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新石器時代玉龍初探--一個考古/歷史、族群文化、科技/藝術的跨域思索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江美英
作者(外文):Chiang, Mei-yi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6
頁次:頁77-91
主題關鍵詞:新石器時代玉龍料工形紋Neolithic ageJade dragonThe materialWorkShape and strip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49
本文主要探討新石器時代考古發掘出土的玉龍,就其〈料、工、形、紋〉進行分析,比較其異同。目前中國新石器時代出土玉龍的地區,主要有東北地區:分佈在遼寧、內蒙東部的紅山文化,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為主良渚文化早期階段,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以及湖北石家河文化。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的玉龍出土數量稍多一點,但是兩個文化玉龍在玉質、尺寸等方面都有極大的差異性;造型的設計上雖有不同,但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有關聯嗎?凌家灘與石家河文化的出土玉龍較少,但其造型與製作等均值得我們去探索。這四個不同地區出土的玉龍在造型上均呈現橢圓或近圓的造型,筆者認為主要是跟省工省料的製作工藝有關。此外關係到中國新石器時代歷史、族群文化、科技的發展與古人的藝術創意設計。本文以玉龍初探為題,期能找出文化傳承的關鍵,思索提出一些不解之謎,並希望能擴展跨域的研究。且希冀以後能有更多考古資料提供,再探中國史前玉龍之謎。
期刊論文
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898)。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文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敬國(1991)。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發掘主要收穫。文物研究,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縣文物管理所、張敬國(1999)。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第三次發掘簡報。考古,19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徽省文物研究所(2008)。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第五次發掘的新發現。考古,3,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淑蘋(20090200)。解開紅山文化玉箍形器之謎?。故宮文物月刊,311,96-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棠海。玉器篇五.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故宮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浙江省文物研究所、芮國耀(2001)。瑤山—兩遺址群報告之一。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孫守道、郭大順(1997)。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與玉器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6)。凌家灘—田野發掘報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敬國(2000)。凌家灘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淑蘋(1992)。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斌(1996)。良渚文化的龍首紋玉器。良渚文化─中國文明的曙光。東京:勉誠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荊州博物館(2008)。石家河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方向明(2003)。良渚文化玉器的龍首紋與神人獸面紋之獸面紋。東南考古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安徽省文物局、陳啟賢(2004)。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安徽省出土玉器雕琢工藝顯微探索。臺北:眾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斌(2001)。良渚文化的龍首紋玉器。出土玉器鑑定與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衛東。紋飾與刻符。神聖與精緻—良渚文化玉器研究。浙江攝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