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空運通航談判之研究
作者:凌鳳儀
作者(外文):Ling Feng-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航運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林光
張志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兩岸空運直航議題結構談判模式權力結構春節包機direct flights across Taiwan Straitspower structureissue structurenegotiation modelcharter flight of lunar new yea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摘 要
臺灣自1987年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兩岸商旅及經貿往來發展快速。但兩岸旅客往返及貨運仍須繞經港澳等地區轉機不便,故兩岸開放直航有其必要及迫切性。兩岸的直航需要透過協商的方式解決,而兩岸包機談判歷時四年,尚有諸多議題有待協商。
目前兩岸的包機通航模式並非最經濟效率的行為,如何以一個有效的談判模式與應對達成臺灣期待的直航目標,尋求一個對臺灣有利之情勢及談判地位,建構可行的空運直航協商模式及方案,為本文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架構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利用文獻及深度訪談資料,考量兩岸空運直航「政經考量之岐異」及「兩岸空運需求及利益折衝」等因素,研究空運直航之「談判模式」及「談判議題」。第二階段藉由談判結構研究途徑,參考航權談判模式,選擇三個春節包機談判個案作邏輯推演驗證個案,以尋求兩岸空運直航談判之合理解釋與預測。本文將依「價值結構」、「議題結構」、「成員結構」及「權力結構」四個構面,分析包機談判過程發生之衝突與爭議,其對後續談判之影響及議題、戰術運用與權力結構對包機談判結果的影響。進而推演未來兩岸空運通航之談判結構,建構可行的空運直航協商模式及方案。
Abstract
Since Taiwan’s government lifted her ban, by allowing their people traveling to mainland China in 1987, the cross-Strait trade and commercial activitie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has grown rapidly. However, the traveling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are still inconvenience since most of them must transit via a third place, e.g. via Hong Kong or Macau ,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 Taiwan law. In view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e cross-Strait direct-air-links are urgent demand. The negotiation on direct flight issues are inevitable in the near future. Therefore, how and when to conduct the negotiation by the two parties attract greatly concern from the public.
Obviously, the cross-Strait charter flight implemented presently are not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conomic ways, cross-Strait direct flight will be the only resolu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oth parties. How to create the best solution and most favorable position for Taiwan before negotiation are highly expected. These are the major topics of this study. This study explores negotiation models aiming to provide certain suggestions. It derives those proposa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s, and the interest conflict arising from direct-air-links of each parties.
This thesis conducts three case studies, relating to the negotiation on cross-Strait charter flight experienced from year 2003 through 2006.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references and depth-interview of some persons who participated above-mentioned negotiation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onflicts, issues and possible results of the negotiations. This paper also utilizes the negotiation approach of structure analysis including value structure, issue structure, team structure as well as power structure, to analyze above-mentioned cases. As a result, it develops and offers feasible negotiation frameworks and negotiation models for forthcoming negotiations on the schedule fligh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一、 中文部分

1. 大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2003),「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積極務實推進兩岸三通政策說明書」,北京。new window
2. 王順合(2000),中共對臺談判之結構因素分析,高雄:尚友出版社。
3. 王偉讚(1998),「我國與美國空運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1999-2006),民航統計年報。
5.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1999),民航政策白皮書。
6. 包宗和(1993),臺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7. 包嘉源(2005),「兩岸海運通航談判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2),「行政院就春節期間兩岸包機直航決策之說明」。
9.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3),「航空貨運便捷化」措施之政策說明」。
1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3),「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報告」。
11.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7),「兩岸經濟統計月報」。
12. 交通部(1985),「國際民航航權思想發展與我策劃現行雙邊協定之研究」,交通部七十四年度專題研究報告。
13. 朱奕嵐(1999),「絕對性領空主權之論析」,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朱清亮(2000),「兩岸恢復協商策略之研究(1995-1999)」,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朱顯龍(2002),「解讀三通可不涉一中政治含義」,兩岸關係(北京),63期,頁18-20。
16. 朱蔚菁(2005),「兩岸航空貨運便捷化相關問題之研析」,立法院法制局。
17. 匡曉薇(1994),「馬關和議的談判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18. 牟傳琳、牟傳珩(1991),談判學研究;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19. 李炳南、唐德明、傅志山(1994),「談判結構之分析」,中山學術論叢,第12期,頁214-227。
20. 李岳牧(1995),「中共對臺談判模型之研究-「辜汪會談」後續事務性商談案例分析(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四年)」,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文化教育組碩士論文。
21. 李英龍(2000),「有效談判過程研究:以環保、航權、貿易談判為例」,南華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李明聰(200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特許契約談判行為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李義虎(2004),「對於目前兩岸關係的基本估計」,「兩岸國際政治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
24. 杜政隆(1996),「從兩岸事務性談判論中共策略運用與主權爭議(1987- 1995)」,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經濟貿易組碩士論文。
25. 宋偉儒(2002),「兩岸和平統一談判模式分析之可行性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吳利子(2001),兩岸空中直航多元研究,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公司。
27. 吳秀光、包宗和、吳玉山、高朗、張五岳、冷則光、石之瑜、明居正、袁易等編(1999),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new window
28. 吳秀光(2001),政府談判之博奕理論分析,臺北:時英出版社。new window
29. 吳建端(2005),航空法學,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
30.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台北:弘智文化出版,譯自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31. 竺靛芸(1988),「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九年間美國與以埃和談之研究-兼論第三者在國際談判中所扮演的角色」,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林碧炤(1992),「論談判問題與研究」,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一卷,第十期,頁1-23。new window
33. 林水盛(2004),「陳水扁政府兩岸直航政策之研究(2000-2004)」,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34. 林文程(1997),「中共談判策略研究教授教法之探討」,兩岸關係研究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臺北,頁71-85。
35. 林文程(1998),「談判策略與技巧」,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資源發展中心主編,頁27-28。
36. 林文程(1999),「兩岸談判策略分析」,臺灣與中國關係研討會論文集,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主辦,臺北,頁7-39。
37. 林文程(2000),中共談判的理論與實務-兼論臺海兩岸談判,高雄:麗文文化公司。new window
38. 林富水(1995),「不對稱結構下的談判行為研究:國共1936-1945年談判案例分析 」,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林揚城(2006),「臺灣農產品輸銷大陸之談判關鍵議題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40. 林祖嘉、朱雲鵬(2006),「兩岸直航的政治經濟分析」,國政研究報告,科經 (研) 095-006號。
41. 易君博(199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42. 邱宏達、任孝琦(1987),中共談判策略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43. 邱垂泰(2002),「從中國民航體制改革論兩岸航空通航互動」,世新大學學報,第十二期,頁99-123。
44. 邱婉真(2006),「開放大陸人士赴台觀光旅遊談判之結構分析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
45. 邱柏善(2003),「臺港航權談判之研究--以二階談判架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邵宗海(2002),「WTO可否提供兩岸談判僵局突破的溝通管道」,2002年兩岸政治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頁57-71。new window
47. 侯建文(1997),「我國近年來航權發展概況與展望」,交通部民用航空局五十週年慶專刊。
48. 紀國棟(2004),「兩岸通航策略與國家安全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49. 高朗(1994),「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ew window
50. 高長(2006),「三通直航對兩岸經濟發展的影響─從宏觀角度分析」,國政研究報告,科經(研)095-007號。
51. 凌鳳儀(2002a),「我國航空運送人賠償責任之探討」,立法院院聞,第三十卷第十一期,頁90-103。
52. 凌鳳儀(2002b),航空運輸管理概論,臺北:文笙書局。
53. 凌鳳儀、林光(2003a),「兩岸春節包機之檢討與展望」,立法院院聞月刊,第三十一卷,第四期,頁88-107。
54. 凌鳳儀、林光(2003b),「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與兩岸空運通航相關問題之探討」,立法院院聞月刊,第三十一卷,第十二期,頁26-39。
55. 涂萍蘭(2004),「中共談判行為研究:對「原則性問題」之處理」,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曹永坤(2000),「兩岸協商談判之研究─從兩階段談判與第三方介入角色探討」,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7. 孫敬先(1994),「臺海兩岸談判策略之研究:以辜汪會談為案例」,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58. 許東陽(2002),「臺菲航權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59. 許湘濤(2002),「兩岸三通政治因素的探討-以民間團體之因素為例」,2002年亞太區域安全與兩岸關係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主辦,臺北,頁29-36。
60. 郭美娟(2004),「我國與印尼航權談判之研究(1988-2001年)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1. 郭冬瑞(2003a),「臺港航約談判相關問題及對未來兩岸三通談判之啓示」,立法院法制局。
62. 郭冬瑞(2003b),「政府協助大陸臺商春節返鄉政策之評析」,立法院法制局。
63. 郭昱瑩(2002),公共政策:決策輔助模型個案分析,臺北:智勝文化事業公司。
64. 陳志雄(2003),「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65. 陳英杰(1995),「中共對臺談判模式研究-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三年兩岸事 務性商談案例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66. 陳健民(1995),「台海兩岸談判議題結構之研究-以『辜汪會談』1993年為案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67. 陳俊男(1995),「中共談判策略:兩岸事務性談判個案研究(1993.4-1995.1) 」,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68. 陳光華(2002),「海峽兩岸通航協商方式分析」,中華民國海運月刊,2002.10。
69. 陳國華(2003),「從中共兩會後展望兩岸的通航」,交通運輸產業研究中心經濟前瞻雙月刊,87期。
70. 陳世圯、涂維穗(2002),「海南增設三亞飛航責任區對我國影響之探討」,國家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二期。
71. 陳世圯、涂維穗(2005),「兩岸直航」政策之研究—從「春節包機直航」個案談起,國政研究報告,永續(研)094-006號。
72. 陳麗瑛、王思粵、郭迺鋒、楊浩彥(2002),「兩岸三通對臺灣產業之影響─總體經濟效果之評估」,九十一年大陸經濟發展研討會,中華經濟研究院。new window
73. 陳志雄(2003),「1979年以來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的爭議」,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74. 陳竹梅(2005),「國內報紙報導兩岸「直航」議題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自由時報》2003年與2005年春節包機新聞為例」,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5. 黃中楨(2001),「我國與香港、澳門空運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6. 黃慶靈(2002),「中共談判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班戰略與國際事務分組碩士論文。
77. 黄鈴媚(2003),談判與協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8. 黃居正(2006),國際航空法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新學林出版。new window
79. 章孝嚴(2002),「兩岸定點包機直航」報告,立法院,頁1-4。
80. 章孝嚴(2004),春來燕歸 揭露2003年春節包機始末,臺北:時周文化事業公司。
81. 章安瑤(2003),「從辜汪新加坡會談論兩岸談判策略之比較(1993-2002)」,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82. 章念馳(2003),統一探究: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海峽學術出版。
83. 翁永和、許光中、徐世勳(2001),「WTO架構下兩岸三地經貿受排除條款及直航之影響」,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頁160-175。new window
84. 傅岳邦(1998),「現階段我國政府大陸政策之評估─台港航運談判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85. 傅岳邦(2001),「中共對臺政策的制度與策略:一九九七年臺港海運談判中雙方船旗爭議之個案研究」,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6期,頁13-29new window
86. 馮正民(2002),「加入WTO後兩岸通航之衝擊與效益」,國家政策論壇,創刊號。
87. 舒行健(1992),「從美菲基地談判看不對稱談判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88. 程家瑞(1994),「未來兩岸通航法律問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89. 程長志(2000),談判理論與實務,臺北:科風出版社。
90. 程長志(2002),「中共談判行為研究國共、中(共)英、中(共)葡個案分析」,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91. 張五岳(2003),兩岸關係研究,邵宗海等編著,臺北:新文京開發。
92. 張志清、林光、包嘉源(2004),「兩岸海運通航協商之探討」,航運季刊,第十三卷,第四期,頁1-9。new window
93. 張志清、林光、包嘉源(2005),「兩岸海運通航談判之結構分析」,航運季刊,第十四卷,第二期,頁41-55。new window
94. 張國忠(2007),談判:原理與實務,臺北:前程企業管理公司。
95. 張淑滿(2007),「兩岸海運直航對臺灣地區經濟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論文。new window
96. 張瑞奇(1999),航空客運與票務,臺北:揚智文化公司。
97. 張鐵軍譯(2001),談判學,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公司。譯自 Lewicki, R.J., Saunders, D.M. & Minton, J.W., Negotiation.
98. 裘兆琳(2001),「中共國際談判策略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6期,頁1-23。new window
99. 彭雋屹(2003),「兩岸政治性談判:由結構現實主義觀點分析」,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100. 彭緒箴(2005),「兩岸直航政策研究-92年間接直航及94年包機直航分析」,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
101. 楊國樞、文崇一(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102. 楊開煌(1991),「兩岸政治性談判的可能性方式及其評估」,兩岸關係與中國前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頁1-30。new window
103. 楊開煌(1994),談判策略研究-與中共談判,臺北:冠志出版社。new window
104. 楊開煌(1996),縱論兩岸尋雙贏,台北:歷史智庫。
105. 楊開煌(2005),出手-胡政權對臺政策初探,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106. 楊志誠(2001),談判藝術:理論與實務,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107. 趙維田(2000),國際航空法,北京:大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08. 蔡政修(1999),「中共與日、美關係正常化之談判策略與戰術」,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頁63-90。。new window
109. 蔡政修(2003),「五二○後的兩岸關係結構與兩岸政治談判前景」,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1期,頁75-99。new window
110. 蔡宏明(2002),「從臺港航約到三通授權民間」,國家政策論壇,國安(評)091-201號。
111. 蔡宏明(2006),「臺灣經貿發展對兩岸經貿互動之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七卷第二期,頁269-318。new window
112. 劉必榮(1993),「不對稱結構下之談判行為分析」,東吳政治學報,第二期,頁219-267。new window
113. 劉必榮(2003),談判,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14. 熊正一(1999),「兩岸空運直航航點選擇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115. 鄭世熙(1995),「第一次辜汪會談兩岸談判行為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論文。
116.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出版社。
117. 潘錫堂(2002),「兩岸直航宜由政府主導談判」,國家政策論壇,國安(評)091-528號。
118. 蕭治華(2006),「天涯成咫尺─由包機成行談兩岸關係改善前景」,中共研究雜誌社,頁58-80。
119. 澳門機場年報(2005),澳門機場管理局。
120. 鍾從定(2000),談判研究途徑分析,談判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靜宜大學企管系,臺中。
121. 鍾從定(2001),「談判理論與實務─商管學院的談判教學」,商管科技季刊,第2卷第3期,頁230-251。new window
122. 羅竹茜譯(2002),「實質利益談判法—跳脫立場之爭」,台北:遠流出版社。譯自 Fisher,R.,& Ury,W.R.,Getting to Yes: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Boston:Houghton-Mifflin.
123. 蘇起、鄭安國(2003),「九二共識的內涵有不同的認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史實」,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3-6。
124. 蘇妍旭(2002),「空運服務與WTO相關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1. Bacharach, S.B. & Lawler, E. J.(1981), Bargaining : Power, Tactics, and Outcomes, San Francisco : Jossey- BassPublisers.new window
2. Bazerman , M. and Neale, M.(1992), Negotiating Rationality,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3. Chang, C.C., Lin, K. and Bao, J., (2005), “Developing Direct Shipp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Marine Policy, Vol.30(2).
4. Deutsch, M.(1969), “Conflicts : 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 ,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25, pp.7-41(a).
5. Druckman, D.(1977), “Social-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Negotiation”, Negotiations-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6. Faure, G. O.(1998), “Negotiation: The Chinese Concept”, Negotiation Journal, April. 1998. French, J. R. P. and Raven B.(1959), “The Basis of Social Power” , in D. Cartwright(Ed.), Studies.
7. Habeeb, M. W.(1988), Power and Tactics in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 How Weak Nations Bargain With Strong Nations, Baltimore, MD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8. Henderson, G.(1974), Divided Nations in a Divided World, New York : David Mckay Company, Inc.
9. Hopman, P. T.(1998),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Res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7th ed. Columbia, pp.66-69.
10. Ikle, F.C.(1964), How Nations Negotiate , New York : Harper & Rowe Publisher.
11. Jones, D.(2003), “Strait Talking”, Airfinance Journal, no.256 33-5 D 2002/Ja 2003.
12. Kaufmann,(1987), “Commercial Exchange Relationships and the Negotiators Dilemma”, Negotiation Journal, Vo1.28, January.
13. Lewicki, R. J. and Joseph A. L.(1985), Negotiation, Homewood, ILL. : Richard D. Irwin.
14. Lewicki, R. J.& Litterer, J.A.(1999), Negotiation, Boston : Burr Ridge : McGraw-Hill.
15. Macneil, I. R.(1980),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16. Pye, L.(1982), Chinese Commercial Negotiating Style, Cambridge, MA : Orlgeschlager, Gunn & Hain Publishing.
17. Pruitt, G. D.(1981), Negotiation Behavior, New York : Academic Press. Inc.
18. Putnum, R.(1988),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42, pp.427-460.
19. Raiffa, H.(1982), The Art and Science of Negotiation,Cambridge, M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 Rognes, J. K. (1987), Lateral Intergroup Management in Organization : A Test of a Negotiation Model, Ph D.(Abstrac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1. Shon, Z.Y.(2002), “Bilateral Air Service Agreements within the Greater China Area: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ross-Strait Air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Issues & Studies, Vol.38(2), pp.148-176.
22. Samuel, B. et al.(1984), Bargaining : Power, Tactics, and Outcomes, San Francisco CA : Jossery-bass.
23. Schelling, T.C.(1980), The Strategy of Conflict, Cambridge, MA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4. Stern, L.W., Richard P. B. and Ruby, R. D.(1977), “Mediational Mechanisms in Interorganizational Conflict”, in Daniel Druckman(Ed.), Negotiation-Social-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pp.367-387.
25. Wall, J.(1985), Negotiation : Theory and Practice, Glenview : Scott, Foreman and Company.
26. Young, O.(1975), Bargaining,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7. Zartman, I. W.(1978),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Beverly Hills, CA : Sage Publication.
28. Zartman, I. W. and Berman, M.R.(1982), The Practical Negotiator, New Haven and Londo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9. Zartman, I. W.(1983), The 50% Solution,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三、 報紙雜誌資料

1. 周建章(1994),航貿周刊,1994年6月。new window
2. 高希均(2005),「戰爭邊緣?希望邊緣?-美國百人會參訪台北、香港、北京後感」,遠見雜誌,224期。
3. 葉東,「一個國家內部事務是處理兩岸三通的基本原則」,北京人民日報,2003年12月23日。
4. 劉必榮(1987a),「架構」與「細節」:「談判理論」的新典範-迎美國談判學大師札特曼教授,中國時報,1987年9月26日,二版。
5. 劉必榮(1987b),從談判結構理論看中美貿易談判,中國時報,1987年4月1日。
6. 蔡宏明(1996),「臺港澳航約開啟兩岸新紀元」,航貿周刊。
7. 蔡宏明(2002),「積極面對兩岸直航協商契機」,中華日報,第九版。
8. 蔡宏明(2005),「善用春節包機經驗」,工商會務,第58期。
9. 蔡宏明(2006),「直航對台商全球運籌的影響」,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507-436-4。
10. 經濟日報11版,聯合報6版,中國時報6版,2002年12月5日。
11. 經濟日報10版,2002年12月7日。
12. 中華日報9版,2002年12月20日。
13. 中國時報6版,2002年12月27日。
14. 經濟日報4版,2003年1月5日。
15. 臺灣新生報3版,2003年1月13日。
16. 中國時報11版,2003年1月18日。
17. 中國時報A6版,2003年2月11日。
18. 臺灣日報,2003年2月19日。
19. 聯合報13版,2003年2月21日。
20. 博迅新聞網,2003年8月16日。
21. 聯合晚報6版,2003年12月1日。
22. 中央社,2003年12月17日。
23. 路透社北京電,2005年1月1日。
24. 自由新聞網,2005年1月16日。

四、 網站資料

1. TVBS,2005年3月31日新聞:http://tw.news.yahoo.com/050331/39/1nf0l.htmlnew window
2. 大陸民航總局網站:http://www.caac.gov.cn
3.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4. 中央社通訊網:http://www.cna.com.tw
5. 民航局網站:http://www.caa.gov.tw
6. 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7.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8. 美國國務院網站:http://www.state.gov
9.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10. 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11. 許志煌:http://www.tssdnews.com.tw/daily/2004/01/05/text/930105a1.htm
12. 國際民用航空組織:http://www.icao.int
13. 國際貿易局網站:http://ekm92.trade.gov.tw
14. 博迅新聞網:http://www.peacehall.com
15. 聯合知識庫:http://udndata.co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