云禪話(一~四集)》。高雄:佛光出版社,民76。
37.星雲法師著,《釋迦牟尼佛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0。
38.宣建人著,《偉大的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39.高振農釋譯,《華嚴經》。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40.高振農釋譯,《大般涅槃經》。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41.高峰了州著,釋慧嶽譯,《華嚴思想史》。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68,初版。
42.陶建國著,《兩漢魏晉的道家思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78.5。
43.唐君毅著,《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3。台灣:新亞研究所。1997(修訂)。
44.郟廷礎釋譯,《大智度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45.徐小躍著,《禪與老莊》。台北:智揚出版社,民83。
46.徐紹強釋譯,《華嚴五教章》。台北:佛光出版社,民86。
47.陳南燕著,《一花開五葉─惠能大師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4。
48.陳學仁著,《龍樹菩薩中論八不思想探究》。台北:佛光出版社,民89。
49.陳沛然著,《佛家哲理通析》。台北:東大出版社,民82。new window
50.陳沛然著,《竺道生》。台北:東大出版社,1987。
51.陳榮波著,《禪海之筏》。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再版)
52.陳英善著,《天台性具思想》。台北:東大出版社,民86。
53.陳兵著,《自淨其心─重讀釋迦牟尼》。四川:人民出版,1998。
54.張昱釋譯,《百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55.張強著,《開演般若,妙解空慧─僧肇大師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56.張木庸發行,《六祖檀經》。台北:登福出版,民83。
57.張曼濤主編,《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
58.張曼濤主編,《華嚴典籍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7。
59.張曼濤主編,《華嚴學概論》。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7。
60.張曼濤主編,《華嚴思想論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7。
61.張曼濤主編,《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7,元月。
62.張曼濤主編,《三論宗之發展及其思想》。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民67,9月。
63.黃懺華等著,《中國佛教教理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民79。
64.項東著,《禪淨雙修振曹溪─憨山大師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4。
65.程恭讓釋譯,《金剛經》。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66.開濟著,《華嚴禪─大慧宗杲的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5。
67.馮友蘭著,《中國哲學新編(七冊)》。台北:藍燈文化出版,民84。
68.董群釋譯,《法華經》。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69.圓香居士著,《中國佛教之瑰寶─玄奘大師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4。
70.楊政河撰,《華嚴經教與哲學研究》。台北:慧炬出版社,民69。
71.楊俊誠著,《般若與玄學》。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2。
72.楊惠南著,《龍樹與中觀哲學》。台北:東大出版社,民77。new window
73.楊惠南著,《吉藏》。台北:東大出版社,1989。
74.鈴木大拙、佛洛姆著孟祥森譯,《禪與心理分析》。台北:新潮出版社,1994。
75.鈴木大拙著,劉大悲譯,《禪與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76.鈴木大拙著,孟祥森譯,《禪學隨筆》。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再版)
77.演培法師著,《俱舍論頌講記(上中下)》。台北:正聞出版社,民69。
78.廖明活著,《嘉祥吉藏學說》。台北:學生出版社,民74。
79.蔣維喬著,《佛學概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79。
80.憨山著,《老子道德經‧莊子內篇憨山解註》。台北:新文豐,民71.12(再版)。
81.鞏本棟釋譯,《廣弘明集》。台北:佛光出版社,民87。
82.劉貴傑著,《僧肇思想研究─魏晉玄學與佛教思想交涉》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4。new window
83.劉貴傑著,《佛學與人生》。台北:五南出版社,民88。
84.劉光義著,《莊學中的禪趣》。台北:商務出版社,民78。
85.鄧克銘著,《華嚴思想之心與法界》。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5。new window
86.閻韜釋譯,《禪源諸詮集都序》。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87.賢度法師著,《華嚴學講義》。台北:華嚴蓮社,民87。
88.賢度法師著,《華嚴淨土思想與念佛法門》。台北:華嚴蓮社,民86。
89.賢度法師著,《華嚴學專題》。台北:華嚴蓮社,民87。
90.賴永海釋譯,《維摩詰經》。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91.賴永海著,《佛學與儒學》。台北:揚智出版社,民84。
92.賴永海釋譯,《唐高僧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7。
93.賴永海釋譯,《梁高僧傳》。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7。
94.蕭萐父釋譯,《大乘起信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5。
95.韓廷傑釋譯,《中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6。
96.韓廷傑著,《三論宗通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6。
97.韓廷傑校譯,《三論玄義(上下卷)校譯》。台北:文津出版社,民80。
98.魏道儒著,《中國華嚴宗通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1988。
99.聶秀藻著,《原始佛教四諦思想》。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四版)
100.繼夢法師著,《華嚴宗哲學概要》。台北:圓明出版社,民82。
101.釋聖嚴法師講,《禪門修證指要》。台北:東初出版社,民83。
102.釋聖嚴法師講,《禪門驪珠集》。台北:東初出版社,民83。
103.釋聖嚴法師講,《禪的体驗、禪的開示》。台北:東初出版社,民83。
104.釋聖嚴法師講,《禪的世界》。台北:東初出版社,民83。
105.釋聖嚴法師講,《禪的生活》。台北:東初出版社,民83。
106.釋聖嚴法師講,《禪與悟》。台北:法鼓山文化出版社,民85。
107.釋聖嚴法師講,《禪門》。台北:法鼓山文化出版社,民85。
108.釋聖嚴法師講,《禪鑰》。台北:法鼓山文化出版社,民85。
109.釋聖嚴法師講,《拈花微笑》。台北:法鼓山文化出版社,民85。
110.釋聖嚴等著,《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台北:法鼓文化出版社,1998。
111.釋慧嶽編著,《天台教學史》。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民68,再版。
112.鎌田茂雄著,《中國華嚴思想的研究》。東京大學出版,民54。
113.龔雋釋譯,《佛性論》。高雄:佛光出版社,民87。
114.靄亭法師著,《華嚴一乘教義章集解》。台北:華嚴蓮社,民86。
115.靄亭法師著,《華嚴宗史略》。台北:華嚴蓮社,民86。
116.靄亭法師著,《華嚴五祖論著精華》。台北:華嚴蓮社,民8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