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外國人收容遣返之研究
作者:蕭明欽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仁淼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人身自由正當法律程序法官保留驅逐出國不遣返原則暫予收容替代收容家庭團聚權暫時權利保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移民法之收容制度,係對於外國人,入境後違反相關法令,受移民主管機關驅逐出國處分後,為保全遣返程序順利執行,以強制性之公權力將該等受驅逐出國處分之當事人暫時拘束於特定場所,此種暫時性收容處分,亦屬於限制人身自由之一種態樣,雖然境管事務屬於國家主權之行使範圍,但是國際公約有明確之規範,因此,各國發動收容處分必需恪遵相關正當法律程序,否則即有侵害人權之虞,亦有可能遭受國際上之制裁。因此,國際法上對於收容外國人及驅逐出國等境管措施,均有國際規範必須遵循。此外,對於已經遣送出境之外國人,均會同時再予以禁止入境若干年,該禁止入境措施將使受驅逐出境之外國人短時間內無法返回東道國,對於仍在東道國有家庭婚姻之配偶及其家屬而言,無疑是對家庭團聚權之侵害。
基於歷史背景,我國對於入出境管制及外國人管理向來均相當嚴格,外國人人權之保障,並未受到國人之重視,因此,學歷上對於外國人之收容及遣返制度雖然係屬人身自由之侵害,但是實務上我國對其人權保障之程度並未與國人相同,因此,過去長期收容或不定期收容外國人之情形亦屬常態,且全權由行政機關自行決定,無須法官保留亦無即時司法救濟途徑。
另外,對於外籍配偶之簽證核發,主管機關基於國家主權之概念,拒發簽證得不附理由,造成與外籍配偶有婚姻關係國人之家庭權受到侵害,而無申訴之管道,以上所述均為外國人收容遣返制度之重要議題,故亦為本文寫作之動機與目的。本文嘗試以比較法之方式,從不同國家之收容遣返制度分析研究其對於外國人基本權之保護模式,從中借鏡可參考之法制,做為我國移民管理制度修法之參考。並且在不同國家收容遣返法制中,特別採取案例方式來探討法院實務判決之核心價值,從這些案例可以觀察出,先進移民國家對於移民多元文化接納之程度相當寬容,特別是人性尊嚴、正當法律程序與家庭權之重視均值得吾人參考。
一、中文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1. 刁仁國,外國人入出境管理法論,中央警察大學,2011年。
2. 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4 年3 月。
3. 王鐵崖等編著,國際法,三民,1992年。
4. 丘宏達著、陳純一修訂,現代國際法,三民,2012年9月3版。
5.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三民,2000年。
6. 吳庚,陳淳文,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2019年9月6版。
7. 吳信華,憲法釋論,三民,2015年9月修訂2版。
8. 吳學燕,移民政策與法規,文笙,2009年8月修正版。
9.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09年9月。
10 李惠宗,中華民國憲法概要-憲法生活的新思維,元照,2001年6月。
11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11年10月4版。
12 汪毓瑋等人合著,國境執法,元照,2016年2月第2版第2刷。
13.卓錦雄,國籍與入境管理,國彰,1989年5月。
14.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一冊),三民,1982年2月修訂版。
15.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2005年。
16.孫哲,新人權論,五南,1995年1月。
17.祝捷,外國憲法,武昌,武漢大學,2010 年 9 月。
18.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2007年1月。
19. 許宗力,基本權利:第三講—基本權主體,月旦,2003年2月。
20. 許義寳,入出國法制與人權保障,五南,2019年1月25日第3版,第1刷。
21. 許慶雄、李明峻,現代國際法入門,月旦,1993年。
22. 陳隆志、許慶雄,當代國際法文獻選集,前衛,1998年11月。
23. 陶百川、王澤鑑、劉宗榮、葛克昌編纂,最新综合六法全書,三民,2007年。
24. 張文貞,憲法與國際人權法的匯流-兼論我國大法官解釋之實踐,憲法解釋
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中研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頁253-287,2009年。
25. 端木正,國際法,北京,1997年9月2版。
26. 管安路、張顯超合著,大陸人民與外國人在台法律地位-以兩大人權公約為核心,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2016年10月初版。
27. 劉文章,證照查驗理論與實務,中央警察大學,1996年5月再版。
28. 劉國福等著,移民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29. 劉進福,論我國外事警察之外國人管理-與日本比較研究,中央警官學校,1993 年1月。
30. 蔡茂寅,平等權,月旦,1999年3月。
31. 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著,行政程序法實用,2013年修訂4版。
32 戴寶村著,簡明台灣史,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7年10月。
33. 蘇義雄,平時國際法,三民,2001年11月。
(二)、期刊論文
1. 刁仁國,從憲法遷徙自由觀點評入出國及移民法草案,警察學報,第35期,頁105-132,1999年。
2. 王寬弘,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相關入出境法令淺探,國土安全與國境學報,第17期,頁155-185,2012年6月。
3. 李仁淼,外國人之參政權—評介日本最高法院第三小法庭1995年2月28日判決,月旦法學,第8期,頁64-71,1995年12月
4. 李仁淼,都市更新與正當法律程序–大法官釋字709號解釋評析,台灣法學,第225期,頁45-54,2913年11月。
5. 李東穎,論外國人的基本權地位,憲政時代,第42卷第3期,頁235-264,2017年1月。
6. 李建良,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移民制度與外國人人權問題座談會,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8期,頁92–107,2003年7月。
7. 李震山,論入出境管理之槪念與範疇,警專學報第8期,頁207-226,1995年。
8. 李震山,論移民制度與外國人基本權利,台灣本土法學,48期,頁51–65,2003年7月。
9. 李震山,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法學集刊第16期,頁61–104,2004年7月。
10.林佳和,高雄捷運泰勞暴動事件,月旦法學雜誌,第126期,頁187-196,2005年11月。
11.林明昕,剝奪人身自由之正當法律程序:以「法官介入審查」機制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6卷第1期,頁22-23,2017年3月。
12.林昱梅,行政法院對暫時權利保護之審查模—兼評中科三期停止執行與停止開發相關裁定,法令月刊,61卷第10期,頁37-56,2010年10月。
13.林超駿、陳長文,論待遣送外國人合憲收容要一預防性拘禁觀點,政大法學評論,第125期,頁193-286,2012年2月。
14.林超駿,概論限制非刑事被告人身自由正當法律程序–以兒少性交易防制條例與精神衛生法為例,憲政時代,第29卷第4期,頁541-592,2004年3月。
15姜皇池,論外國人之憲法權利—從國際法觀點檢視,憲政時代,25卷1期,頁132-153,1999年7月。
16.柯雨瑞,外籍勞工在臺工作問題之探討-兼論「就業服務法」與「外國人聘僱許可及管理辦法」若干條文之修訂,中國勞工,第949期,頁12-14,1995年10月。
17.柯雨瑞,入出國管理法制之研究,警大法學論集,第8期,頁25-52,2003年8月。
18.孫以凡,外籍勞工法制與國際法上保障之研究,中華法學第6期,頁165-210,1998年4月。
19.徐慧怡,美國移民詐欺婚修正案之研究,中興法學,第42期,頁137-140,1997年6月
20. 許之威,日本外國人入出境管理與戶口管理新制初探,國會季刊,第40卷,第3期,頁22-35,2012年3月。
21. 許義寶,論禁止入國之規範—以反恐事由為例,國境學報,第13期,頁67-111,20109年6月。
22. 許義寶,淺談外國人歸化之要件,警學叢刊,第5卷第34期,頁239-253,2004年3月。
23. 許義寶,論日本對非法外國人之收容與遣返 ,警學叢刊,第5卷第30期,頁143-166,2000年3月。
24. 許義寶,外國人入國程序與限制之研究,法令月刊,第57卷,第11期,頁27-44,2006年11月。
25. 許義寶,論台灣外國人收容之法制與其問題,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1卷第3期,頁 27-48,2014年。
26. 許義寶,外國人作為基本權利主體相關問題之研究,國土安全與國境管理學報,第19期,頁19-61,2009年。
27. 許義寶,從日本入管法探討運送業者之相關義務和責任,警學叢刊,第32卷第1期,頁155-168,2001年。
28. 許義寶,論禁止入國之規範—以反恐事由為例,國境學報,第13期,頁67-111,2010年9年6月。
29. 許義寶,論台灣外國人收容之法制與其問題,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1卷3期,頁38-39,2014年9月。
30 許義寶,論驅逐出國處分之停止執行,警學叢刊,第35卷第6期,頁273-288,2005年5日。
31 許義寶,論日本對非法外國人之收容與遣返,警學叢刊,第30卷第5期,2000年3月,頁152-159。
32. 陳長文、林超駿,論人民返國入境權利之應然及其與平等權、國籍等問題之關係-以釋字第558號解釋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92期,頁121-217,2006年8月。
33. 陳愛娥,中國法律思想中的人權理念—著眼於其對台灣社會法律意識的可能影響,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頁1-24,1992年12月。
34. 陳靜慧,防疫強制隔離措施之正當法律程序與司法審查–以歐洲人權法院相關裁判為中心兼評釋字690號解釋,憲政時代,第39卷第1期,頁121-146,2013年7月。
35 曾陳明汝,外國自然人之地位,台大法學叢書,第12輯,頁79-81,1994年5月新版。
36.湯德宗,論憲法上的正當程序保障,憲政時代,第25卷第4期,頁4-10,2000年4日。
37 焦興鎧,從國際勞動基準論歐洲聯盟對外籍勞工人權之保障,歐美研究,第34卷第 1期,頁95-141,2004年。
39. 郭玉林,待遣送外國人收容程序關於「續予收容」之司法實務審查基準分析,法令月刊,第68卷,第10期,頁105-127,2017年10月。
40 黃居正,孟德爾案:外國人的法律地位,台灣法學,第262期,頁71-79,2014年12月15日。
41 黃昭元,臺灣與國際人權公約,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期,頁42-50,1998年11月。
42.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頁45-148,2004年5月。
43楊君仁,德國移民法制變遷及對我之借鏡,經社法制論叢,第44期,頁25-26,2009年7月。
44.楊坤樵,我們都是外國人-以德國「收容外國人」法院程序為鏡,司法改革雜誌,第100期,頁38-41,2014年2月。
45.楊翹楚,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問題之探討,警學叢刊,第43卷,第5期,頁93-108,2013年3月。
46. 葉錦鴻,論外國配偶的法律地位-以入境、居留與歸化為中心,台灣國法季刊,第11卷,第3期,頁7-26,2014年9月。
47. 裘朝永,談刑法上驅逐出境之保安處分,刑事法雜誌,第3卷,第11期,頁15-19,1959年11月。
48. 翁燕菁,國門前的難民—不遣送原則與難民法,月旦法學雜誌,250期,頁158-170,2016年。
49. 廖元豪,外人的人身自由與正當程序-析論大法官釋字708與 710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228期,頁244-262頁,2014年5月。
50. 廖元豪,從「外籍新娘」到「新移民女性」-移民人權的法學研究亟待投入,台灣法學雜誌,第61期,頁1-4,2004年8月。
51. 廖元豪,多少罪惡假「國家安全」之名而行–簡介美國反恐措施對人權之侵蝕,月旦法學雜誌,頁37-49,2006年4月。
52. 廖元豪,人身自由「非刑事程序」限制之檢討—以移民法制「收容」制度為例,全國律師,第14卷第9期,頁50-66,2010年9月。
53. 廖元豪,移民-基本權的化外之民-檢視批判「移民無人權」的憲法論述與實務,月旦法學雜誌161期,頁83-104,2008年10月。
54. 廖福特,引進國際人權準則:比較分析與台灣借鏡,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7期,頁153-224,2002年12月。
55. 蔡庭榕,論主權與人權—以婚姻移民面談為例,憲政時代,第32卷第1 期,頁 1-36,2007年4月。
56. 蔡庭榕,從平等權論外籍與大陸配偶之差別待遇,國境警察學報,第7期,頁175-214,2007年6月。
57. 蔡震榮,自外籍配偶停基本權之保障論驅逐出國處分—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訴字第2581號判決,法令月刊,第60卷,第8期,頁21–37,2009年8月。
58. 蔡震榮,國境管制與人權保障,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頁5-33,2012年5月。
59. 蔡震榮,入出境管制與人民居住遷徙的自由,警察法學,第7期,頁73-120,2003年7月。
60. 蔡清遊,從釋字第690號、第708號解釋談大法官對於非刑事拘束人身自由保障之解釋,中華法學,第15期,頁61-75,2013年11月。
61. 蔡進良,論行政救濟上人民權利之暫時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頁65-82,1999年3月。
62. 衛民,外籍勞工勞動法規之探討-以工會活動勤與勞工參與為例,勞動法裁判撰輯(ニ),元照,頁277-293,1999年。
63. 鄭立民,從美國移民法論難民問題處理,警學叢刊,第30卷,第2期,頁149-168,1999年9月。
64. 鄭津津,美國就業歧視法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應有之發展,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4期,頁159-160,2003年7月。
65. 盧倩儀,歐盟內部「非歐盟公民」之權利分析,科學政治論叢,第28期,頁1-38,2006年6月。
66. 蕭明欽,論我國境外執法之困境—以處理王案爲例,國境警察學報,第9期,頁153-199,2008年6月。
67. 賴來焜,國際(私)法之國籍問題-以新國籍法為中心,頁 28-31,2000年9月。
68. 謝立功、柯雨端,試論外國人之收容及救濟法制,警學叢刊,第37卷4期,頁135-136,2007年。
69. 謝榮堂,人民服公職權利保障予限制–釋字618及715號解釋之比較,月旦裁判時報,第29期,頁19-22,2014年10月。
70. 簡建章,入出國許可基本問題之研究,國境警察學報,第6期,頁219-245,2006年12月。
71. 簡建章,入出國身分確認措施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國境警察學報,第2期,頁31-48,2003年10月。
72. 蘇永欽,法規命令的違憲審查—簡評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第658號解釋,法令月刊,第60卷,第9期,頁4-24,2009年9月。

(三)專書論文
1. 李震山,論外國人之憲法權利,載: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頁381-424,2000年2月。
2. 李震山,入出國管理之範疇,載:李震山等著入出國管理及安全檢查專題研,中央警官大學,頁19-24,1999年。
3. 林子儀,言論自由的限制與雙軌理論,載:現代國家與憲法,月旦,頁658-659,1997年6月。
4.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優惠性的差別待遇,載:焦興鎧主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論文集,三民,頁87-89,1999年9月。
5. 法治斌,憲法保障人民財產與其他權利之標準,載:人權保障與釋憲法制,月旦,頁245-246,1993年9月再版。
6.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載:國家科學委員會彙刊,第6卷1期,頁35-50,1996年1月。
7. 胡炳三譯,德意志聯邦國基本法,載:許世楷編,世界各國憲法選集,前衛出版社,頁172-230,1995年。
8. 黃昭元,從釋字第618解釋探討原國籍分類的司法審查標準,載:李鴻禧教授,七秩華誕論文集–現代憲法理論與現實,原照出版,頁496-497,2007年。
9. 廖元豪,海納百川或非我族類的國家圖像載: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一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元照,頁292,2004年。
(四)譯著
1. Gus S.Goodwin-Gill原著,王福邁譯,國際法與難民,正中,1990年。
2.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元照,2001年4月。
3. 阿部照哉等編,周宗憲譯,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元照,2011年3月。
(五)博(碩)士論文
1. 毛俊傑,外國人強制收容制度之研究—以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6條第1項為中心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3年。
2. 吳晉瑋,外國人國境管制之行為形式及救濟制度,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9年7月。
3. 吳慧娟,我國與日本之外國人行政爭訟法制之比較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4. 李曉儒,英、法、德三國移民政策之比較,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頁44-45,2005年6月。
5. 林孟楠,論外國人的國際遷徒自由,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6. 邱曉華,論外籍人民強制收容之適法性與其行政救濟程序,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1月。
7. 翁筱珊,論精神病患強制治療制度之爭議及其合憲性一以我國精神衛生法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8. 許義寶,外國人入出國與居留之研究-以我國法制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9. 郭純志,從憲法婚姻與家庭權談大陸配偶申請入境來台面談機制之合憲性,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
10. 陳文政,美國司法違憲審查理論與制度之研究,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6月。
11. 陳清福,我國入出境管理法制化問題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12. 陳煜勖,跨國離散與移民法制之對應—以台灣地區無戶籍國民之返國居留為例,警察大學外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6月。
13. 陸慧玲,「包容」與「排斥」?英、德移民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
14. 楚恆惠,以平等權觀點探討外籍配偶與大陸配偶在台待遇問題—兼論婚姻移民法制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15. 葉佳韻,歐洲人權法院裁判對英國人身保護法制的影響-以1998年人權法施行前後的比較為例,政治大學法律學糸碩士論文,2009年。
16. 葛廣薇,我國非法外來人口收容制度合憲性之研究—以外國人與大陸地區人民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7. 管安露,論外國人及特殊國民之待遇-國際人權之比較觀點,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博士論文,2012年9月。
18. 劉全原,大陸地區人民強制出境暨收容與人權保障研究,警察大學水上研究所碩士論文,頁46,2016年1月。
19. 劉慧玲,外國人人權之研究-以日本憲法為中心,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12月。
20. 蔡欽奇,外國人收容制度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1. 蔡碧家,國籍之取得與喪失,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22. 韓吉元,我國婚姻移民法制之研究–以大陸配偶之差別待遇為中心,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6月。
23. 謝青志,外籍勞工對勞對市場影響之研究,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24.鄭宇宏,入出國及移民法上驅逐出國制度之研究,中興大學科技法律研究碩士論文,2013年11月。
(六)研討會論文
1. 李明堂、黃玉幸,「台灣十年來東南亞外籍配偶硏究趨勢分析-以全國碩博士論文爲例」,2008年(第十屆)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硏究年度硏討會論文,2008年。
2. 李震山,論德國關於難民之入出境管理法制,中央警察大學國境系難民問題論文集,1995年3月。
(七)行政函釋
法務部81年1月6日法律字第00185號函。
(八)法院裁判
1. 臺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4年度家上字第97號裁定。
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95年度訴字第2581號判決。
3.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2109號判決。
(十)政府資訊
1. 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內政委員會第7次全體委員會議議事錄。
2. 司法院公報第56卷第11期。
3. 監察院調查報告,監察院99年9月14日(99)院台內字第0991900758 號函。
4. 陳隆志、廖福特,國際人權公約國内法化之方法與策略,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二、日文文獻(依著、編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1. 山本草二,國際法,有斐閣,2002年。
2. 中村睦男,憲法30 講,青林書院,1992 年2 月。
3. 戸波江二等著,憲法(2)人権,有斐閣,1998 年4 月。
4. 手塚和彰,外国人と法,東京:有斐閣株式会社,2005年。
5. 石村 修,基本論點・憲法,法學書院,1993年3月。
6. 伊豫登士翁,グローパリゼーシヨンと移民,有信堂高文社,2005年。
7. 吉田善明等人,憲法重要判例集,敬文堂出版社,2003年3月,3刷。
8. 寺擇一等編,標準國際法,青林書院,1993年。
9. 寺澤ー、内田久司,國際法的基本判例,1986年。
10.竹內昭夫、松尾浩也、鹽野弘等編,新法律學辭典第3版,有斐閣,1994年10月。
11.米山裕、河原典史,日系人の経験と国際移動—在外日本人・移民の近現代史,京都:人文書院,2007年。
12.西井正弘,国際機関による人権保障制度,国際人権法概論,3 版,有信堂高文社,2006年5月。
13.西井正弘,圖說國際法,有斐閣,2001年。
14.佐野秀野,よくわかる入管手續實務とポイント,加除出版,2001年。
15.佐藤幸治編著,憲法Ⅱ 基本の人權,成文堂,1990年。
16.佐藤潤一,日本国憲法における「国民」槪念の限界と「市民」槪念の可能性–「外国人法制」の憲法的統制に向けて,専修大学出版局,2004 年 3月。
17.依光正哲,日本の移民政策を考える一人口減少社会の課題,明石書店株式会社,2009年。
18.岸本和博,外国人のためのピザ。在留手續の理論と實務,名石書店,1998年。
19.芦部信喜著、高橋和之補訂,憲法,岩波書店,2005年第3版第7刷。
20.芦部信喜著,憲法学II人権総論,有斐閣,1998年。
21.近藤敦,外国人参政権と国籍,明石書店, 1996年。
22.青水睦,基本的人權の指標,勁草書房,現代法學選書7,1979年4月。
23.南博方,條解行政事件訴訟法,弘文堂,頁605-606,1992年7月10日。
24.森本精一,憲法解釈ノートⅠ「人権」,法学書院,1996 年9 月。
25.萩也芳夫,基本的人權の研究-日本國憲法と外國人,1980年6月。
26.桶口陽一・佐藤幸治・中村睦男・浦部法穗共著,日本國憲法上卷,青林書院新社,1984年。
27.盧部信喜,憲法新版,東京,岩波書局,1997年。
28.藤崎康夫,出稼ぎ日系外国人労働者,明石書店,1992年。
(二)期刊論文
1. 中谷實著,外國人の人權—7つのアプローチと2つのパラダイイム,ジュリスト第1244號,頁158以下,2003年5月。
2. 岡田照彥,外國人的法的地位その在留管理を中心に,ジュリスト451,頁 74以下,1970年。
3. 河野敬,外國人の權利-國際人權規約,法學セミナー5月臨時增刊號,頁29以下,1979年。
4. 芹田健太郎,日本における外國人の國際法上の權利と義務,ジュリストNo. 877, 頁36以下,1987年。
5. 根森 健,外國人の人權論はいま,法学教室1995年12月号(183号)頁45頁以下,1995年12月。
6. 馬場 里美,出入國管理におけゐ「私生活及び家族生活を尊重されゐ權利」:フランス及び歐洲人權裁判所の判例を素材とて,早稻田法學會誌50期,頁202頁以下,2000年3月25日。
7. 荻野芳夫,外國人の法的地位,公法研究第43號,日本公法學會,有斐閣,頁33以下,1981年。
8. 荻野芳夫,「外國人の出入國の自由」,法律時報41卷4號,頁12以下,1969年。
9. 奧貴雄,外國人‧人權の保障原則,近大法學,20 卷 1、2 號,頁83以下,1972 年。
(三)專書論文
1. 板垣千嘉子,日系フィリピーノ一外国人労働者の子どもの人権,載:西川潤編著,グロ一バル化時代の外国人•少数者の人権一曰本をどうひらくか,明石書店,頁81以下,2005年。
2. 門田 孝,「在留」資格,載:近藤敦編,講座グローパル化する日本と移民問題—外国人の法的地位と人権擁護,明石書店,頁44以下,2002年5月。
3. 後藤光男,外國人の人權,載:「憲法の爭點」,第3版,有斐閣,頁64以下,1999年6月。
4. 畑野勇、倉島研二,〈外国人の法的地位の沿革〉,載:「外国人の法的地位- 国際化時代と法制度のあり方」,信山社,頁6以下,2000 年12 月。
(四)法院裁判
1. 日本最高裁判所,最判昭和32年(1957).6.19,刑集11卷6號,1663頁。
2. 東京地判(1986年)昭和61年03月26日,昭和57(行ウ)195。
3. 最大判昭和53年3月10日民集字第32卷,第7號,頁1223。
4. 東京地決昭54・12・34判時618號。
5. 東京地決昭44・6・14行集20卷516號。
6. 東京地決昭27・3・24下民集3卷2號。
7. 東京地決昭41・3・28訟月12卷5號。
8. 神戶地決昭51・8・6訟月22卷9號。
9. 福島地決昭46・7・20判時656號。
10.大阪地決昭44・10・21行集20卷12號。
三、英文文獻
(一)專書
1. A.C Evans,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Alien in International Law, Municipal Law and European Community Law, 30 INT`L & COMP.L.Q20,21(1981)
2. C. HYDE, 1 INTERNATIONAL LAW §59 (2nd.ed.1951)
3. Baldwin-Edwards, Martin & Schain, M.A.(1994).The Politics of Immigration in Western Europe,p.18.England,London: Routledge.
4. David Weissbrodt, Immigration Law and Procedure, West Publishing Co., 1998.
5. G. GLAHN, LAW AMONG NATIONS220 (4th.ed. 1981)
6. H. KELSEN,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372-373 (2nd.ed. 1966)
7. HRC, General Comment Nos.27(20)(U.N. Doc. CCPR/C/21/Rev.1/Add.9, 1999)
8. Janis, Mark W.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 New York: Aspen., 3d ed.,1999)
9. J.BRIERLY, THE LAW OF NATIONS 276 (6th.ed. 1963)
10. Karl Doehring, Alien, Admission, in 1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107,108 (Rudolf Bernhardt ed. 1992)
11. I.A. SHEARER, STARKE’S INTERNATIONAL LAW 314 (11th.ed. 1994)
12. M. AKEHURST, AMODER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88 (6th.ed. 1987)
13. Mark W. Cannon, The Role of the Supreme Court in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System and American Life, 4 Soochow Law Review12(1982).
14. T.J. Lawrence,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Boston:D.C. Heath & Co.,1915)
(二)期刊論文
1. Journal of Law & Society,Vol.10, No.2, p 162 (1983)
2. In re Griffiths, 413 U.S. 717(1973)
3. Koh, Is International Law Really State Law?, 111 Harv. L. Rev. 1861-1862 (1998)
4. U.N. 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The Right to Work” General Comment (adopted 24 November2005), Thirty-Fifth session Geneva, (7-25 November 2005,E/C.12/GC/18).
(三)專書論文
1. Elspeth Guild , ‘The Eorupeanisation of Europe’s Asylum Policy 18 (2006)
2. International Law:Cases and Materials,p586-587 (The West Publishing Co. 2ed. 2004)
3. Jane McAdam, Complementary Protection in International Refugee Law 163-16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2007)
4. P. Weis, Nationality and Statelessness in International Law,p.65 ( Sijthoff & Noordhoff, 1979).
5. Phelan, Margaret& Gillespie, James (2007). Immigration Law Handbook, pp. 110-12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Erwin Chemerinsky, Constitution Law: Principles and Policies,p540 (New York:Aspen Publishers, 3rded.,2006)
7. R. Jennengs & A. Watts.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Vol. 1 Parts 2-4,pp.865-869 ( England: Longman, 1997)
8. Ruth Rubio Marin, Immigration as a Democratic Challenge:Citizenship and Inclusion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p212
9. United Nations Sceretariat(1949), A Study on Statelessness, Lake Success –New York, doc E/112,section Ⅲ,charper 1(1)(J).
(四)法院裁判
1. Ambach v. Norwich, 441 U.S. 68,79(1979)
2. Adarand Constructors v. Pena, 515 U.S. 200(1995)
3. Ahmut v. the Netherlands, judgement of 28 November 1996.
4. AL-Nashif v. Bulgaria, no.50963/99, 20 September 2002.
5. Anetekhai v. INS, 876 F.2d 1218(5th Cir.1989)
6. Berrehab v. The Netherland,judgment of 21 June 1988.
7. Boyle v. the United Kingdom, judgment of 28 February 1994.
8. Berrehab v. the Netherlands, 21 June 1988 11 EHRR,322.
9. Boughanemi v. France,judgement of 24 04.1996,22 EHRR,228
10. Craig v. Boren, 429 U.S. 190, 97 S. Ct. 451, 50 L. Ed. 2d 397 (1976).
11. Central Hudson Gas & Electric Corporation v. Public Service Commission, 447 U.S. 557(1980)
12. Cruz Varas v. Sweden. Application no. 15576/89, 20 March 1991.
13. C.G. and Others v. Bulgaria, no. 1365/07,judgement of 24 April 2008,§49.
14. Ex parte Wall, 107 U.S. 265, 289 (1883).
15. Edenfield v. Fane, 507 U.S. 761,770(1993)
16. EL Boujaidi v. France, application no. 25613/94, 26 September 1996.
17. Fiallo v. Bell,430 US 787,792(1977).
18. Kleindienst v. Mandel,408 US 753,766(1972).
19. Foley v. Connelie, 435 U.S. 291,296,199-300(1978)
20. Graham v. Richardson, 403 U.S. 365(1971)
21. Grutter v. Bollinger , 509 U.S. 306,326(2003)
22. Hokkanen v. Finland, no. 19823/92 judgement of 23 September 1994,
23. Johonston and Others v. Ireland, no. 9697/82, judgement of 18 December 1986, §55
24. K. and T. V Finland(GC),no 25702/94, judgment of 12 July 2001,§150.
25. Klieindienst. Attorney General. Et al. v. Mandel. Et al 408 U.S. 735(1972)
26. Kaya v. Germeany, judgement of 28 June.2007,NO.31753/02
27. Lochner v.New York. 198 U.S. 45,25 S. Ct.539, 49 L.Ed 937(1905).
28. Lewis F. Powell, Jr., Carolene Products Revisited, 82 Columbia Law Review 1088(1982)
29. Lehr v. Robertson, 463 U.S. 248(1938)
30. Lorrilard Tobacco v. Riley 533 U.S. 525(2001).
31. Loving v.Virginia, 388 U.S. 1(1967)
32. Liu v. Russia, no. 42086/05, judgement of 6 December 2007,§56.
33. Mathews v. Diaz,426 U.S. 67(1976)
34. Mathews v.Eldridge,424 U.S.319(1976)
35. Metro Broadcasting Inc. v. F.C.C.169 497 U.S. 547(1990)
36. Miller v. Johnson , 515 U.S. 900,919-921(1995)
37. Mclaunghlin v.Florida, 379 U.S. 184(1964)
38. Moustaquim v.Belgium, no. 12313/86,judgement of 18 Feburary 1991
39. Nasri v. France (1995) 21 EHRR 458.
40. Plyler v. Doe, 457 U.S. 202 (1982)
41. Rubin v. Coors Brewing Co., 214 U.S. 476(1995)
42. Rodrigues Da Silva and Hoogkamer v. the Netherlands, Appl. 50435/99,31 January 2006.
43. St. Cyr v INS, 229 F.3d 406 (2d Cir.2000)
44. Sugarman v, Dougall, 413 U.S. 634(1973)
45. Shaughnessy v. United States Ex Rel. Mezei,345 U.S.206,210(1953)
46. Schweiker v. Wilson, 450 U.S. 221(1981)
47. Sugarman v. Dougall, 413 U.S.634(1973)
48. Sherbert v. Verner, 374 U.S.398(1963)
49. Simon & Schuster v. New York Crime Compensation Bd., 502 U.S. 105(1991)
50. Shevanova v.Latvi, no. 58822/00,judgement of 15 June 2006
51. Sen v. the Netherlands, application no. 31465/96,21 December 2001.
52. Smith v. INS, 648 F Supp. 113(D. Mass. 1988)
53. United States v. Carolene Products Co., 304 U.S. 144(1938).
54. U.S. Railroad Retirement Board v. Fritz, 449 U.S. 166(1980)
55. United States v. Virginia, 518 U.S. 515(1996)
56. Üner v.The Netherlands(GC),NO. 46410/99,judgement of 18 October 2006,
57. U.S,v. Vickerage, 921 F.2d 143(1990)
58. Vermeire v. Belguim, judgment of 29 November 1991, Series A, No. 214-C
59. Ward v. Rock Against Racism, 491 U.S. 781(1989)
60. X and Y v. UK Application 21830/93, judgment of 24 April 199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