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電影中的中國想像與圖像--以胡金銓的武俠電影「大醉俠」、「俠女」為例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陳儒修 引用關係林映君黃芝華鄭玉菁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9
頁次:頁147-165
主題關鍵詞:臺灣電影胡金銓武俠電影大醉俠俠女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1
     台灣電影在過去數十年來的社會變遷過程中,不論是型塑官方歷史或民間記憶,都扮演著積極重要的角色,兩岸意識型態的對立,演變為競逐所謂的中國正統性,台灣電影更成為訴求民族意識與文化認同的傳聲工具。因此台灣電影發展史可以說處處銘刻著有關中國的想像與圖像。因此,如同好萊塢電影中西方人觀看東方的想像,台灣電影中亦有可能把「中國」做被觀看與想像的奇觀,更深一層還有文化的認同糾結。回到台灣電影本身,本研究想探究的是:中國又是如何被想像與再現在於台灣電影中?本研究以胡金銓導演的六部影片做為研究焦點,取徑電影作者論與結構主義分析方法論,試圖將台灣武俠電影中的「武俠中國」圖像作一分析整理。本文節錄「大醉俠」(1966、)「俠女」(1971)部影片為例,以下分析報告就是針對該部影片進行深層文本閱讀(close reading)。
期刊論文
1.焦雄屏(1997)。電影儒俠─懷念大師胡金銓。電影雙週刊,1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耀庭(1985)。華夏之美--繪畫。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潔祥(1986)。中國園林建築研究。中國園林建築研究。臺北:丹青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長美(1986)。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中國庭園與文人思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仁(1999)。胡金銓的世界。臺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金銓、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厲河、馬宋芝(1998)。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香港:正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琪(1979)。行者的軌跡,漫談胡金銓的電影。書劍天涯、浮生顯影:大師胡金銓行者的軌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金銓(1980)。涵泳在古典劇場的血脈中。書劍天涯、浮生顯影:大師胡金銓行者的軌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卡(1998)。放映影片簡介。超前與跨越:胡金銓與張愛玲。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年同(1987)。鏡游。鏡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姜伯純(1998)。中國名畫欣賞全集明朝(上)(下)。中國名畫欣賞全集明朝(上)(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雄繪(1990)。畫山寫水。畫山寫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建德(1998)。忠義群像:胡金銓及其戲曲風味電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昊(1998)。胡金銓的電影空間美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rdwell(1998)。不足中見豐盛:胡金銓驚鴻一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