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傾斜的天秤:1937-1945年中國的國際收支
書刊名:暨南史學
作者:蘇信宇
出版日期:2004
卷期:7
頁次:頁151-206
主題關鍵詞:中國經濟國際收支收支平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7
本文應用社會科學中,國際經濟學的國際收支帳原理,探討1937—1945年這一段期間,中國國際收支的變化過程,並從中國國際收支的各個項目,分析影響這些項目的背景因素,最後完成對於1937—1945年中國國際收支的統計。 在1937—1945年這一段時期,中國處於對日抗戰時期,此時中國處在大家的貿易逆差之中。但是此一時期整體的中國國際收支卻是國際收入大於國際支出。並且此一時期經常帳的比重大富下降,而資本帳的比例卻大富上升,這期中牽涉到許多的因素與時代背景。而以往研究的學者對於1937—1945年中國國際收支較少論及,不然就是採取大段落的探討方式。而本文則詳細討論中國國際收支的各項數額,以及分年討論各年的中國國際收支,以求還給戰時中國經濟情況中的國際收支。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與了解,這樣更可以看出這一個時期中國在國際收支上的全貌。 最後透過中國國際收支的情況,可以分析出在1937—1945年中國國際收支的具體變化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期刊論文
1.蘇黎明(2001)。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外債舉借述評。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家麟(193903)。匯率眨低問題之檢討。東方雜誌,3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1947)。統計月報。南京: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道緝(1999)。泰國華人國家認同問題(1910-1945)(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1991)。中華民國貨幣史資料(第二輯):1924-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重慶市檔案館、重慶市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1993)。四聯總處史料。北京: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ang, Kia-Ngau(1958)。The Inflationary Spiral: The Experience in China, 1939-1950。Cambridge, Massachusetts:Technology Press of Massachusetts Insitute of Technology。  new window
4.Young, Arthur N.(1965)。China's Wartime Finance and Inflation, 1937-1945。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何思瞇(1994)。抗戰時期美國援華史料。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heng, Yu-K'uei(1956)。Foreign Trad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 Historical and Integrated Analysis Through 1948。Washington, D.C.:University Press of Washington。  new window
7.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86)。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財政部財政年鑑編纂處(1948)。財政年鑑三編。南京:財政部財政年鑑編纂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1991)。民國外債檔案史料。上海:檔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僑務委員會(1942)。十年僑務特刊。重慶:僑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僑務委員會(1942)。僑務十三年。重慶:僑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僑務委員會(1947)。僑務十五年。南京:僑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建成、許良雄(1984)。南洋華僑抗日救國運動始末(1937-1945)。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泉州分行行史編委會(1994)。泉州僑批業史料。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泉州分行行史編委會(1996)。閩南僑批史記述。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1989)。上海對外貿易(1840-1949)。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銀行行史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銀行行史(1912-1949)。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大明、黃宇乾(1948)。中國貿易年鑑。臺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崔國華(1995)。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財政金融政策。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吳東之(1998)。中國外交史(中華民國時期1911-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華僑革命史編纂委員會(1986)。華僑革命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小堅、趙紅英、叢月芬(1995)。海外僑胞與抗日戰爭。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榮謙(1998)。貨幣銀行學。臺北:智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聶德寧(2001)。近現代中國與東南亞經貿關係史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伊藤斌(1942)。支那の貿易外收支。東京市:東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Hicks, George L.(1993)。Overseas Chinese Remittances from Southeast Asia, 1910-1940。Select Books。  new window
27.Young, A. N.(1971)。China's Natlon-Bulding Effort, 1927-1937。Stanford: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new window
28.僑務二十五年編輯委員會(1957)。僑務二十五年。臺北:海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嘉庚(1998)。南僑回憶錄。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廈門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91)。廈門華僑志。廈門:鷺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盈慧(1997)。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1912-1949)。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Young, Arthur N.(1971)。China’s Nation-Building Effort, 1927-1937: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cord。Stanford: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Hoover Institution Press。  new window
33.鄭友揆、程麟蓀(1984)。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工業發展(1840-1948)。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玉法(1998)。中華民國史稿。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沈慶林(2000)。中國抗戰時期的國際援助。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張維亞(1952)。中國貨幣金融論。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承明(1955)。帝國主義在舊中國的投資。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新吾、黃漢民(1998)。上海近代工業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金枝(1988)。近代華僑投資國內企業概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國民參政會第三屆第一次會議案(0111.33/60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戰後財政復原之研究及其計畫草案(255/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第三篇計政與公庫上、中、下冊(260/1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戰時財政金融統計(260/17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張肖梅、張一凡(1967)。民元來我國之國際收支。民國經濟史。臺北:京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景平(1997)。抗戰時期中國的外債問題。抗日戰爭研究。北京市:近代史研究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