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弘一法師人格與書法研究
作者:嚴崑晉
作者(外文):YEN, KUN-CHIN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施隆民
林晉士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2
主題關鍵詞:弘一法師悲欣交集南山律人格書如其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本論文之研究主要有兩大主軸,即以弘一法師的人格為主,書法為輔,並以書法理論「書如其人」說為依據,藉由兩主軸間之對比,說明弘一法師人格與書法之互濡關係。
      在人格主軸中,首先交代弘一法師的生平,具體劃分為五個時期,並在生平事蹟之基礎下,說明弘一法師的人格發展,基本是以儒家文化人格為主,接著透過弘一法師之詩文、書信、時人的回憶文章等等,具體指出弘一法師的人格修養與人格特質。
      在書法主軸中,以弘一法師的生平為基礎,敘述弘一法師的學書歷程,具體劃分為兩大階段七個時期,著重在說明弘一法師的師承交游與書法風格之變化,並概述弘一法師重視書家品德之書法學習觀,使書法主軸較為完整。
      至於作為兩個主軸對比依據之書法理論,則先概述「書如其人」說之發展,從而特立一節專論劉熙載「書如其人」觀之要點,並以其結論作為判準,即從「學、才、志」,對比弘一法師的人生際遇與弘一體之形成過程,皆是「從絢爛歸於平淡」。其次,從「書如其人」,對比弘一體之特點與人格特質中的外形觀感,論述「平淡、恬靜、沖逸」既是書法風格,也可用來形容弘一法師他自己。
引用書目
 
一、專書
(一)古籍(依朝代先後順序排列)
〔戰國〕屈原等原著;黃壽祺,梅桐生譯:《楚辭》,臺北市:臺灣古籍,1998年。
〔漢〕揚雄:《法言.問神》,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3年。
〔漢〕王充著,黃暉校釋:《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漢〕司馬遷原著;韓兆琦編注:《史記選注匯評.伯夷列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8年。
[魏]何宴注;[宋]邢昺疏;朱漢民整理:《論語注疏》二冊,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
〔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年。
[後晉]張昭.賈褘等撰;黃永年分史主編:《二十四史全譯.舊唐書(全六冊)》,上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後晉〕劉昫等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舊唐書附索引》(五),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宋〕歐陽脩:《歐陽文忠公文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65年。
〔宋〕程頤著:《易程傳》,臺北:文津書局,1987年。
〔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1999年。
〔宋〕郭若虛、鄧椿著;潘運告主編;米田水譯注:《圖畫見聞志.畫繼》,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年。
〔宋〕歐陽脩:《歐陽脩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宋〕歐陽脩撰;黃永年分史主編:《二十四史全譯.新唐書(全八冊)》,上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宋〕蘇軾:《東坡題跋》,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宋〕蘇軾撰;陳友祥校注:《東坡題跋校注》,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1年。
〔明〕傅山:《霜紅龕集》,臺北:漢華文化,1971年。
〔清〕沈家本修.徐宗亮纂:《天津府志》(清光緒廿五年刊本景印本精裝十二冊河北方志之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6月景印初版。
〔清〕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王昱:《東莊論畫一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劉熙載著;鄒韡注評:《劉熙載.書概》,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
(二)近人專著(依出版先後順序排列)
夏丏尊:《晚晴山房書簡》,上海:開明書局,1944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十二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起。
黃簡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校點:《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年。
牛仰山編:《中國近代文學論文集.戲劇、民間文學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
弘一大師輯:《弘一大師格言別集》,臺北:天華出版社,1982年。
許常惠:《中國音樂史話》,臺北:百科文化事業公司,1982年。new window
陳恭祿:《中國近代史資料概述》,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高文顯編著:《韓偓》,臺北:新文豐,1984年。
王夢鷗註譯:《禮記今註今譯.曲禮上》,臺北:臺灣商務,1984年。
張光賓編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中國之科學與文明」編譯委員會主編:《中華書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吳虞著;趙清、鄭城編:《吳虞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孫常煒:《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來新夏主編《天津近代史》,南開大學,1987年。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近代文論選》,臺北:木鐸書局,1988年。
金智學:《書法美學談》,臺北:華正書局,1989年。
新文豐出版公司編輯部編:《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
陳鼓應註:《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羅竹風主編:《漢言大詞典.第三卷》,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年。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顧易生、蔣凡著:《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之一:先秦兩漢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韋政通:《儒家與現代中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豐子愷著;豐陳寶、豐一吟、豐元草編:《豐子愷文集》,杭州:浙江文藝,1990-1992年。
張春興:《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1年。
《弘一大師全集》編輯委會編:《弘一大師全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夏丏尊原編;曾議漢增編:《永遠的弘一法師》,臺北:帕米爾書店,1992年。
李向平:《救世與救心——中國近代佛教復興與思潮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李芳遠編:《弘一大師文鈔》,臺北:天華出版,1993年。
陳振江:《新編中國通史》第三冊,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
楊家駱編著:《史記今釋》,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樂心龍、戴小京主編:《弘一法師書法集》,上海:上海書畫社,1993年。
陳星:《芳草碧連天:弘一大師傳》,臺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陳星:《天心月圓.弘一大師傳》,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4年。
陳星:《李叔同歌曲尋繹》,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年。
鄧子美:《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百年文化衝撞與交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4年。
余德泉編著:《簡明書法教程》,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5年。
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1995年。
陳仲庚、張雨新:《人格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1995年。
馬一浮撰;丁敬涵校點:《馬一浮集》,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陳慧劍:《弘一大師論》,臺北:東大圖書,1996年。
雄獅美術編:《弘一法師翰墨因緣》,臺北:雄獅美術出版社,1996年。
葉慶炳先生《晚鳴軒論文集.詩品與人品》,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Jerry M. Burger著;林宗鴻譯:《人格心理學》,臺北:揚智,1997年。
李長莉、閔杰、羅檢秋:《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三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陳慧劍編:《弘一大師有關人物論文集》,臺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印贈,1998年。
黃希庭:《人格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8年。
于玉安編:《中國歷代書法論著匯編》,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1999年。
燕國材主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史》,臺北:遠流圖書,1999年。
黃堅厚:《人格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1999。
劉恒:《中國書法史.清代》,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年。
季伏昆編著:《歷代書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年。
陳振濂:《近代中日繪畫交流史比較研究》,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0年。
黃霖等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原人論》,上海:復旦大學,2000年。
楊鑫輝:《心理學通史》,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田濤:《百年家族——李叔同》,臺北:新緒文化出版社,2001年。
曹布拉主編:《弘一大師藝術論》,杭州:西泠印社,2001年。
陶明君編:《中國書論辭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年。
RobertM. Liebert & Lynn Langenbach Liebert著;張鳳燕、楊妙芬、邱珍琬、蔡素紋譯:《人格心理學──策略與議題》,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
王伯敏等編:《書學集成》,河北:河北美術出版社,2002年。
方愛龍:《殷紅絢彩⸺⸺李叔同傳》(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年
李長莉:《晚清上海社會的變遷——生活與倫理的近代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雲漢:《中國近代史》,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李萬才:《海上畫派》(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2年。
徐正綸編著:《弘一大師詩詞全解》,臺北:東大圖書,2002年。
陳振江、江沛主編:《晚清民國史》,臺北:五南圖書,2002年。
陳兵、鄧子美合著:《二十世紀中國佛教》,臺北:現代禪,2003年。
金梅:《李叔同影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new window
盧廷清:《書藝珍品賞析.兩宋系列.蘇軾》,臺北:石頭出版社,2004年。
王克文:《書藝珍品賞析.兩宋系列.黃庭堅》,臺北:石頭出版社,2004年。
潘運告主編;云告譯著:《晚清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4年。
黃清源主編:《弘一大師圓寂六十二周年紀念文集》,臺北:中華閩南文化研究會,2004年。
王文科、王智弘著:《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2007年。new window
方平:《晚清上海的公共領域(1895-191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張家梅:《言意之辨與魏晉美學話語生成》,長沙:岳麓書社,2007年。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二十世紀書法研究叢書.品鑑評論篇(修訂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8年。
王建光:《中國律宗通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侯秋東主編:《弘一大師人格與思想論文集》,臺北:弘一大師紀念學會,2008年。
汪鳳炎、鄭紅:《中國文化心理學》,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徐利明主編,鄒韡注評:《劉熙載.書概》,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8年。
陳揚炯:《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王鎮遠:《中國書法理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編:《近現代書法史》,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李剛田、馬士達主編:《篆刻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
林子青:《弘一大師新譜》,臺北:東大圖書,2009年。
聖嚴法師著,釋會靖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臺北市:法鼓文化,2009年。new window
曾紅:《儒道佛理想人格的融合──中國文化心理結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0年。
錢鍾書:《談藝錄》,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
秦啟明:《弘一大師新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年。
徐中玉主編;陸海明等選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專題資料叢刊(第四冊):風骨.才性.情志.知音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李叔同著;雷燕青編:《中國人的禪修》,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年。
馬文戈:《李叔同:名如何愛如何生命該如何》,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年。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典藏版:全41冊),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
李鳳池:《與弘一大師對話的日子》,北京:台海出版社,2016年。
張海聲編著:《近代中國文化概論》,桃園:昌明文化出版社,2016年。
曾議漢編:《人間愛晚晴——弘一大師詩文鈔》,臺北:商周出版社,2016年。
二、單篇論文(依刊登先後順序排列)
吳本一〈白馬湖晚晴山房與弘一大師的修養及感化〉(1)~(2),《浙江月刊》第二、三期,1972年2月、3月,頁20-22、頁14-16。new window
徐復觀:〈儒道兩家思想在文學中的人格修養問題〉,《海外學人》第103期,1981年2月,頁2-10。
鄧曉芒:〈人格辨義〉,《江海學刊》第3期總第141期,1989年5月,頁121-122。
江燦騰:〈期待另一本新的弘一大師傳——弘一大師傳記的學術檢討〉,《當代》第七十九期,1992年11月,頁134-141。
秦啟明〈編修年譜要實事求是——評林子青《弘一大師新譜》〉,《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八期,1996年3月,頁55-103。new window
李璧苑:〈弘一大師書法風格之研究〉,《美育月刊》第79期,1997年1月,頁1-22。
蘭娟娟〈弘一法師「悲欣交集」的筆意〉,《四川文物》1998年05期,1998年10月,頁49-50。
金  梅:〈李叔同人格力量之表現〉,《文學自由談》,2001年01期,2001年1月,頁134-143。
黃愛華:〈李叔同早期戲劇活動考論〉,《上海戲劇學院學報》,2001年第3期(總101期),2001年3月,頁50-58。
陳星:〈第四屆海峽兩岸弘一大師德學會議概述〉,《普門學報》第6期,2001年11月,頁1-6。
蔣寅〈文如其人?——一個古典命題的合理內涵與適用限度〉(《求是學刊》第6期,2001年11月,頁82-89。
方愛龍:〈隸法見山:關於李叔同早期隸書作品的考察報告〉,《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2003年1月,頁66-69。
吳聰敏:〈人品與書品的統一——以弘一大師的書藝為例〉,《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學報》第三期,2004年9月,頁105-124。
陳永革:〈論弘一大師的信仰特質及淵源〉,《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頁77-80。
曹布拉:〈論李叔同的文化性格〉,《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期,2004年1月,頁76-80。
劉士剛:〈翰墨競秀  名手如林——近現代天津書壇略述〉,《收藏家》,2006年第3期,2006年3月,頁65-70。
方愛龍:〈隸法見山:關於兩件李叔同早期隸書作品的考察報告〉,《杭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頁66-69。
李敏榮:〈弘一大師的人格特徵初探〉,《寧夏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30卷第5期,2009年10月,頁113-116。
楊江波〈弘一法師「悲欣交集」與其書法涅槃境界〉,《美術界》2010年07期,2010年7月,頁88。
海波〈「悲欣交集」⸻⸻弘一法師生死觀探秘〉,《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2010年11月,頁27-31。
萬里:〈從「悲欣交集」看弘一法師與蕅益智旭的佛學淵源與路徑〉,《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6期,2010年12月,頁34-39。
陳鴻文:〈空白的美感〉,《美育雙月刊》183期,2011年9/10月,頁82-85。
歐陽長橋:〈新發現李叔同山水畫及其意義〉,《收藏家》,2012年01期,2012年1月,頁26-30。
林長紅:〈弘一大師人格與藝術精神對閩台文化交流的現代意義〉,《黎明職業大學學報》,第3期(總第80期),2013年9月,頁5-24。
李莉娜:〈津門書家華士奎與嚴修〉,《中國書法》2014年08期(總256期),2014年8月,頁190-191。
顧柯紅:〈弘一書法空間意象摭議〉,《東方藝術》2014年20期,2014年10月,頁8-57。
方愛龍:〈弘一書風分期問題再探討〉,《中國書法》2015年07期(總267期),2015年7月,頁22-47。
陳飛鵬〈「悲欣交集」解讀〉,《中國書法》2015年13期,總267期,2015年7月,頁63-67。
江盈盈:〈李叔同藝術精神與人格教育思想探討〉,《海峽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2016年1月,頁55-63。
陳秋宏:〈「書如其人」觀再議〉,《文與哲》第30期,2017年6月,頁23-72。new window
李垚辰:〈李叔同油畫《自畫像》研究的新發現〉,《美育學刊》2017年第3期第8卷(總第40期),2017年3月,頁59-64。
黃漫遠、劉丙元:〈中國傳統書院人格教育的歷史意蘊與德育價值〉,《當代教育科學》2017年第7期,2017年7月,頁16-22。
柯文輝:〈靈機內斂清風外流——論弘一的書法〉,《書法》2017年第9期,2017年9月,頁56-67。
王偉:〈蔡元培美育觀與李叔同藝術教育理念比較〉,《淮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6期,2017年12月,頁60-64。
江小敏〈細讀弘一大師之「悲欣交集」〉,《美育學刊》2018年第1期,第9卷,總第44期,2018年1月,頁83-93。
錢江鴻:〈從《音樂小雜誌》談李叔同的裝幀美學思想〉,《美育學刊》,2018年第4期,第9卷,總第47期,2018年4月,頁115-120。
董姣姣:〈論李叔同「先器識而後文藝」的藝術教育思想〉,《美與時代(中),Beauty& Times》,2018年07期,2018年7月,頁85-86。
周延:〈弘一法師書法風格的分期及演變〉,《中華書畫家.傳世經典》2018年第10期(總108期),2018年10月,頁11-67。
劉抗洪:〈獨門蘇體秀津城——試論趙元禮其人其書〉,《書法》2018年第10期,2018年10月,頁112-115。
潘梓輝:〈芳草長亭:李叔同的油畫珍品〉,《東方收藏》2018年22期,2018年12月,頁18-19。
錢惠子:〈書為心畫——從心理學角度淺析「弘一體」風格的演變〉,《教師教育》第13期,2020年,頁3-4。
歐陽長橋:〈新發現的李叔同山水畫及其意義〉,《收藏家》2012年01期,2021年1月,頁26-30。
王芳、楊磊:〈李叔同書畫作品收藏流散及研究情況綜述〉,《收藏家》2021年08期,2021年8月,頁27-32。
張荀:〈李叔同的「人格美育」思想與實踐探析〉,《美育研究》2021年06期第12卷總第67期,2021年6月,頁55-62。
劉天華:〈溟滅點畫與書風創化——試論「弘一體」風格特徵及成因〉,《美術研究》第67期,2021年2月,頁64-67。
三、學位論文(依年代先後順序排列)
李璧苑:《弘一大師出家前後書法風格之比較》,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碩士論文,1994年。
黃嬰如:《弘一法師及其書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涂昌裕:《一葉一如來——弘一法師美育特質啟迪書藝創作之研究》,華梵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2012年。
楊貴梅:《李叔同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16年。
李淑瑜:《弘一法師寫經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書法教學碩士班,2017年。
李錫利:《弘一大師書法藝術研究——試以寫經、書簡及護生畫集題字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書法教學碩士班,2019年。
四、網路資源
「弘一大師紀念學會——社團法人」:https://www.facebook.com/masterHongyi,2018/06/17。
弘一大師弘法資料平台| 一輪明月 弘一法師|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689775191245294/posts/2327853824104091/,2018/07/15。
傅金星:〈談弘一為李贄像題贊〉,《國學文化.泉南書院》,2020年11月,網址:http://astrologs.net/a/9J8wVdab0d/,2019/01/26。明誠居士:〈悲欣交集見觀經──弘一法師命終絕筆新解〉,「顯密文庫」網站,網址:http://read.goodweb.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8797,2019/04/27。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