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行政罰調查法制之研究
作者:劉俊男
作者(外文):Liu,Chun-Nan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警察政策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震榮
洪文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行政調查正當法律程序刑事偵查自由心證原則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Due process of lawCriminal InvestigationPrinciple of free Evide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0
行政調查,乃為各行政領域為落實法之執行所必須採行之手段,由於各行政領域之執行有其不同之法制規範及專業性考量,由各行政機關依其實際需要,於個別行政作用法中為必要之規範 ,當行政機關發現團體或個人有違法之可能時,自須進行蒐集並調查相關事證,若經研析相關事證,認確有涉法或違規情事時,即可依法對其作成相關裁罰之行政處分;而蒐集資料為行政機關一切行政作為之基礎,此一措施之必要性及重要性並不因時代潮流之變異而有所不同,然蒐集資料屬干預作用,影響人民權利甚鉅,故於法律保留原則之拘束下,須有明確之法律授權為基礎,始得進行。隨著科技之發展,各種蒐集資料之工具日新月異,為利取得個人相關資料,如利用監視錄影器、違規測速照相、ETC、衛星定位系統或無人機空拍等,將對政府欲達成其特定行政目的,應有相當之助益。
現行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調查之方法及程序,並無一部完整之行政調查專法規範,主要仍係依行政程序法第39條至第42條規定列舉之得通知相關之人到場陳述意見、得要求提供文書、資料或物品、送請鑑定及實施勘驗等調查手段進行,鑑於現今科技日新月異及為實現調查目的之必要,若僅依前開規定之調查方法,似無法有效使行政機關達成發現事實真相之目的;因此,行政調查之證據及方法對行政機關從事行政調查占有極重要之地位,故有深入探討之必要,爰本文希透過行政調查之理論基礎,探討行政調查裁處法制、救濟與運用之關聯,並參考外國立法例,分析檢討現行規範闕漏之處,給與整體規範之建議,並作為日後行政調查程序之法源修正依據,俾供行政機關於實施行政調查時,據以遵循。
本文主要係介紹現行行政罰調查法制之規範,並分析現行法制規範之不足,比較檢討行政調查之權限規定,並藉由德、日、美各國行政調查法制之比較,以歸納分析做為我國建構行政罰調查法制之參考。其內容包括調查程序之開始、採取之調查方法、資料蒐集、取得、儲存與運用、應遵守之程序及後續權利救濟等,俾以解決目前行政罰調查法制之缺漏,並藉由行政調查法制之革新,使行政機關負有即時處理之權限,如進入住宅檢查之要件、強制手段之採取等,增加程序要件之規定。因此,本文研究將對行政罰法調查程序整體規範為全般之檢討,以解決目前行政機關對於人民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未能充分實施調查權限之困境,以作為日後行政調查法制修正之參考。
關鍵字:行政調查、正當法律程序、刑事偵查、自由心證原則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is a method that must be adopted in each administrative field to implement the law.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ach administrative field has its own legal norms and professional considerations, each administrative agency will perform its own administrative role in accordance with its actual needs. The law is a necessary standard. When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discovers that a group or individual may violate the law, it must collect and investigate the relevant evidence. If the relevant evidence is analyzed and the relevant evidence is confirm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law or violation, it is sufficient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related to penalties shall be imposed on th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all administrative ac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this measure does not vary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but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is an intervention. , The people’s rights are greatly affected, so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it must have a clear legal authorization as the basis for it to proce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arious tools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are changing day by day. In order to obtain personal information, such as the use of surveillance video cameras, illegal speed cameras, ETC,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s, or drone aerial photography, etc., it will be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achieve its specific administration. The purpose should be quite helpful.
The current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s carried out by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do not have a complete set of special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regulations. They are still lis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Articles 39 to 42 of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Law. It may request to provide documents, materials or articles, sen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conduct investigations and other investigative methods. In view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technology and the need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investigation, if only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s prescribed in the previous regulations are followed, it seems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will not be able to effectively reach the discovery. The purpose of the truth. Therefore, the evidence and methods of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occup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for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to conduct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in depth. This article hopes to us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system, relief and appl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and adjudi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foreign legislation, analyze and review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current norms, and give suggestions on the overall norms, and serve as the basis for the revision of the legal source of the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s in the future, for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to follow when implementing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ve penalty investigation legal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compares and reviews the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authority regulations, and compares the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legal systems in German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uses inductive analysis as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Reference to the legal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enalty investigation. Its contents include the beginn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s adopted, the collection, acquisition, storage and use of data, the procedures to be followed, and subsequent rights relief, etc.,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the administrative penalty investigation legal system, and through the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legal system The innovation has made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 have the authority to deal with it immediately, such as the requirements for entering the house for inspection, the adoption of compulsory means, etc., and the addi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cedural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overall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penalty law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in order to solve the current dilemma of the administrative agency’s failure to fully implement the investigation authority for the people’s viol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of obligations, as a future amendment refer to the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legal system.
Keywords: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Due process of law,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rinciple of free Evidence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1、王兆鵬,『刑事被告的憲法權利』,臺北:作者自版,初版,1999年。
2、王兆鵬,『美國刑事訴訟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初版,2004年。
3、王兆鵬,『刑事訴訟講義』,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0年9月5版。
4、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作者自版,2010年9月11版。
5、李建良、林合民、陳愛娥、林三欽、陳春生、黃啟禎,『行政法入門』,元照出版,2004年。
6、李惠宗,『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年9月。
7、李惠宗,『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8、李震山,『行政法導論』,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10月,增訂9版。
9、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版,2003年3月。
10、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下)』,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二版,2003年3月。
11、林錫堯,『行政罰法』,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11月,第2版。
12、林輝煌,『論證據排除-美國法之理論與實務』,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3年9月初版。
13、法治斌、劉宗德、董保城、洪文玲,『行政檢查之研究』,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編印,1996年6月。
14、洪文玲,『行政調查與法之制約』,臺北:學知出版社,1998年7月。
15、洪家殷,『行政罰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
16、陳文貴,『行政罰競合理論與實務-雙重處罰禁止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2年9月初版。
17、陳敏,『行政法總論』,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1月10版。
18、陳清秀,『稅法總論』,作者自版,二版,2001年10月。
19、陳新民,『行政法總論』,增訂七版,2000年8月。
20、陳運財,『刑事訴訟與正當法律程序』,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8年9月1版。
21、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1月。
22、黃東熊,『刑事訴訟法論』,三民,1989年4月。
23、黃朝義,『犯罪偵查論』,漢興書局有限公司,初版,2004年3月。
24、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臺北:新學林出版公司,2017年9月五版。
25、黃朝義,『刑事證據法研究』,臺北: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5月。
26、董保城、法治斌,『憲法新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27、劉宗德,『行政法基本原理』,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8月。
28、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臺北:自版,2012年11月修訂2版。
29、蔡震榮、鄭善印,『行政罰法逐條釋義』,臺北:新學林出版,2006年1月。
30、蔡茂寅、李建良、林明鏘、周志宏,『行政程序法實用』,臺北:新學林出版公司,2013年11月第4版。
31、羅傳賢,『美國行政程序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32、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兼論聽證與公聽會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7年9月5版。
33、羅傳賢,『行政程序法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4年9月增訂4版。
(二)期刊論文:
1、王兆鵬,「刑事訴訟中被遺忘的權利-緘默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45期,2007年6月。
2、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收錄於『新刑訴、新思維』,元照出版公司,初版,2004年10月。
3、王兆鵬,「從美國法論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第33期,2002年4月。
4、王兆鵬,「論新修刑訴之證人不自證己罪」,臺大法學論叢,34卷1期,2005年1月。
5、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搜索」,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2002年6月。
6、王兆鵬,「自白與毒樹果實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101期,2003年9月。
7、王立達,「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1999年4月。
8、王澤鑑,「基本理論與一般侵權行為」,侵權行為法(一),臺北:三民書局經銷,1998年。
9、朱朝亮,「非正規偵查之類型及其搜證效力 (上) 」,月旦法學教室第90期,2010年4月。
10、李建良,「自由、人權與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二元論的歷史淵源與現代意義」,『憲法理論與實踐(二)』,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版,2000年12月。
11、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憲法理論與實踐(一)』,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7月。
12、李建良,「論基本權利的位階次序與司法審查標準」,劉孔中、陳新民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三輯,上冊』,2002年9月。
13、李建良,「從公共工程弊端談公平交易委員會之行政調查權」,月旦法學雜誌第18期,1997年11月。
14、李惠宗,「論比例原則作為刑事立法的界限-大法官釋字第517號解釋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2001年1月。
15、李惠宗,「交通大執法正當性問題的探討」,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3期,2004年10月。
16、李震山,「從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談警察臨檢的法制與實務」,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
17、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出版公司,初版,2000年2月。
18、李震山,「警察作用與基本權利保障(四)」,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
19、李震山,「行政調查之立法芻議」,收於行政調查制度之研討─行政院94年度第2次法制研討會,行政院法規委員會主辦,2005年11月。
20、李震山,「論行政罰之裁處程序-以行政罰法草案之規範為中心」,收錄於行政罰法草案研討會,法務部主辦,2004年10月15日。
21、李錫棟,「跟監對基本權利之干預」,警大法學論集第9期,2004年03月。
22、吳志光,「論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與行政法院之審查基準」,第三屆行政法解釋與理論學術研討會,臺灣行政法學會、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公法研究中心,2003年12月。
23、林三欽,「論基本權利侵害」,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出版,2000年8月。
24、林世宗,「隱私權」,全國律師第5卷第4期,2001年4月。
25、林明鏘,「警察臨檢與行政程序」,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5期,2002年6月。
26、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6期,2004年3月。
27、林俊宏,「數位化時代個人資料隱私之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55期,2007年4月。
28、林鈺雄,「被告地位之形成」,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1996年6月。
29、林鈺雄,「非任意自白之放射效力:毒樹果實問題」,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期,2000年2月。
30、林錫堯,「行政程序上職權調查主義」,收錄於: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集,1997年5月。
31、林志憲,「雲林地區高鐵沿線之地層下陷檢討」,台灣公路工程,第31卷第6期,2004年12月。
32、姜悌文,「行政法上之明確性原則」,收錄於城仲模編,『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二)』,三民書局,1997年7月。
33、洪文玲,「美國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警學叢刊第25卷第4期,1995年6月。
34、洪文玲,「論行政調查」,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00年12月。
35、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以警察、工商管理、水土保護領域為例」,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7月。
36、洪文玲,「行政證據法則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論叢第7期,2007年12月。
37、洪家殷,「行政罰調查程序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收錄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11月。
38、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之證據及調查方法-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海法律研究第35期,2011年12月。
39、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中之行政強制行為」,法學叢刊第237期第60卷第1期,2015年1月。
40、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中職權調查之概念及範圍-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吳法律學報第21卷第3期,2010年1月。
41、洪家殷,「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之界限」,東吳法律學報第25卷第1期,2013年7月。
42、洪家殷,「公務機關資料之蒐集與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法律學報第30卷第4期,2018年11月。
43、洪家殷,「行政調查行為之救濟」,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68期,2020年7月。
44、洪家殷,「從臺灣食品安全法制論行政調查之實施」,月旦醫事法報告第47期,2020年9月。
45、洪家殷,「行政處分之準備行為及程序行為」,臺灣法學雜誌第109期,2008年8月1日。
46、洪大植,「新修正公平交易法有關調查規範之建議(上)」,全國律師第20卷第6期,2016年6月。
47、洪大植,「新修正公平交易法有關調查規範之建議(下)」,全國律師第20卷第7期,2016年7月。
48、洪大植,「行政調查有無不自證己罪原則之適用-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例」,刑事法雜誌第55卷第3期,2011年6月。
49、洪大植,「日本獨占禁止法調查制度之介紹及對我國公平交易法之借鏡」,公平交易季刊第18期第4卷,2010年10月。
50、胡博硯,「金融監理與行政調查-證券交易法中當事人之協力義務」,臺灣法學雜誌第168期,2011年1月15日。
51、胡博硯,「德國法上授予水權之審查程序」,興大法學第8期,2010年11月。
52、施銘權,「稅務調查之正當行政程序-以憲法、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及相關規範為中心」,中正財經法學第21期,2020年7月。
53、翁岳生,「論行政處分之概念」,『行政法與現代法制國家』,月旦出版,1989年。
54、許宗力,「比例原則與法規違憲審查」,元照出版,2004年。
55、許宗力,「行政處分」,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作者自版,2000年。
56、許宗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上)」,月旦法學教室第11期,2003年9月。
57、許宗力,「基本權的保障與限制(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4期,2003年12月。
58、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法與國家權力』,元照出版公司,初版,1999年10月。
59、許義寶,「移民行政調查職權之研究」,涉外執法與政策學報第7期,2017年5月。
60、許福生主編,「刑事特別法與案例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8月初版。
61、許福生,「論證據排除法則與警察因應之道」,日新第5期,2005年9月。
62、張陳弘,「美國聯邦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搜索令狀原則的新發展:以Jones, Jardines & Grady案為例」,歐美研究第48卷第2期 ,2018年6月。
63、張瑋心,「論藉故行政搜索」,軍法專刊第61卷第6期,2015年12月。
64、張文郁,「論行政法上之事實調查與舉證責任」,收錄於經濟行政法制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9月。
65、陳正根,「環境危害防止在刑事罰與行政罰之界限-兼論違反廢棄物清理法之處罰」,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4期,2015年2月。
66、陳正根,「論一行為不二罰─以交通秩序罰為探討重心」,高大法學論叢第4期,2008年11月。
67、陳文貴,「行政調查與行政檢查及行政搜索之法律關係」,法令月刊第60卷第3期,2009年3月。
68、陳文貴,「行政檢查與令狀原則之界限探討」,中原財經法學第39期,2017年12月。
69、陳清秀,「依法行政與法律之適用」,行政法上(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10月)
70、陳景發,「論行政調查之法的統制」,警大法學論文集創刊號,1996年3月。
71、陳景發,「論行政調查與犯罪偵查」,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3期,1998年3月。
72、陳愛娥,「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之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2004年1月。
73、陳愛娥,「行政罰之調查程序-行政罰法第八章之修法建議」,法學叢刊第244期第61卷第4期,2016年10月。
74、陳新民,「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作者自版,四版,1996年1月。
75、陳瑞仁,「如何由法治面提升警察辦案品質」,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2000年1月。
76、郭介恆,「經濟行政調查程序及相關爭點之探討」,東吳公法論叢第7卷,2014年7月。
77、郭介恆,「行政檢查與基本權保障」,法學叢刊第234期,2014年4月。
78、郭介恆,「行政調查與資訊隱私權—以美國法制為例」,收錄於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7月初版。
79、黃昭元,「無指紋即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收錄於: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80、黃依晴,「環保案件之行政檢查於刑事程序中之證據評價-以最高法院104年度台上字第1083 號判決為中心」,司法新聲第132期,2019年10月。
81、董保城,「德國行政檢查法制─以工商業為例並兼論我國工商業檢查」,政大法學評論第53期,1995年6月。
82、董保城,「行政程序中程序行為法律性質及其效果」,政大法學評論第51期,1994年6月。
83、葛克昌,「稅捐行政法:第一講—稅務調(檢)查權行使及及憲法界限」,月旦法學教室第86期,2009年12月
84、程明修,「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3)-「資訊自決權:遺傳基因訊息」,法學講座第19期,2003 年7月。
85、湯德宗,「行政程序法」,翁岳生編『行政法』,二版,2000年。
86、楊富強,「論政府取用私人資訊之方法、程序與限制」,法學叢刊第139期,1990年。
87、楊雲驊,「憲法上正當程序之保障」,法學講座第24期,2003年12月。
88、楊雲驊,「證人變被告」,法學講座第13期,2003年1月。
89、楊雲驊,「私人不法取證之證據能力-評最高法院九八年度台上第五七八號判決」,臺灣法學雜誌第135期,2009年9月。
90、楊雲驊,「毒樹果實理論」,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2002年10月。
91、趙仁馨,「由行政法院判決試論海關行政調查之界線-以最高行政法院103年度判字第407號判決暨相關判決為例」,今日海關第89期,2018年7月。
92、劉宗德,「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1994年12月。
93、劉江彬,「隱私權之保護」,收錄於氏著:資訊法論,臺北:三民書局經銷,1986年。
94、劉芳伶,「事故調查之供述義務與不自證己罪特權-以系統性觀點維分析視角」,月旦法學雜誌第290期,2019年7月。
95、蔡震榮,「論警察職權行使法強制措施之法律性質與救濟」,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1期,2004年。
96、蔡震榮,「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評析」,法學講座第19期,2003年7月。
97、蔡震榮,「行政罰法修法之探討」,法令月刊第64卷第2期,2013年2月。
98、蔡震榮、呂倩如,「行政罰與刑事罰之界限-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為例」,法令月刊第66卷第7期,2015年5月。
99、蔡秀卿,「臺灣之行政檢查-以食品、藥品管制及消費者保護行政為檢討對象」,收錄於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6年7月。
100、蔡秀卿,「行政檢查」,東吳法律學報第18卷第2期,2006年9月28日。
101、蔡庭榕,「論行政罰鍰處分案件之調查與裁處-以社會秩序維護法之適用為例」,警察法學第11期,2012年11月。
102、蔡達智,「特殊的行政行為,警察臨檢」,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10期,1999年10月。
103、鄭善印,「日本警察偵查犯罪職權法制之探討」,收錄於『各國警察臨檢之比較』,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
104、鄭善印,「海岸巡防機關人員職務執行法草案相關問題之研究」,行政院海岸巡防委託研究,2003年1月。
105、鄭善印,「陷害教唆及釣魚偵查」,警察法學第3期,2004年12月。
106、蕭文生,「自基本權保障觀點論街頭監視錄影設備裝設之問題」,收錄於『法治與現代行政法學-法治斌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初版,2004年5月。
107、蕭文生,「鑑定人與行政調查程序」,收錄於臺灣行政法學會,行政調查之建制與人權保障/行政訴訟之前置救濟方法與程序,2009年7月。
108、賴恆盈,「行政調查之研究-以消費者保護行政為例」,憲政時代第35卷第2期,2009年10月。
109、賴恆盈,「行政調查權之理論與實務-以經濟行政領域貿易救濟案件調查制度為例」,收錄於經濟行政法制實務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9月。
110、薛智仁,「禁止國家使用私人違法取得證據之理論基礎-兼評最高法院九七年度台上字第七三四號判決」,政大法學評論第121期,2011年6月。
111、Sabine Gless著,王士帆譯,「不自證己罪原則-在德國、法國及歐洲法的拿破崙遺產」,法學叢刊第222期,2011年4月。
112、Sabine Gless著,王士帆譯,「不自證己罪與行政法答覆義務-以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的衝突與解決為例(下)」,司法周刊第1765期,2015年9月18日,第2-3版。
(三)學位論文:
1、王珍珠,「警察約談、盤查同行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2、王士帆,〈不自證己罪原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江舜明,「刑事偵查監聽容許界限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4、吳景欽,「從憲法上正當程序的觀點檢視行政警察與司法警察之區分」,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0年5月。
5、李開台,〈課稅調查機關及其查得資料之使用界線〉,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1月。
6、周燕輝,「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以警察臨檢法規範為核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7、周逸濱,「行政機關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研究—以日本法為比較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6月。
8、林建中,「隱私權概念之再思考-關於概念範圍、定義及權利形成方式」,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1月。
9、洪文玲,「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年。
10、洪大植,「公平交易委員會對事業市場力量之認定與行政調查權規範理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6月。
11、陳信伍,「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其與刑事偵查程序之轉換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8月。
12、陳琬婷,「論進入場所行政檢查之正當法律程序─以法官保留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6月。
13、陳鏡華,「行政調查與刑事偵查交錯研究-以警察臨檢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2016年6月。
14、陳彥齡,「行政檢查之探討-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12月。
15、黃俊華,「警察行政調查權之研究-以臨檢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16、葉慶人,「行政檢查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17、楊志國,「警察臨檢法制與行政程序法配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8月。
18、蔡秀卿,「行政調查法制之研討」,私立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研究所公法組碩士論文,2006年7月。
19、蔡琇媛,「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20、蕭惠菁,「行政調查之正當程序-以行政傳喚與行政搜索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5月。
二、日文相關文獻
1、田村正博,「警察行政法解說」,4版,平成十三年。
2、室井力,「新現代行政法入門(1)」,法律文化社,初版,2001年11月。
3、宮田三郎,「警察法」,信山社,一版,2002年7月。
4、神長勳,「行政調查」,原部逸夫、塩野宏、雄川一郎編,現代行政法大系第二卷行政過程,1984年3月。
5、神長勳,「行政過程總說」,現代行政法大系第二卷行政過程,有斐閣,1984年。
6、曾和俊文,「行政調查」,收錄於ジュリスト增刊、行政法の爭点(新版)成田賴明編法律學の爭点シリーズ,有斐閣。
7、曾和俊文,「行政調查論再考(1)」,三重大学法経論叢4卷2號,1987年。
8、白取祐司,「刑事訴訟法」,第4版,日本評論社,2007年。
9、塩野宏,「行政法Ⅰ」,四版,有斐閣,2005年。
10、塩野宏,「行政調査」,行政過程とその統制,有斐閣,昭和64年(1988年)所収。
11、三井誠,「刑事手続法Ⅰ」,有斐閣,2002年新版。
12、後藤昭,「搜查法の論理」,岩波書店,2001年。
13、田宮裕,「刑事訴訟法」,有斐閣,新版,1996年。
14、田宮裕、多田辰也,「セミナー刑事手続法(証拠編)」,東京都:啓正社,1997年6月。
15、長井圓,「逮捕に伴う捜索、差押え(2)--被逮捕者の身体、所持品の捜索」,井上正仁編,刑事訴訟法判例百選<第八版>,2005年3月。
16、川出敏裕,「逮捕に伴う差押え、捜索、検証」,法学教室,197号,1997年2月。
17、井上正仁,「任意搜查と強制搜查,刑事訴訟法の爭點」(新版),1991年。
18、加藤克佳,「準現行犯逮捕およびこれに伴う無令状の差押えの各手続は適法か」,收錄於ジュリスト,第498號,1996年6月。
19、新井隆一,「行政法」,東京都:成文堂株式會社,1989年3月,第4版。
20、和田英夫,「行政法」,東京都:日本評論社株式會社,1990年5月。
21、北村和生、佐伯彰洋、佐藤英世、高橋明男,「行政法の基本」,京都市:法律文化社株式會社,2005年3月第2版。
22、北野弘久編,「質問檢查權の法理」,東京都:成文堂,1974年。
23、南博方、原田尚彥、田村悅一編,「新版行政法(1)行政法総論」,東京都:有斐閣株式會社,1988年11月,初版。
24、椎名慎太郎、村上順、安達和志、交告尚史,「ホーンブック新行政法」,東京都:株式会社北樹出版,2010年。
25、芝池義一、高木光,「ケースブック行政法」,東京都:弘文堂,平成17年4月,2005年,第2版。
26、芝池義一,「行政法總論講義」,東京都:有斐閣,2006年10月,第4版補訂版。
27、芝池義一,「情報管理行政論」室井力所編,現代國家の公共性分析,東京都:日本評論社,1990年。
28、金子宏,「行政手続と憲法三五条及び三八条─旧所得税法六三条、七0条一0号の質問権と憲法三五条及び三八条」,判例評論,172号。
29、三田村武夫,「実務と理論警察強制の研究」,東京都:松華堂書店,昭和5年,第8版。
30、田口守一,「刑事訴訟法」,東京都:弘文堂株式會社,2017年3月,第7版。
三、英文相關文獻
1、Anne Adams, Basic Administrative Law For Paralegals, Aspen Law & Business (2003).
2、Akhil Reed Amar, The Constitution and Criminal Procedure First Principles, Yale Uni Press (1997).
3、Rita F.Aronov, Privacy in A Public Setting: The Constitutionality of Street Surveillance, 22 Q. L. Rev. (2004).
4、Kenneth S. Broun, George E. Dix, Edward J. Imwinkelried, D. H. Kaye, Robert P. Mosteller, E. F. Roberts, McCormick on Evidence, West Group (1999).
5、Rolando V. del Carmen, Criminal Procedure Law and Practice, Thomson Learning (2006).
6、Carl J.Franklin, Constitutional Law for the Criminal Justice Professional, C R C press (1999).
7、A.Michael Froomkin, The Death of Privacy, 52 Stan. L. Rev. (2000). Gellhorn & Boyer, Administrative Law and Process (1981)
8、Joshus Herman, Identifying Privacy: An Introduction, 54 DePaul. L. Rev. (2005).
9、William L. Prosser, Privacy, 48 Calif. L. Rev(1960).
10、Schwartz, Administrative Law (1977).
11、Cann, Steven J., Administrative Law , 2nd ed., Sage Publication, Inc.(1998)
12、Administrative Law by H. W. R. Wade C. F. Forsyth 7th Ed.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5)
13、Administrative Law—Rethinking Judicial Control of Bureaucracy By Christopher F. Edley, JR. 1990,yale University.
四、德文相關文獻
1、Benfer,Jost,Rechtseingriffe von Polizei und Staatsanwaltschaft, 3.Aufl.,2005.
2、König,Josef,Eingriffsrecht,2.Aufl.,2001.
3、Tetsch,Lambert Josef,Eingriffsrecht,4.Aufl.,2008.
4、Kay,Wolfgang,Allgemeines Verwaltungs- und Eingriffsrecht im Polizeidienst,7.Aufl.,2008.
5、Goehler,Erich,Ordnungswiclrigkeitengesetz,14.Aufl.,2006.
6、Mitsch Wolfgang,Recht der Ordnungswidrgkeiten,2.Auflage,2004.
7、Schröder, Eine funktionelle Analyse der strafprozessualen Zwangsmittel, JZ 85,1028.
8、Beulke / Swoboda, Strafprozessrecht, 15., neu bearbeitete Auflage. 2020.
9、Löffelmann/Walther/Reitzenstein, Das strafprozessuale Ermittlungsverfahren, 2007.
10、Stefen Zeitler,Allgemeines und Besonderes Polizeirecht für Baden-wüttemberg, 1. Auflage 199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