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蘇格蘭來臺傳教士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 研究
作者:翁瓊華
作者(外文):Chuang-Hua Weng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指導教授:楊雅惠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蘇格蘭傳教福爾摩沙長老教會基督教李庥 (Rev. Hugh Ritchie)Presbyerian ChurchChristianityRev. Hugh RitchieMissionFormosaScolan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本論文以英國長老教會於1867年首位派至臺灣之傳教士 - 李庥牧師 (Rev. Hugh Ritchie) 為研究對象。根據文獻資料所述,將其在臺之傳教活動、建立教會、推動女校等事蹟綜述之,以表彰其對臺灣之貢獻。本文首先論及英國長老教會對福爾摩沙傳教地之觀察,再者,記述李庥牧師自1840年於蘇格蘭出生及受教育之情事,而後於1867年受派來臺,以其在臺十二年中所經歷事件及創設各地教會等聖職詳細論之,惜其於1879年9月因病蒙召安息於打狗外國人公墓。本論文將李庥牧師短暫人生詳細述之,除充分述寫李庥牧師在臺灣基督史上之重要貢獻外,尚期望清楚彰顯李庥牧師默默地為福爾摩沙這片荒漠土地注入甘泉之點滴事蹟。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designated Missionary Rev. Hugh Ritchie to Formosa in 1867 is my research target in this study. Accord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try to understand Rev. Hugh Ritchie contributions including doing missionary work, building churches, getting woman education moving, and etc. is the main purposes in the research to honor his contribution in Formosa. Firstly, the author discussed and understood the observation of getting missionary moving in Formosa. Secondly, Rev. Hugh Ritchie biographical notes consisting of his birth in Scotland in 1840, his education, his appointed to Formosa in 1867, the history of twelve years in doing his priesthood job and passing away and tomb in Kaohsiung, Formosa in September 1879. Finally, the author discussed more detailed Rev. Hugh Ritchie twelve years life and doing missionary work in Formosa to lay a found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Formosa then manifest his contributions in the wilderness Formosa.
參考文獻
一、英文專書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 The Messenger - V.10,1859)》,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1,1860)》, 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2,1861)》, 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3,1862)》, 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4,1863)》, 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5,1864)》,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6,1865》,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7,1866》,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8,1867》,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19,1868-1869)》,台南,臺灣教會公報
社,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 20,1870 -1871)》,台南,臺灣教會公
報社,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1,1872)》,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2,1873)》,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3,1874 -1875)》,台南,臺灣教會公
報社,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4,1876)》,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5,1877)》,台南,臺灣教會公報社,
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6, 1878 -1879)》,台南,臺灣教會公
報社,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7, 1880 -1881)》,台南,臺灣教會公
報社,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8, 1882 -1883)》,台南,臺灣教會公
報社,2006年。
教會公報社:《使信全覽The Messenger - V.29, 1884 -1885)》,台南,臺灣教會公
報社,2006年。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May 1868-April 1869》,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
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2,June 1869 - May 1870》,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
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3,June 1870 - May 1871》,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
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4,June 1871-May 1872》,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
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5,1874》,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6,1875,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7,1876》,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8,1877》,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9,1878》,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0,1879》,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1,1880》,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2,1881》,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3,1882》,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4,1883》,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國立台灣大學:《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教務雜誌)
Volume 15,1884》,台大出版中心,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2011年6月。
Rev. Jas. Johnston, China and Formosa: The Story of the Mission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 (New York: 1897), Reprinted by Cheng Wen Publishing
Company, Taiwan: 1972).
Rev.Wm. Campbell, An Account of Missionary Success in the Island of Formosa,
(London, Trubner & Co., 1889).

一、中文專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教務教案檔,第二輯(同治六年-同治九年)》,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8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教務教案檔,第四輯(光緒五年-光緒十二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6年5月。
王志宇,《台灣的恩主公信仰》,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見川,《臺灣齋教與鸞堂》,臺北:南天書局,1996年。
K‧巴特 (Karl Barth 1866-1968) 著,何亞將,朱雁冰譯:《教會教義學》,香港:
三聯書店 (香港) 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原著,陳復國譯著,《台灣佈教之成功》,臺南:教會
公報出版社,2007年。
甘為霖 (William Campbell) 著,《台南教士會議事錄》,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2004年。
甘為霖 (William Campbell) 原著,林弘宣、許雅琦、陳珮馨譯:《素描福爾摩沙:
甘為霖臺灣筆記》,台北,前衛出版社,2009年。
甘為霖 (William Campbell) 英譯,李雄揮漢譯:翁佳音校訂:《荷蘭時代的福爾摩
沙》,台北:前衛出版社,2017年9月。
白若瑟(P.Jose Maria Alvarez)原著,黃建龍等譯註《福爾摩沙詳盡的地理與歷史第
二冊》,臺南市,台灣史博館,2017年9月。
白尚德 (Chantal ZHENG) 著,鄭順德漢譯:《十九世紀歐洲人在臺灣》,台北:
南天書局,1999年。
白尚德著:鄭順德譯:《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與台灣原住民族的接觸 1865-1940》
台北: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2004年3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 台灣基
督長老教會,2013年3月。
台灣教會公報週刊:《台灣古早教會巡禮》台南 新樓書房 1997年1月。
朱熹:《四書集註》,台北:世界書局,1973年
必麒麟(W.A. Pickering )著,陳逸君譯述:《歷險福爾摩沙》,台北:前衛出版
社,2010年。
江日昇:《台灣外記》,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
年8月。
好消息電視台著:《用生命惜臺灣》,台北:未來書城,2003年。
李庥與伊莉莎白‧李庥(Hugh and Elizabeth Ritchie):《李庥與伊麗莎白‧李庥宣道
書信集》 (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
員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2019年8月)。
李乾朗,《臺北市:古蹟簡介》,台北: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1998年。
李世偉:《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
宋龍生:《臺灣原住民史:卑南族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沈有容,金雲銘著:《閩海贈言》,南投縣:台灣文獻委員會,1994年。
林鴻信:《加爾文神學》,台北:校園書房,2004年。
林鴻信:《系統神學》(上冊)(下冊),台北:校園書房,2017年6月。
林金水:《台灣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3年 7 月。
周鍾瑄:《諸羅縣誌》,臺灣文獻叢刊第141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2
年。
吳學明:《近代長老教會來台的西方傳教士》台北:日創設文化,2007年8月。
吳學明:《從依賴到自立》,臺南市:仁光出版社,2003年11月。
來因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著,關勝渝、徐文博譯《基督教倫理學詮
釋》,(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11月),頁25-27。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作,加爾文基督教要義翻譯小組翻譯:《加爾文:基督
教要義 (上冊)(下冊)》台北:加爾文出版,2011年8月。
屏東縣政府:《重修屏東縣志》屏東:屏東縣政府,2016年1月。
高俊明:〈美好的種子〉,《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新台北:望春風出
版社 2001年。
高樹鄉志編纂委員會:《高樹鄉志》,屏東:屏東縣高樹鄉公所,1981年12月。
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原著,林晚生漢譯,鄭仰恩校注:《福爾摩沙
紀事-馬偕臺灣回憶錄(From Far Formosa)》,台北:前衛出版社,2016年。
段洪,史悌夫:《台南基督教信仰研究》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6年5月。
韋伯(Max Weber)著:康樂,簡惠美譯:《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
遠流出版,2007年。
施添福:〈區域地理的歷史研究途徑:以清代岸裡地域為例〉,收於黃應貴 編:《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5年, 頁39-73。
勁草:《傳教士到台灣》台北,五南圖書出版,2013年8月。
格蘭‧奧斯邦(Grand R. Osborne)著:《基督教釋經學手冊》台北:校園書房,1999
年 9月
翁佳音,《福爾摩沙名稱來源-並論1582年葡萄牙人在臺船難》,台北:翰林圖書,
2004年。
翁佳音‧曹銘宗合著:《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16年。
陳炎正:《后里鄉誌》臺中: 后里鄉公所,1989年6月。
陳秋坤:《清代台灣土著地權》,臺北: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2009年11月。
陳桂培,林豪著:《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24種,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1958年10月。
陳政三:《翱翔福爾摩沙:英國外交官郇和婉清台灣紀行》,台北,五南出版社,
2015年。
楊英:《從征實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年8月。
楊士養編:《台灣信仰名人略傳第一集》,臺南:台灣教會公報出版社,1966年。
楊雅惠:〈天國與異邦:近代蘇格蘭傳教士在福爾摩沙的時空視域〉,收入王成勉
編:《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台北:遠流出版社,2014年。
偕叡理(George Leslie Mackay)原著,林昌華等譯:《馬偕日記:1871-1901》,
台北:玉山社,2012年。
萬榮華(Edward Band)原著,楊雅婷翻譯:《福爾摩沙的巴克禮》台南市:臺灣史博館,臺南神學院,2015年12月。
程紹剛譯註:《荷蘭人在福爾摩莎》,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 年11月。
斯托德(John Scott)著,白陳毓華譯:《認識福音派信仰》台北: 校園書房出版社
2001年5月,頁5-8。
張素玢:《苗栗鯉魚潭巴宰族史暨古文書彙編》苗栗:苗栗文化局 2007年2月。
項斯芬著:《無機化學叢書》.第四卷.〈鉍的化學性質〉,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
年1月。
教會公報:《台灣教會公報全覽》(一) 1885年-1890年,台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2005年1月。
黃淑璥:《臺海使槎錄》,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年9月。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年譜:第一部 滿清時代編》,台
南:臺灣基督長老總會歷史委員會刊行,1959年。
黃茂卿:《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九十年史》,臺南:太平境馬
雅各紀念教會歷史資料室,1988年。
黃茂卿:〈為台灣而生的李庥牧師〉《新使者雜誌》第40期 (1997年6月),頁
31-35。
葉振輝:〈安平砲擊事件前的地方交涉〉,《臺灣史研究暨史蹟維護研討會論文集》,臺南:臺南市政府,1990 年。
愛麗絲.約瑟芬.包蘭亭.柯潔索夫、哈利.阿佛森.法蘭克著 (Alice Josephine
Ballantine Kirjassoff, Harry Alverson Franck)黃楷君、蔡耀緯譯:《福爾摩沙.
美麗之島:1910-20年代西方人眼中的臺灣》(台北: 遠足文化,2018年12
月) 。
費德廉(Douglas L. Fix)、蘇約翰(John Shufelt)主編:羅效德、費德廉譯:《李仙得:
臺灣紀行》,台南,國立台灣史博館,2013年9月。
費德廉(Douglas L. Fix),羅效德(Charlotte Lo)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
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台北,如果出版社,2006年12月。
潘稀祺著:《台灣盲人教育之父:甘為霖博士傳》,台南:仁光出版社,2004年。 潘稀祺著:《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醫生傳》,台南:新樓醫院,2004年。
潘稀祺著:《李庥牧師福爾摩沙東遊記》,臺東: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2017
年12月。
賴永祥:《賴永祥文集 第一冊 教會篇》,台南市,臺灣教會公報設;臺灣史博館; 台
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 ,2018年11月。
賴永祥:《教會史話 第三輯》,人光出版社,1995年8月。
賴永祥:《教會史話 第四輯》,人光出版社,1998年2月。
賴永祥:《教會史話 第五輯》,人光出版社,1998年2月。
鄭仰恩:《歷史與信仰:從基督教觀點看台灣和世界》,台南:人光,1999年。
謝加恩:〈李庥牧師簡介〉《李庥牧師教會巡禮》,屏東:屏東中會大眾傳播部,
2015年,頁5。
戴安邦等編著:《無機化學教程》(下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2年。
龔李孟哲(David Charles Oakley)著:《異鄉‧家塚 打狗外國墓園的故事》,高雄
市政府文化局,2016年12月。


期刊論文:

Rev. Hugh Ritchie, "Formosa and the Gospel", British and Foreign Evangelical
Review, London, 1877, pp.329-349.
尹詩惠:《艋舺、大稻埕、城內機能的轉換》(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0年) 。
何雅文:《琉球問題之日中美的主張與責任:被複雜化的琉球真實情況》(台北: 天主教輔仁大學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4年6月) 。
李夢哲原著(David Oakley),李維真譯,〈高雄英國領事館〉《臺灣文獻 第55卷》
第3期 (2004年9月) 頁231-261。
李庥(Hugh Ritchie)著,潘稀祺編譯:〈東福爾摩沙旅行札記〉,《教務雜誌》
第6期1875年,頁206-211。
張瑄文:《紀實與虛構:鴉片戰爭期間台灣殺俘事件研究》(台北:國立清華大學歷
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張大偉:《馬雅各醫生在台的傳教工作(1865-1871)》(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
張妙娟:〈從廈門到臺灣:英國長老教會在華傳教事業之拓展〉《國立高雄應用
科技大學學報》第31期,2001年12月,頁479-510。
許一平:《同治七年鳳山教案考實》(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
陳芷凡:〈再現福爾摩沙:西人遊歷筆記中的臺灣原住民〉,《原住民族文獻》第
5期(2012年5月)。
廖德宗:〈清代至現代打狗打水灣水源之研究〉,《高雄文獻 第8卷》第2期 (2018
年8月)頁075-101。
廖漢臣,〈樟腦糾紛事件的真相〉,《臺灣文獻》,第 17 卷第 3 期,1966 年 9 月。
蔡友蘭:《十九世紀末西方醫療體系傳入臺灣遭遇之抵抗與衝突:從馬雅各教案
事件談起》(台北: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
蔡蔚群,〈1868 年臺灣南部涉外糾紛的經過與交涉〉,《高市文獻》,第 10 卷第 3 期,1998 年 3 月。
鄭仰恩:〈蘇格蘭啟蒙運動對早期台灣基督教的影響:從馬偕的現代化教育理念
談起〉,《臺灣文獻》第63卷第4期(2012年12月),頁137-164。
鄭仰恩:〈漫談近年來的加爾文研究及其相關文獻〉,《台灣神學論刊》25(2003):115-118。
簡炯仁:《屏東平原的開發與族群關係》,屏東:屏東縣政府,1993年,頁136-137。
臺灣教會公報社:《台灣教會公報》第1975期,1990年1月7日。


三、網路資訊:
《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網址:
http://www.bdcconline.net/zh-hant/stories/by-person/m/ma-yage.php
檢索:2017年4月9日。
魏源:〈天主教考下〉,《海國圖志》卷二十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址: 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27# 檢索:2017年4月9日。
維基文庫: 《中英天津條約》全文 網址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4%B8%AD%E8%8B%B1%E5%A4%A9%E6%B4%A5%E6%A2%9D%E7%B4%84〉檢索日期:2019年3月30日。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