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仲裁法庭對於中菲間歷史性水域爭端的裁決及其影響
作者:林瀚城
作者(外文):Lin, Han-Che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海洋法律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異
許春鎮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0
主題關鍵詞:南海九段線航行自由南海仲裁歷史性水域South China Seanine-dash linesfreedom of navigation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historic wat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摘 要
南海海域遼闊,資源豐富,位置重要,一向受到國際重視。同為聲索國家 的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海域的主權爭端由來已久。2013 年 1 月 22 日菲律賓啟 動仲裁程序,向設置在海牙的仲裁法庭提起仲裁,經過三年餘審理,仲裁結果 於 2016 年 7 月 12 日公佈。仲裁法庭對菲律賓所提的訴求幾乎都給予肯定的裁 定。但因中國從一開始就主張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拒絕承認仲裁庭的管 轄權, 「不接受,不承認、不參與」仲裁案,使南海爭端並未因仲裁已作成裁決 而解決,且因中國近年來在南海島礁建設軍事設施,仲裁案裁決後中國更加積 極在南海島礁建設機場、港口及相關軍事設施,目前都已啟用,引起了南海沿 岸相關國家的關注。 菲律賓是仲裁案的大贏家,但新任的總統杜特蒂卻擱置仲裁結果,放低姿 勢,與中國改善兩國關係,爭取中國經援。同時對美國表示極不友善態勢,造 成美國在南亞的另一隱憂。之後,杜特蒂受到國內、外壓力,再度向美國表示 友好。 仲裁案的裁決,中國再三表示拒絕執行,因此,無論政治、外交、戰略安全、 以及經濟合作層面而言,「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出爐,長年的南海爭議並未解 決,有關南海海域的安全疑慮仍然存在,而當事國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南海政 策搖擺 不定,加上域外國家美國為維護其海上強權地位,採行「重返亞洲」政 策,以維護「航行自由」為由,多次派遣船艦到南海巡航,使中美之間的摩擦 屢見不鮮,對南海的和平、安全與穩定,形成障礙。 本論文即針對中國的「歷史性權利」主張及仲裁案中,菲律賓的訴求及裁決後 當事國菲律賓、中國與美國之間可能產生的影響作深入研究,希望對南海爭端 有更深入的瞭解。
關鍵字: 南海、九段線、航行自由、南海仲裁、歷史性水域
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Sea is vast, rich in resources and important in its location.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sovereignty dispute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On 22 January 2013, the Philippines started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with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 in The Hague, and after more than three years of hearings, the decision of the arbitration tribunal was announced on 12 July 2016. Almost all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s have affirmed the Philippines' claims. However, because China has advocated its historic righ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the start, it has refused to recognize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arbitral tribunal and refused to recognize the arbitration case. As a result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has not been resolved by arbitration, and China has continued to build military facilities on the South Island Reef. After the arbitration ruling, China became more active in building airports, ports and related military facilities on the South Island Reef,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concerned countries along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Philippines was the winner in the arbitration case, but the new president, Rodrigo Duterte, shelved the outcome, lowered his stance and improved relations with Beijing to get China's support. China has repeatedly refused to abide by the ruling in the arbitration case, so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ruling - regardless of the political will, diplomatic efforts, strategic security concerns,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 has not resolved the long-running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Security concerns around the South China Sea still exist, and Philippine President Duterte's South China Sea policy is wavering.
Durerte’s rapprochement with China has come at the cost of a deteriorat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t has effectively undermined the United States’ influence in South Asia. More recently, Duterte has come under domestic and foreign pressure to renew his country’s friend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for its part, has implemented a "return to Asia" policy, under the guise of maintaining "freedom of navigation". It has repeatedly sent ships to cruise to the South China Sea in order to maintain its maritime power status. The fr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at this has led to is not uncommon, but its effect on the region’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s marked.
This paper sets out China's "historic waters" claims and the arbitration cases, the Philippines' claims and the ruling of the parties arbitrating between the Philippines,
III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 seeks, as an in-depth study,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Key word: South China sea, freedom of navigation, historic waters,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nine-dash lines.
參考文獻及書目

一、中文參考文獻
書 籍: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台北:秀威資訊科技,初版,
2002
王鵬、繆新萍、張芹,管窺防空識別區,(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出版)。
尹章華,國際海洋法(台北:文笙書局,2003出版)。
丘宏達、陳純一,現代國際法,(臺北市:三民書局,2015年,第三版)。
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三聯,2008年出版。
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沖之鳥礁》爭議-台灣漁民的另一個夢魘,(台
北:文英堂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宋燕輝,《世界各沿海國海域寬度之主張槪況》,(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
會計畫,1994年)。
宋燕輝,《美國海洋法政》,(台北元照出版,2016年四月出版)。
吳士存、朱華友主編,《聚焦南海-地緣政治、資源、航道》,(北京:中國
大陸經濟出版社,2009年)。
吳士存,《南沙爭端由來與發展》,(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年)。
林穎佑,《海疆萬里: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戰略》,台北:時英出版社,
2008年出版。
周子亞、楊志雄,《海洋法知識》,(上海:知識出版社,1985年出版)。
徐熙光,《國際法與國際事務論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初版)。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
年)。
俞寬賜,《國際法新論》,(台北:啟英文化,2002年,初版)。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
題》,(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出版)。
袁古潔,《國際法洋化劃界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
高之國、張海文、賈宇主編,《國際海洋法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海洋
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高之國、張海文主編,《海洋國策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年7月出版)。
高之國,《論南海九段線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海洋出版社2014年8月出
版)。
高健軍,《國際海洋法劃界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Bill Hayton 著,《南海》,林添貴譯(台北麥田出版社2015出
版)。
袁古潔,《國際海洋劃界的理論與實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
出版)。
倪世雄,《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10年出版)。
黃異, 《海洋秩序與國際法》,(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版)。
黃異, 《海洋與法律》,(台北市:新學林,2010年,初版)。
黃異, 《國際法》,(台北: 啟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出版)。
曾昭璇,《南海諸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台北:幼獅文化,1987年3月出
版)。
陳德恭,《現代國際海洋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出
版)。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台北:國立編譯館,
1997年)。
陳欣之,《東南亞安全》,(臺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0月出
版)
梁敬錞,《開羅會議》,(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3月出版)。
2004年6月初版)。
橫田洋三,《國際組織論》,(國立編譯館,1996年 10月初版)。
董霖, 《國際公法與國際組織》,(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3年)。
羅致政,《聯合國相關國際組織憲章選輯》,(台北秀威資訊科技發行,
2009年)。
蘇義雄,《平時國際法》,(台北三民書局出版,2007年)。
勞特派特修訂,王鐵厓、陳體強譯,《奧本海國際法上卷平時法第二分
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年)。
楊作洲,《南海風雲:海域及相關問題的探討》,(台北:正中書局,1993
年)。
楊永明,《國際關係》,(臺北:前程文化公司,2010年6月出版)。
楊志恆等著,《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台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出版)。
楊志雄、劉楠來,《國際海洋法》,(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年)。
趙明義,《當代國際法導論》,(臺北市:五南出版,2001年)。
趙理海,《海洋法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頁。
趙理海,《海洋法的新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諸德新、梁德,《中外約章匯要1689-1949》,(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
社,1991年)。
彭阜南主編,《海洋地質學辭典》,(台北:地球科學文教基金會,2001年
12月出版)。
張海文主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釋義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4
月出版)。
張國城,《東亞海權論》新北市:遠足文化發行,2013年7月出版。
潘石英,《南沙群島·石油政治·國際法》(香港經濟導報社1996年版),第
61頁。
傅崐成,《國際海洋法-衡平劃界論》,(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初
版)。
傅崐成,南(中國)海法律地位之研究,(台北123資訊有限公司1995年
版),第204頁。
鄭永年 ,《中國民族主義的復興:民族國家向何處去》,(三聯書店(香港)
有限公司)1998 - 280 頁
廖文章,《國際海洋法論:海域劃界與公海漁業》,(台北:揚智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出版)。
鈕先鍾,《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89年9月出版)。
蔡政文等,《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台北:財
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1年10月出版)。
蘇冠群,《中國的南海戰略》,(台北新銳文創,2013年四月出版)。
韓振華,《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彙編》,東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237,363
頁。
劉華清,《劉華清回憶錄》,(北京:解放軍,2004年出版)。
劉達材,《興邦張海權-劉達材將軍海權論文集》,(台北:海軍學術月刊
社,1997年8月出版)。
戴萬欽,《亞太和平與安全之現況與展望》,(台北:時英出版社出版,
2008年出版)。
鞠海龍,《亞洲海權-地緣格局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出版)。



期刊論文:

丁鋒 ,《論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負面影響與溢出效應—兼評『南海仲裁案
裁決之批判』》」,《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8年第5期,
小田滋,《主權獨立國家的『台灣』》,台灣國際法季刊第四卷第二期。
王冠雄,《析論國際海洋法中之島嶼制度-以日本「沖之鳥」礁為例,》律
師雜誌,第327期,2006年12月號。
王冠雄,《菲律賓群島基線劃分群島海域問題之探討》,中華民國外交部網
站: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菲律賓群島基線
劃分群島海域問題之探討.DOC。
王冠雄,《近期南海情勢觀察:仲裁後中國大陸大陸作為與中菲互動》,行
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16年8月,
www.mac.gov.tw/public/Attachment/6911537309.pdf
李英,羅維昱,《論國際海洋法仲裁庭的強制管轄》《國際法學論叢》2016
年第1期(總第10卷)
呂建良,《日本的東海政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2008年。
宋燕輝,《南海仲裁案各方反應與可能影響》,《展望與探索》,第14卷第
8期,2016年8月,頁10-17。
宋燕輝:《世界各沿海國海域寬度之主張槪況》。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計畫,1994年
宋鎮照,《美國重返亞洲的企圖與策略:霸權地位保衛戰》《海峽評論》第
266期2013年2月。
周忠海,《論國際海洋法法庭的管轄權》《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05年第1
期。
岡崎久彥,《台灣問題》,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1期,財團法人台灣新世紀文
教基金會,2008年3月30日出版。
吳士存,《南沙爭端的起源與發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1
月。

(二)期刊研討會論文報告
何淑嫻,《南海諸群島史地考證淺論》,《高市文獻》,第8卷第4期,1996
年6月。
林文程,《以台灣之名走入國際社會》,新世紀智庫論壇第44期,財團法人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2008年12月30日出版。
林香吟,《論島嶼在海域劃界中之地位 ─兼論釣魚台及其東海劃界問題》台
北: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吳東明、翁明賢、徐瑾,《我國南海戰略之研究》,(臺北:國家安全會議
專案研究報告,1999)。
姜皇池,《論島嶼制度》,收錄於《民主、和平與人權:陳隆志教授古稀祝
壽論文集》,台北:台灣國際法學會出版,2006年12月。
姜皇池,《從國際法分析菲律賓群島制度主張》,《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2卷第4期頁1-53 2016 年/冬季號。
岳德明,《中國南海政策當議》『戰略與管理』,2002年第3期。中國戰略
與管理研究會。
陳鴻瑜,《評析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訪問北京之行》,《展望與探索》,第14
卷第11期,2016年11月,頁8-15。
高聖惕,《論聯合國大陸礁層界限委員會(CLCS)具爭議提案之第三國干預與
對中華民國之啟示,》 2009年。
第七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年11月30日、12月1
日。
廖福特,「非聯合國會員之國際法院當事國適格性」,台灣國際法季刊,第
二卷第二期.
孫國祥,《美日對南海問題之立場與態度》,(台北:內政部,1998年)。
『中國國際法年刊』,(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專刊),中國國際法學會主
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傅崑成,《國際法與海域管轄權》,台北「軍法專刊」第四期第三十七卷,
1993年。
傅崑成,《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法律地位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研究
發展考核委員會,2008年)。
黃異,《國際法在國內法領域中的效力》,台灣海洋法學報,第5卷第1期,
2006年6月出版。
黃士宗,《從「沖之鳥島」談EEZ擴張之術》,水產專訊第19期,2007年9
月。
賈宇,《島嶼制度、大陸架界限委員會與日本劃界案之『沖之鳥』部分》,
第十六屆水上警察學術研究會論文,2009年9月28-29日。
蔡政文、林文程,《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臺
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績委員會,2002年)。
錢忠直,《國際海洋法上島嶼制度之研究-以金門法律地位為中心》,台
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1994年。
謝英士,《兩岸協議的法律定位》,台灣國際法季刊,第五卷第四期。
《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5年卷第一期,總第21期,香港中國評論文化有
限公司出版。
中國國際法學會,《南海仲裁案裁決之批判》,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5
月出版。
浙江海洋學院學報《南沙群島名稱的來源》(人文科學版)第28卷,《科學
新聞》1947年第6期,第81頁。

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海洋政策白皮書》,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
考核委員會,2006年4月出版。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彙編》(上册),1995年,第
473,462頁。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外交部南海諸島檔案彙編》(下冊),1995年,
第788,785,785頁。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事務法典》(Collection of laws relating
to Marine affairs),2004年。
國防部編印,《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編印,
2004年)
胡念祖,〈對菲律賓海域主張演變之評析〉,中華民國外交部網站,網址:
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643/22085/對菲律賓海域
主張演變之評析.DOC。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中共進軍南海及其影響》,(台北:南海情勢彙
輯,1997年)。
陸委會: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國家,政府依據憲法確立兩岸關係定位,並未
附和大陸的「一中原則」發布日期:102年6月12日
https://www.mac.gov.tw/News_Content.aspx?=05B73310C5C3A632&sms=1A40B00E4C745211&s=FDFB9B5AFA4EA793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海洋白皮書,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
會,2001
國史館(編印),一個中國論述史料彙編:史料文件(一),台北:國史館;2000 年。






二 、外文參考文獻

英文書籍:

Head, Ivan and Trudeau, Pierre . The Canadian Way, Shaping Canada’s Foreign Policy.1968-1984
J.L.Granatstein, “Pierre Trudeau and Canadian Foreign Policy”.
Churchill, R. R. and Lowe, A.V. “The law of the sea” Third edition
Wallace, Rebecca M. M. “International Law,” Second edition 1992
Wu, Der-yuan. 2005.06, "Canada and the Global Diffusion of `One China'," New Institutionalism: Theory and Analysis,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319-40
Crawford, James.“The Creation of States in International Law”,Oxford University. Apr.10, 2006
Saywell, John .”Canadian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s 1976”
Published with the support of York University by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Toronto and Buffalo.
CHAO, K.T. John. “The Question of Chinese Representation in the United Nations”.
Alan J. Day Eds., “Border And Territorial Disputes”, Carterville International (1982).
Robert Jennings & Arthur Watts Eds.,” Oppenheim’s International Law”: Volume 1 Pea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th ed. 1992).
D. J. Harri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 Sweet & Maxwell (6th ed. 2004).
R.Y Jennings, “The Acquisition Of Territory In International Law”,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62).
Clive Parry & John P. Grant,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Law”, Oceana Pubs (1986).
Louis Henkin, “International Law: Cases And Materials”, West Group (3rd eds. 1993).
Symmons, Clive Ralph, “The Maritime Zones Of Island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therlands: Martine’s Nijhoff (1979).
JanuszSymonides, “The Legal Status Of Islands In The New Law Of The Sea” In Hugo Caminos (ed.), The Law Of The Sea, (2001).
Aileen S.P. Baviera, “Bilateral Confidence Building with China in Relation to the South China Seas Dispute”: A Philippin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Research and Outreach Programm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Bureau Canada February 2001
Fu-Kuo Liu and Jonathan Spangler, “South China Sea Lawfare: Legal Perspectives and International Responses to the Philippines v. China Arbitration Case”,South China Sea Think Tank,JANUARY 29 2016
Chinese Societ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South China Sea Arbitration Awards: A Critical Study”。May 2018.

日文期刊論文

野澤基恭,「尖閣諸島問題を考える国際法の視点」法政論叢,第50卷第1
號,日本法政学会2013年出版,頁135。
山上信吾,「尖閣諸島問題についての一考察」,法学新報: 折田正樹先生
山真行先生古稀紀念論文集,第120卷,第9.10號,日本中央大學
法学会,2014年3月出版,頁733-773。
大西広,「尖閣領有に関する外務省見解の国際法的檢討」,季刊中国,
2013年  
夏季號,季刊中国刊行委員会,2013年出版。頁24-35。
矢野義昭,「中国の覇権主義と海洋戦略」,日本戰略研究フォーラム季
報,Vol.61,2014年7月1日出版,頁28。
松井芳郎,「尖閣諸島問題を考える」,法律時報,2013年85卷1號,東
京;日本評論社2013年出版,頁70-78。
松井芳郎,「尖閣諸島問題を考える」,法律時報,2013年85卷2號,東
京;日本評論社2013年出版,頁64-73。
松井芳郎,「尖閣諸島問題を考える」,法律時報,2013年85卷3號,東
京;日本評論社2013年出版,頁55-65。
松井芳郎,「尖閣諸島問題を考える」,法律時報,2013年85卷4號,東
京;日本評論社2013年出版,頁70-76。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