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社區大學法制化與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
作者:黃月麗
作者(外文):Huang, Yue-Li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指導教授:吳清基
王保進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3
主題關鍵詞:社區大學終身學習社區大學法制化公共性社區教育Community collegeLifelong learningLegislative process of Community collegePublicnessCommunity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基於我國社區大學對終身學習的重要及其法制化的歷史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大學的困境與發展契機、法制化後實踐情形及困難等,並期提出永續發展策略之建議。爰採文獻分析、焦點團體座談及深度訪談法,並自編問卷於2022年4-5月以全國88所社區大學及各地方政府主管為調查對象,回收率達90%。採質量並重分析討論後,歸納結論如下:
一、社區大學最大的困境依序為:缺乏獨立校舍、辦學經費不足、疫情下無法區分獨立動線致使開課困難。
二、社區大學最重要的發展契機依序是:終身學習、地方知識學、學習社群。
三、填答者對社區大學在地性、公共性及永續性的重要性及實踐情形有高度共識。
四、不同的填答單位、學員人數、人口密度及承辦年資,會影響其對實踐情形的認知。
五、填答者對各研究構面均認同其重要性,實踐情形則未盡理想。
六、85.5%填答者對於專法施行效益持肯定態度。
七、69.2%填答者認為專法執行有困難,但修法尚無急迫性。
八、提出社區大學永續發展策略之未來圖像,期以在地性、公共性、永續性為發展構面、建立發展特色與契機等,落實終身學習社會。
依上述結論,本研究對中央主管機關、地方主管機關、社區大學及未來研究各提出四項建議。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community colleges in our country with regards to lifelong learning and their legalization, this research aims to explor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colleges, the post-legaliz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difficulties. The study also aims to propose recommend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achieve this, the research utilized literature analysis, focus group discussions,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between April and May 2022 to 88 community colleges nationwide, as well as local government authorities, with a 90% participation rate. Through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emphasized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drawn:
1.The most pressing challenges faced by community colleges are, in order: lack of independent campus facilities, insufficient operating budget, and difficulties in offering courses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pandemic.
2.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are, in order: lifelong learning, local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communities.
3.Respondents hold a high consensus on the importance and practice of community colleges in terms of locality, publicness, and sustainability.
4.Different respondent categories, student numbers,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years of operation affected their perception of the practice.
5.Respondents agreed upon the importance of various research dimensions but acknowledg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was less than ideal.
6.85.5% of respondents were positive ab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specialized legislation implementation.
7.69.2% of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 execution of specialized legislation would be challenging, but there is no urgent need for immediate amendments.
8.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ommunity colleges is proposed, aiming to establish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opportunities based on locality, publicness, and sustainability, thereby promoting a lifelong learning societ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esents four recommendations each for central authorities, local authorities, community colle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壹、中文部分
Peter F. Drucker (1994)。非營利組織的經營之道[余佩珊譯,初版]。遠流。(原著出版年:1990)
王芩芳(2015)。丹麥終身教育政策評析。載於楊國賜(編),各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265-284頁)。師大書苑。
王政彥、柯正峰(2010)。丹麥成人教育參訪報告書。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Detail/detail?sysId=C09903150
王等元(2019)。當終身學習與高齡社會相遇:預演終身教育4.0。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編),終身學習的傳承與創新(103-137頁)。師大書苑。
立法院(2018年4月11日)。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8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7(38),167-233。
立法院(2018年5月9日)。立法院第9屆第5會期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15次全體委員會議紀錄,立法院公報,107(57),223-336。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遠見。
永和社區大學(編)(2003)。我們要不一樣的大學。永和社區大學。
江明修(1999)。非營利組織協助政府再造之道。載於江明修(編),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145-154頁)。智勝文化。
江明修、陳定銘(2001)。非營利組織與公民社會之建構--以社區大學運動為例。社會文化學報,12,15-43。
行政院(2002)。社區學院設置條例草案。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870號政府提案第8639號,2002年5月29日印發。https://lis.ly.gov.tw/lgcgi/lgmeetimage?cfcacfcececbcfccc5cecbc7d2cecac7
行政院(2022)。國民教育法修正草案。2023年5月12日,第10屆立法委員任期中行政院送請審議尚未完成立法程序法案。https://www.ey.gov.tw/Page/AE106A22FAE592FD/d750737f-57b2-409f-9606-b22078c1357c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行政院。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19)。臺灣永續發展目標。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https://ncsd.ndc.gov.tw/Fore/aboutsdg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22)。臺灣永續發展目標修正本。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https://ncsd.ndc.gov.tw/Fore/nsdn/archives/meet3/detail?id=06aed260-a583-4dd6-92d7-9e6c63349fb0
阮小芳(2000)。公民論壇-社區大學與社區營造的關係。人本教育札記,137,74-77。
汪秋一(2015)。美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載於楊國賜(編),各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85-116頁)。師大書苑。
吳明烈、李藹慈、張菀珍(2005)。社區大學與區域性大專校院策略聯盟之研究。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4,175-204。
吳明烈、李藹慈、黃彥蓉(2020)。108年度成人教育調查報告。教育部。
吳明烈、李藹慈、黃彥蓉、鄭智豪(2021)。109年度成人教育調查報告。教育部。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第三版)。五南。(初版出版年:2008)
吳茂成(2011)。台江山海圳綠道,看見未來。載於第十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大會手冊,社區大學的公共參與:邁向公民社會與學習社會(76-78頁)。第十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雲林縣,臺灣。
吳茂成(2012)。社大教學的公共之路—社大課程與社區、社會連結的可能性,載於李天健(編),在社大,與世界相遇—走向公共之路的教學行動(63-70頁)。開學文化。
吳茂成(2017)。從教學到社區參與的功德—大廟興學十年,相放伴的教與學。台江社區學習報,13,10-12。
吳清山(2008)。教育行政議題研究。高等教育。
吳清山(2018)。地方本位教育。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4。https://teric.naer.edu.tw/wSite/PDFReader?xmlId=&fileName=1528262016307&format=pdf
吳清山、王令宜(2018)。教育4.0世代的人才培育探析,載於中國教育學會(編),邁向教育4.0:智慧學校的想像與建構(3-29頁)。學富。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高等教育。
吳清基(2018)。工業4.0對高教人才培育政策的挑戰。載於吳清基(編),教育政策與學校經營(26-45頁)。五南。
吳清基(2021)。AI時代的科技教育政策。載於吳清基(編),教育政策與議題趨勢(4-16頁)。五南。
李丁讚(2022)。從知識解放到地方知識的建構:社大定位再思考—推薦序。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13-41頁)。開學文化。
李易昆(2018年9月29-30日)。學習社群的新典範意義。載於李易昆 (主持人),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分組論壇四〕。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臺北市,臺灣。
李易昆(2022)。「學習,在一起」:學習社群作為學習的典範轉移。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59-66頁)。開學文化。
李重志(2000)。社區大學運動的社會定位。社區大學全國通訊,3,2-9。
李柏諭(2007)。跨域問題中的公私協力研究:以社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宋峻杰(2022)。自韓國學分銀行制度審思我國終身學習社會之建構。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PageDoc/Detail?fid=14&id=3454
沈宗瑞、葛皇濱(2008)。台灣社區大學的發展與公民社會建構。教育與社會研究,16,33-61。
何青蓉、蔡秀美(2018)。終身學習體系綜合評估計畫。教育部委託研究計畫,未出版,教育部。
社區大學發展條例(2018年6月13日)制定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98
社區總體營造(2023年1月16日)。載於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社區總體營造
社會運動(2023年5月1日)。載於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社會運動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1)。社區大學現況營運分析。載於2001社區大學現況營運分析與未來發展(5-17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03)。創造成人高等教育新契機-社區大學與知識社會的挑戰。第六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研討手冊。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0年5月1-2日)。他山之石、重要終身學習推手-韓國終身教育政策現況與前瞻—韓國前副總理金信一教授〔主題演講〕。第十二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5)。2015在地的花蕊—紮根社區‧社大學習地圖。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6年6月6日)。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拜會潘文忠部長會議紀錄。教育部,臺北市,臺灣。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8)。關於社大20年。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編),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導覽手冊(9-10頁)。社區大學推動20週年回顧與展望活動。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19)。2019在地的花蕊—流域學校。https://www.napcu.org.tw/river37.html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20)。臺灣流域學校聯盟介紹。https://www.napcu.org.tw/river35.html
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2022)。2022秋季台灣媒體素養計畫種子社大申請辦法。https://www.napcu.org.tw/news829.html
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2015)。社團法人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103年成果與104年規劃。載於2015年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會員手冊。https://www.dropbox.com/s/3pz3f7nh8f4ittj/2015%E5%B9%B4%E7%AC%AC%E4%B8%89%E5%B1%86%E7%AC%AC%E4%BA%8C%E6%AC%A1%E6%9C%83%E5%93%A1%E5%A4%A7%E6%9C%83%E6%89%8B%E5%86%8A_20150306.pdf?dl=0
周志宏(2002年4月20-21日)。社區大學法制化之可能途徑〔學者與研究生論文發表–第四組〕。載於許育典(主持人),去招標化與法制化〔研討會〕。【全球化下的社區大學—自我超越與永續經營】第四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彰化縣,臺灣。
周聖心(2003a)。訪黃武雄談社區大學法制化。教育研究月刊,106,103-106。
周聖心(2003b)。為什麼要推動開放大學法?載於永和社區大學(編),我們要不一樣的大學,7-9。
周聖心(主持)(2022年10月11日播出)。愛鄉護水-台南社大台江分校。教育非知不可〔社區People眺〕。國立教育廣播電臺。https://channelplus.ner.gov.tw/channel-program-episode/64292
林孝信(2000)。成人教育傳統中的知識解放。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 (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3-12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孝信(2002)。社區大學在深化時期的挑戰與展望-寫在第四屆全國研討會前夕。2002臺灣社區大學導覽,15-16。
林孝信(2003)。SARS,覺醒,行動。社大開學,10,29。
林孝信(2004)。豐收的一年-寫在第六屆全國研討會前夕。載於第六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研討手冊,22-23頁。
林孝信(2005)。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反省與創新—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第七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特刊,22-23。
林孝信採訪、羅桂美整理(2003)。將高等教育普及到全民終身學習。人物專訪: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社大開學,7,12-13。
林家安(2018年9月29-30日)。「生態雙和」的實踐之路:輔以課程分類,翻轉學習社群。載於李易昆(主持人),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分組論壇四〕。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臺北市,臺灣。
林純雯(2006)。教育政策合法化理論建構與實際運作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振春(2001)。社區大學的危機與挑戰。社教雙月刊,106,41-44。
林振春(2006)。社區大學與臺灣社區學習文化的深耕,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編),社區學習新思維(45-74頁)。師大書苑。
林崇熙(2022)。地方知識作為社區大學的天命,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163-174頁)。開學文化。
林朝成(2016)。回觀來時路,一扇扇明亮的窗。載於老林社大紀念文集編輯小組(編),在解放知識和改造社會的道路上-老林社大紀念文集(64-67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林朝成、林冠州、王複蓉、吳茂成、陳志軒(2022)。一所仍在實驗中的實踐社群培力學校:社區大學如何改變社會及其教學策略的轉化。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401-448頁)。開學文化。
林麗惠、林秀儀(2020)。韓國終身教育的推展策略及其對臺灣的啟示。台灣教育研究期刊, 1(5),95-112。
奇永花(2002)。韓國的學分銀行制度—開放成人學習的高等教育政策(吳淑娟譯)。成人教育,70,11-20。
邱俊達(2022)。供時代社區大學公共性博覽會—策展論述。載於楊志彬 (編),供時代—社區大學公共性博覽會︱2022(8-9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紀筱儀(2006)。社區大學作為終身學習與高等教育整合的法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姜大仲(Kang Dae Joong)(2023年5月25-26日)。韓國社會變遷與終身教育政策—以第五屆終身教育振興基本計畫為中心〔終身學習政策篇-演講〕。載於黃月純(主持人),終身學習政策篇:韓國v.s.臺灣〔研討會〕。2023終身學習與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跨域X創新X科技,嘉義縣,臺灣。
孫春在(2000)。社區大學的實踐意義。師友月刊,395,15-19。
翁育民(2017)。對開講到台江-《大廟興學》引領的台江學習之路。台江社區學習報,13,10-12。
紐文英(2006)。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紐文英(2018)。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高雄市港都社區大學(2021)。港都社大地方知識創新,載於「人與地方的經營-高雄市社區大學20年回顧」(30-33頁)。
張金玉(2011年5月14-15日)。社大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從教學現場做起〔分組論壇暨論文發表-議題四〕。載於陳雲芳(主持人),社區大學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研討會〕。第十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區大學的公共參與:邁向公民社會與學習社會,雲林縣,臺灣。
張金玉(2018年9月29-30日)。社大學習社群的實踐〔分場論壇四〕。載於李易昆(主持人),社區大學教育觀—學習社群的實踐論述〔研討會〕。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臺北市,臺灣。
張金玉(2019年12月26-27日)。當我們同在一起:社大教師、學員和工作者的協作學〔分場論壇五〕。載於張金玉(主持人),社大20年論述手冊「社會重建與在地實踐–社大教與學的視野與方法」〔研討會〕。2019年社區大學學術研討會,宜蘭縣,臺灣。
張金玉(2020)。坔~高雄市20年社區大學運動精神,載於「人與地方的經營-高雄市社區大學20年回顧」(8-9頁)。
張金玉(2022)。社區大學的教師、學習者與辦學團隊的協作學。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77-102頁)。開學文化。
張素真(2018年9月29-30日)。社區大學需要學術課程嗎?〔分組論壇四〕。載於李易昆(主持人),社區大學教育觀—學習社群的實踐論述〔研討會〕。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臺北市,臺灣。
張素真(2019年12月26-27日)。社區大學的在地視野—行銷、轉譯與整理〔分組論壇七〕。載於張素真(主持人),社大20年論述手冊「社會重建與在地實踐—社大教與學的視野與方法」。2019年社區大學學術研討會,宜蘭縣,臺灣。
張素真、羅于涵、周依禪、許婉鈴、永和社區大學工作團隊(2022)。社大價值的實踐經驗反思:以永和社大為例。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103-142頁)。開學文化。
張捷隆(2001)。社區大學實務工作者的檢討。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編),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12-14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張菀珍(2002)。社區組織建構社區學習網絡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和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菀珍(2008)。從社會資本觀點分析我國社區大學建構社區學習網絡之研究。成人教育學刊,11,57-81。
張德永(1999)。我國社區學院的定位與規劃。成人教育學刊,3,57-81。
張德永(2001)。社區大學:理論與實踐。師大書苑。
張德永(2013)。社區、成人學習與社會資本。師大書苑。
張德永、黃芳銘、陳儀蓉(2008)。學習動機與社會資本對社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成人教育學刊,10,1-45。
唐妍蕙、陳淑眉(2003)。後SARS時代全民總動員—從社大起步的公共衛生教育。社大開學,8,16-17。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教育部。
教育部(2018年4月29日)。蔡總統英文參加社區大學「社大二十:做伙學習,翻轉地方」活動開幕式。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1FC896DB725A167
教育部(2004年3月31日)。「我國社區大學之現況與未來定位」專案報告。立法院第五屆第五會期。
教育部(2020年4月28日)。協助社區大學度過疫情難關,教育部紓困辦法出爐。https://www.edu.tw/COVID-19/News_Content.aspx?n=46108884BEB503BC&sms=623D8DDDE12F5A35&s=319F3EBA41DF2806
教育部(2020年8月26-27日)。社區大學全國發展會議會議手冊〔未出版〕。社區大學全國發展會議,台南市,臺灣。
教育部(2021a)。教育部部史—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https://history.moe.gov.tw/Policy
教育部(2021b)。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綜合規劃司-政策白皮書 (moe.edu.tw)
教育部(2021c)。終身學習中程發展計畫。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當前教育重大政策 (www.edu.tw)
教育部(2021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https://cirn.moe.edu.tw/Upload/Website/11/WebContent/35923/RFile/35923/96147.pdf
教育部統計處(2023)。社區大學概況。https://eds.moe.gov.tw/edust/webMain.aspx?sys=100&funid=eduout&funid2=B010200&cycle=4&outkind=1&outmode=8&defmk=1&outkind=1&fldlst=1111&codlst0=1&codlst1=1&dfknd=1212
梁金盛(2018)。教育政策與執行的省思。載於吳清基(編),教育政策與學校經營(26-45頁)。五南。
許育典(2003年4月19-20日)。社區大學法制化的探討〔學者與研究生論文發表–第三組〕。載於沈宗瑞(主持人),社區大學具體發展走向的分析與檢討—社區學院、空中大學、開放大學或學分銀行的構想〔研討會〕。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會變遷下的全民教育 社區大學的使命與挑戰,臺北市,臺灣。
許育典(2005)社區大學法制化的困難及其出路。教育學刊,24,89-114。https://doi.org/10.6450/ER.200506.0089
許育典、紀筱儀(2006)。社區大學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反省。教育政策論壇,9(2),45-75。
康廷嶽、謝孟錡、黃柏偉(編)(2020)。社會創新大調查。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p.udn.com.tw/upf/vision/2020/2020survey_press.pdf
終身學習法(2018年6月13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48
陳向明(2006)。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
陳易芬、廖昌珺(2021)。教育領導更新、創新與轉型的新思維:教育 4.0 的觀點。台灣教育研究期刊,2(5),219-236。
陳怡瑄(2021)。近十年社區大學研究文獻回顧與展望。載於楊國賜(總校閱)、林振春.張德永(編),社區成人教育與高齡學習-社區教育四十週年紀念專書第一輯(25-48頁)。師大書苑。
陳美霞(2016)。老林與社大運動這個集體事業。載於在解放知識和改造社會的道路上-老林社大紀念文集(64-67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陳書吟(2011年5月14-15日)。以「公共性」的探尋著力—在生活藝能課程裡凝視與批判當下生活世界〔分組論壇暨論文發表–議題四〕。載於陳雲芳(主持人),社區大學生活藝能課程公共化〔研討會〕。第十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區大學的公共參與:邁向公民社會與學習社會,雲林縣,臺灣。
陳泰佑(2004)。臺灣當前社區大學政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
陳振淦、楊志彬、葛淑玲(2002)。社區大學立法運動時代來臨—側記「2003社區大學法制化新情勢」討論會。人物專訪: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社大開學,7,12-13。
陳家怡(2021)。申請終身教育使用券即可獲得 35 萬韓元補助金。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teric.naer.edu.tw/wSite/DoDownload?xmlId=2054972&fileName=1616476234546&format=pdf
陳雯萍(2005)。1999-2004年國內以社區大學為研究主題之碩博士論文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陳麗光、陸偉明(2016)。我年過60歲,我在大學念書:臺灣高等教育中的高齡學習者基本特徵。教育政策論壇,19(3),99-134。https://doi.org/10.3966/156082982016081903004
國民教育法(2023年6月21日)修正公布。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1
國家終身學習振興院(2018)。NILE(中文版),韓國國家終身學習振興院(編)。
黃昆輝(編) (2023)。台灣教育民意調查。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
郭昭男(2022)。創造學習的集體性-指認、辨識和述說。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https://www.napcu.org.tw/task1125.html
曾志朗(2003年4月19-20日)。社區大學—高等教育宏觀規劃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專題演講〕。載於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研討手冊(26-27頁)。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臺北市,臺灣。
曾耀慧(2005)。公衛融入,要大家都健康。載於反省與創新-社區大學的社會責任,第七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特刊,30。
馮朝霖(2000)。外推.對話與連結—社區大學課程之定位與規劃。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 (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103-115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黃月純(2001)。重要國際組織推展終身學習之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6,181-207。http://rportal.lib.ntnu.edu.tw:8080/server/api/core/bitstreams/2a219286-20d7-42c9-9532-5aca9515af2c/content
黃月純(2015)。韓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載於楊國賜(編),各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353-376頁)。師大書苑。
黃月純、趙英美(2019)。韓國終身教育策略與啟示。載於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期末報告,臺灣與韓國終身學習政策之比較研究(第2年)。https://grbdef.stpi.narl.org.tw/fte/download4?docId=2852533&responseCode=9298&grb05Id=12384721
黃月麗、王怡婷(2018)。教育部赴韓國考察終身學習專業人員與非正規學習成就認證推動情形。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Detail/detail?sysId=C10702217
黃武雄(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教育研究資訊,7(3),59-77。
黃武雄(2000a)。套裝知識與經驗知識—兼談社區大學學術課程的定位。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 (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85-102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黃武雄(2000b)。公民社會與教育改革。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https://www.napcu.org.tw/db202.html
黃武雄(2008)。倡議社區大學的初衷。高雄市鳳山社區大學。http://kela2014.com/files/15-1000-246,c88-1.php?Lang=zh-tw
黃武雄(2012)。社區大學的核心任務。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https://www.sscctpe.org.tw/index.php/2013-07-02-13-27-34/544-2012-11-26-10-42-10.html
黃武雄(2013)。學校在窗外。左岸文化。
黃武雄(2021)。學校在窗外潮本(第三版)。左岸文化。(初版出版年:2013)
黃富順(2001)。知識社會與成人教育。師大書苑。
黃富順(2010)。我國社區大學的實務運作、特色及挑戰。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31,9-22。
黃琇屏 (2017) 。淺談核心素養與評鑑概念。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94。
黃煌雄、黃勤鎮、趙榮耀(編)(2004)。社區大學總體檢調查報告彙編。監察院。
黃繼仁、陳冠臻(2020)。丹麥民眾高等學校的發展與現況。台灣教育研究期刊,1(5),209-216。
葉欣誠(2018)。優質教育。載於簡又新(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策略、理論與實踐(51-74頁)。財團法人中鼎教育基金會。
楊志彬(2018)。從社大20反身凝視社大的發展。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編),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導覽手冊(6-8頁)。社區大學推動20週年回顧與展望活動,臺北市,臺灣。
楊志彬(2022)。公共性博覽會的策展敘事及其運動性。載於楊志彬 (編),供時代—社區大學公共性博覽會︱2022(6-8頁)。社區大學推動20週年回顧與展望活動。
楊國賜(2015)。總結:國際組織暨主要國家終身教育發展共同趨勢。載於楊國賜(編),各國終身教育政策評析(399-406頁)。師大書苑。
監察院(2008)。監察院公報第2610期。https://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5%85%AC%E5%A0%B1/97/0970000342610(%E5%85%A8).pdf
監察院(2008)。監察院公報第2611期。https://www-ws.cy.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Q3lPbGRGaWxlL09wX1VwbG9hZC9lRG9jL%2BWFrOWgsS85Ny8wOTcwMDAwMzUyNjExKOWFqCkucGRm&n=MDk3MDAwMDM1MjYxMSjlhagpLnBkZg%3D%3D&icon=..pdf
監察院(2020)。監察院對於「教育部建立社區大學評核機制等」之調查報告。https://www.cy.gov.tw/CyBsBoxContent.aspx?n=133&s=17176
劉以慧(2012)。社區大學社會資本構成要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育欣(2009)。台灣社區大學文憑制度規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劉嫈楓(2014年5月)。新台灣學興起-社區大學20年,深耕原生底蘊。台灣光華雜誌,39(5),8-39。
蔡君頤(2018)。社大20:社區大學運動大事紀(1998-2018)。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蔡秀美、魏惠娟、黃錦山、王維旎、陳怡華(2010)。 非正規教育學程認證制度規劃期末報告書。教育部。
蔡承家(2004)。社區大學整合社區終身學習資源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蔡佩如、張文彬(2018)。進擊的社大:跨界的學習社群。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編),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手冊(72-75)。社區大學推動20週年回顧與展望活動。
蔡素貞(2022)。社大制度化的反思跟建構:從整體觀點探討社大法制化的制度改革之路,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373-400頁)。開學文化。
蔡傳暉(2000)。社區大學的基本理念與發展現況。載於楊碧雲、蔡傳暉、李鴻瓊 (編),臺北市社區大學教學理念與實務運作(一)(33-61頁)。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蔡傳暉(2001)。社區大學的歷史發展。載於台灣社區大學導覽(13-15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蔡傳暉(2018)。一場歷史的盛宴—文山社大的誕生與成長(1998-2005)。載於顧忠華(編),學習新典範的誕生—文山社大20年記(7-128頁)。開學文化。
蔡傳暉(2022)。找回社大的價值與主體性。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317-334頁)。開學文化。
蔡傳暉、許逢麟、陳良哲(2007)。社區大學全國性認證之規劃與推動。載於王本壯(編),社區終身學習體系的政策、理論與實務(123-145頁)。師大書苑。
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2018年1月31日)修正公布。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60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高等教育。
謝國清(2018)。從社大運動角度看社大發展條例。載於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編),社大20「作伙學習 翻轉地方」論壇手冊(46-54頁)。社區大學推動20週年回顧與展望活動。
蕭佳純(2000)。台南市社區大學需求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蕭佳純(2004)。以公民社會角度論社區大學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研究,6,1-25。
韓桂英(1998)。厚植社區力量—張臂歡迎社區大學進駐校園。師友月刊,362,18-20。
顏國樑(2003)。影響我國教育政策合法化過程的因素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學報,16,1-38。
顏國樑(2014)。教育政策合法化理論與實務。麗文。
顏國樑、葉左倫(2021)。從教育4.0觀點分析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前瞻。載於吳清基(編),教育政策與議題趨勢(188-204頁)。五南。
魏惠娟(2000)。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現況的一些省思。成人教育,57,28-33。
羅秀華(2010)。以社區為本的社區大學運作理念與策略。社區研究學刊,1,33-69。
羅桂美(2003)。從SARSZ風暴反思公民意識與社大使命。社大開學,7,119-122。
顧忠華(2001a)。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的挑戰,載於台灣社區大學導覽 (7-8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顧忠華(2001年4月14-15日)。社區力量的躍昇從在地學習開始〔主題演講﹞。第三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區大學從普及到深化,宜蘭縣,臺灣。
顧忠華(2013)。社區大學繪製的高齡友善城市政策藍圖,載於第十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社區大學與在地文化的創新」大會手冊(119-122頁)。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
顧忠華(2022)。社區大學的基因和演化—推薦序。載於楊志彬(編),不一樣的學校—深入地方的教與學設計(9-11頁)。開學文化。

貳、英文部分
Bentley, T. (1998). Life beyond the classroom. Routledge.
Carlsen, J., & Borga, O. (2016). The Danish Folkehojskole (Fallas, J., Trans.). https://danishfolkhighschools.com/media/17399/16-the-danish-folkehoejskole-web-i-opslag.pdf
Carstensen, N., Voetmann, S., Røll, K., & Villadsen, J. (2014). The Danish folk high schools as the schools for life –the history,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Rocznik Andragogicznyt. 21, 423-433. http://cejsh.icm.edu.pl/cejsh/element/bwmeta1.element.desklight-03a32b34-8746-4d8e-bcd0-16ed95644cb2/c/The_Danish_Folk_High_Schools_as_the_Schools_for_Life___the_history__the_present_and_the_future.pdf
Detmar, S. B., Bruil, J., Ravens-Sieberer, U., Gosch, A., Bisegger, C., & European, K. g. (2006). The use of focus group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IDSCREEN HRQL questionnair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15(8), 1345. http://eds.lib.ntcu.edu.tw/ntcu/sendurl_api_v3eds.jsp?pr=hy&url=http://search.ebscohost.com/login.aspx?direct=true&db=edb&AN=22911669&lang=zh-tw&site=eds-live
European Commission (2005). Lifelong learning and key competence for all: Vital contribution to prosperity and social cohesion. 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api/files/document/print/sv/ip_05_1405/IP_05_1405_EN.pdf
Faure, E., Herrera, F., Kaddoura, A., Lopes, Henri , P., Arthur, V., Rahnema, M., & Ward, F. C. (1972). 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 Paris, Unesco.
Jarvis, P. (2009). Learning to be a person in society. Routledge.
Juszkiewicz, J. (2020). Trends in community college enrollment and completion data, Issue 6.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Kim, J. H. (2010). A changed context of lifelong learn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igration: South Korea. Taylor & Franci.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71750453_A_changed_context_of_lifelong_learning_under_the_influence_of_migration_South_Korea
Macfarlan, A. (2020). In-depth interview. Better Evaluation https://www.betterevaluation.org/en/evaluation-options/in-depth_interviews
Mullin, C. M. (2017). When less is more: Prioritizing open acces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Nyumba, T. O., Wilson, K., Derrick, C. J., & Mukherjee, N. (2018). The use of focus group discussion methodology: Insights from two decades of application in conservation. 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9, 20-32.
OECD (2000).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learning society. OECD iLibrary. https://www.oecd-ilibrary.org/education/knowledge-management-in-the-learning-society_9789264181045-en
OECD (2016).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for education by 2030 will be major challenge for all countries. OECD.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achiev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for-education-by-2030-will-be-major-challenge-for-all-countries.htm
OECD (2019). Education at a Glance: OECD Indicators. OECD. https://www.oecd.org/education/education-at-a-glance/EAG2019_CN_USA.pdf
OECD (2021). Skills outlook 2021: Learning for life. OECD.
Park, H., Choi, J., Kim, J., & Hwang, J. (2019). The Academic Credit Bank System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An effective medium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7543148_The_Academic_Credit_Bank_System_in_the_Republic_of_Korea_An_effective_medium_for_lifelong_learning_in_higher_education
Phillippe, K. (2021). Research.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 https://www.aacc.nche.edu/research-trends/
Rasmussen, P. (2013). The folk high school: Denmark's contribution to adult education. In Mayo, P.(Eds.), Learning with Adults: A Reader (pp. 219-228). Brill | Sense. International Issues in Adult Education No. 13.
Suzuki, N. (2014). The values transmitted by lifelong education in Denmark: the conditions of social inclusion. Senri Ethnological Studies, 87, 175-199. Semantic Scholar.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The-ValuesTransmitted-by-Lifelong-Education-in-The-Suzuki/c38a2457123dbf63ead04dd70b787f01a82b86b4
UNESCO (1997). Adult education: The Hamburg declaration; the agenda for the future.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UIL). https://uil.unesco.org/adult-education/confintea/fifth-conference
UNESCO(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131145
UNESCO (2019). 4th global report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UIL). http://uil.unesco.org/system/files/grale_4_final.pdf
UNESCO (2022). 5th global report on adult learning and education: citizenship education: empowering adults for change. 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UIL). https://uil.unesco.org/adult-education/global-report/5th-global-report-adult-learning-and-education-citizenship-education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2020). Schools of the future: Defining new models of education for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rld Economic Forum.
Yeo K. Y. (2018). 2018 lifelong learning in Korea. NILE. http://pascalobservatory.org/sites/default/files/2018_lifelong_learning_in_korea_vol.1.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