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
作者:鄧淑蘋張麗端蔡慶良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ISBN:9789575626051
主題關鍵詞:玉器中國
學門:藝術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9)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8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郭靜云(20071200)。由禮器紋飾、神話記載及文字論夏商雙嘴龍神信仰。漢學研究,25(2)=51,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正書(2003)。司南佩考實。文物,2003(10),6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時麒、員雪梅(2008)。和闐碧玉的物質組成特徵及其地質成因。寶石和寶石學雜誌,10(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淑蘋(20090200)。解開紅山文化玉箍形器之謎?。故宮文物月刊,311,96-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鄧淑蘋(19880900)。考古出土新石器時代玉石琮研究。故宮學術季刊,6(1),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岡村秀典、姜寶蓮(1995)。中國史前時期玉器的生產與流通。考古與文物,1995(6),78-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豐(2001)。黃河中游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故宮學術季刊,19(2),3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駑(2008)。山西襄汾陶寺遺址近年來出土玉石器。古代文明研究通訊,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幸曉峰、葉茂林(2009)。青海喇家遺址出土玉石器的音樂聲學測量及初步探討。考古,2009(3),83-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延齡、劉德權、周汝洪(2002)。新疆瑪納斯碧玉的成礦地質特徵。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淑蘋(20050900)。院藏良渚文化玉禮器研究。故宮學術季刊,23(1),53-109+6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麗端(20040200)。翠玉白菜--從材料到作品。故宮文物月刊,21(11)=251,54-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麗端(20090900)。種在花盆裡的翠玉白菜--清宮中的寶石盆景。故宮文物月刊,318,110-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欒豐實(2010)。簡論晉南地區龍山時代的玉器。文物,2010(3),37-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伯達(1983)。女真族「春水」、「秋山」玉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聞廣(19930600)。古玉叢談(1)--全世界最早的真玉器。故宮文物月刊,11(3)=123,114-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華邦(1990)。江蘇省溧陽縣透閃石岩研究。岩石礦物學雜誌,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巳奈夫(1989)。中國古代の遺物に表はされた「氣」の圖像的表現。東方學報,61,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馬承源(1989)。從剛卯到玉琮的探索--兼論紅山文化玉器對良渚文化玉器的影響。遼海文物學刊,1989(1),145-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聞廣(19930900)。中國古玉地質考古學研究的續進展。故宮學術季刊,11(1),左9-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俊勇(1989)。大連出土的岫玉器及有關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2),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鄧淑蘋(19920100)。唐宋玉冊及其相關問題。故宮文物月刊,9(10)=106,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聞廣(1986)。蘇南新石器時代玉器的考古地質學研究。文物,1986(10),42-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聞廣(19940300)。古玉叢談(6)--古玉的受沁。故宮文物月刊,11(12)=132,92-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鄧淑蘋(20040100)。玉瓢一握如瓜瓣,有蒂有葉還有花--談談痕都斯坦玉器的入傳與影響。故宮文物月刊,21(10)=250,8-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寧遠、周偉民、朱宏中(20060800)。良渚文化兩件特殊的「耘田器」。故宮文物月刊,281,74-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斌(19970600)。試論良渚玉器紋樣與玉禮器形態的關係。故宮文物月刊,15(3)=171,118-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Karlgren, Bernhard(1951)。Notes on the grammar of early Bronze decor。BMFEA,23。  new window
29.謝端琚(20011200)。黃河上游史前文化玉器研究。故宮學術季刊,19(2),1-3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美莉(20050300)。晚明清初倣古器的作色--以銅器、玉器為主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22(3),17-53+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周嘵晶(2004)。吉黑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探究。北方文物,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明達(1997)。良渚文化若干玉器的研究--從反山20號墓談良渚玉器的功能。東方博物,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牟永抗(1999)。關於璧琮功能的考古學觀察。東方博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凡(19930400)。良渚玉器探微。故宮文物月刊,11(1)=121,120-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宣佩(2004)。良渚文化晚期玉器的異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聞廣(1986)。草鞋山出土玉器的考古地質學研究。文物,198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劉斌(1993)。良渚治玉的社會性問題初探。東南文化,199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蔣衛東(2004)。神聖與世俗--關於良渚文化玉器功能的若干思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鄧聰、呂紅亮、陳瑋(20050400)。以柔制剛--砂繩截玉考。故宮文物月刊,23(1)=265,70-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鄧聰、呂紅亮、陳瑋(20050300)。以今鑑古--玉石切割實驗考古。故宮文物月刊,22(12)=264,76-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曉陸、張敏(1984)。治玉說: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三件玉製品棄餘物的研究。南京博物院集刊,1984(7),4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鄧淑蘋(19810900)。陸子剛及其彫玉(附圖版)。故宮季刊,16(1),73-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光直(1989)。中國古代文明的環太平洋的底層。遼海文物學刊,1989(2),15-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嵇若昕(20020600)。十二至十四世紀玉雕工藝的新契機。故宮學術季刊,19(4),103-142+172-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周曉晶(1999)。遼東半島地區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初步研究。北方文物,199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鄧淑蘋(19930100)。鳩杖--兼談古越俗中的鳥崇拜。故宮文物月刊,10(10)=118,98-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鄧淑蘋(19881000)。由「絕地天通」到「溝通天地」[玉璧與琮]。故宮文物月刊,6(7)=67,13-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孫機(1998)。周代的組玉佩。文物,1998(4),4-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岑蕊(1983)。摩羯紋考略。文物,1983(10),78-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高有德、鄧淑蘋、陳其南(19870900)。玉器裡的文化:再訪張光直。當代,17,65-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高有德、陳其南、鄧淑蘋(19871000)。玉器裡的文化:再訪張光直。當代,18,10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聞廣(1990)。對「江蘇省漂陽縣透閃石岩研究」一文的補充。岩石礦物學雜誌,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鄧淑蘋(19860900)。古代玉器上奇異紋飾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4(1),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新偉(2004)。中國史前玉器反映的宇宙觀--兼論中國東部史前複雜社會的上層交流網。東南文化,20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敬國、張敏、陳啟賢(2003)。線性工具開料之初步實驗--玉器雕琢工藝顯微探索之一。東南文化,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左駿(2007)。魏晉南北朝玉佩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江美英(20090600)。中國新石器時代玉龍初探--一個考古/歷史、族群文化、科技/藝術的跨域思索。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6,77-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北京科技大學(2010)。甘肅肅北馬鬃山古玉礦遺址調查簡報。文物,201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曹楠(2008)。三代時期出土柄形玉器研究。考古學報,2008(2),141-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孫機(2006)。玉屏花與玉逍遙。文物,2006(10),86-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秦嶺(2006)。良渚玉器紋飾的比較研究--從刻紋玉器看良渚社會的關係網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8,2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鄧淑蘋(20070100)。遠古的通神密碼--介字形冠。故宮文物月刊,286,82-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翠梅(20021200)。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文化譜系初探。史評集刊,1,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葛兆光(19901200)。眾妙之門--北極與太一、道、太極。中國文化(風雲時代),3,46-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譚立平、連照美、余炳盛(19970900)。臺灣卑南遺址出土玉器材料來源之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2,211-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鄧淑蘋(2005)。二十世紀中國古玉考古研究的發展與成果。燕京學報,新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周征宇、廖宗廷(2005)。軟玉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上海地質,95,63-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凌瀟瀟、吳瑞華、王時麒、李青會(20090102)。中國透閃石及透閃石玉的資源及分佈。The Journal of the Gemmological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傅樂治(19860700)。談我國軟玉的出產地。故宮文物月刊,4(4)=40,4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鄧聰(20050900)。線切割vs.砣切割--凌家灘水晶耳璫凹槽的製作實驗。故宮學術季刊,23(1),35-51+6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鄧淑蘋(20061000)。天工巧藝--新石器時代玉雕工藝初探。故宮文物月刊,283,58-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郭大順(20081200)。也談紅山系玉器。故宮文物月刊,309,4-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明達(20090100)。良渚玉器的故事。典藏古美術,196,5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葉茂林(20101200)。史前玉器與原始信仰--齊家文化玉器一些現象的初步觀察與探討。南藝學報,1,77-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鄧淑蘋(20100100)。永恆的巧思。故宮文物月刊,322,5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唐延齡、劉德權、周汝洪(2002)。和闐玉的名稱、文化、玉質和礦床類型之探討。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崔文元、楊富緒(2002)。和闐玉〈透閃石玉)的研究。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鄒天人、陳克樵(2002)。和闐玉、瑪納斯玉、岫岩老玉的產地特徵。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吳瑞華、張曉暉、李雯雯(2002)。新疆和闐玉與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軟玉的岩石學特徵。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李玉加、廖宗廷、史霞明(2001)。青海軟玉和新疆軟玉的對比研究。上海地質,83,58-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時麒、段體玉、鄭姿姿(2002)。岫岩軟玉(透閃石玉)的礦物岩石學特徵及成礦模式。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郭大順(20030100)。漫談紅山文化玉材產地與岫岩玉礦的早期開發。故宮文物月刊,20(10)=238,78-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劉俊勇(2003)。史前時期岫玉器初步研究。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鍾華邦(1995)。江蘇溧陽南部梅嶺玉的發現。江蘇地質,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鍾華邦(2000)。梅嶺玉地質特性及成因探討。寶石和寶石學雜誌,2(1),3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鍾華邦、張洪石(2002)。江蘇梅嶺玉的基本特徵。岩石礦物學雜誌,21(增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春雲(1993)。龍溪軟玉礦床地質及物化特徵。礦產與地質,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崔文元(1999)。鈉鉻輝石玉及相關閃石玉岩的研究。寶石和寶石學雜誌,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楊伯達(2010)。「雲玉」、「雲石」、「綠玉」之名實考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楊伯達(2005)。勐拱翡翠流傳沿革考。中國歷史文物,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傅樂治(1985)。論中國傳統與現代之琢玉工具與方法。故宮學術季刊,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鄧聰(2002)。史前玉器管鑽轆轤機械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訊,20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孫長慶(2005)。新石器時代石材繩切技術研究。北方文物,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黃翠梅(2000)。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文化譜系。古代文明研究通訊,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郭大順(1997)。紅山文化的「惟玉為葬」與遼河文明特徵再認識。文物,199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邵望平、高廣仁(2004)。從海岱系玉禮器的特徵看三代禮制的多源一統性。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欒豐實(2005)。牙璧研究。文物,20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燕生東(2006)。丹土與兩城鎮玉器研究--兼論海岱地區史前玉器的幾個問題。東方考古,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孫國平(2004)。河姆渡.馬家浜文化玉玦考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王寧遠(2004)。崧澤早期玉器的幾個特點--從仙壇廟出土玉器談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方向明(2002)。良渚文化玉器研究的現實和方法探討。東南文化,20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王海明(2004)。好川文化柄形玉器試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方向明(2005)。良渚文化用玉種類的考古學認識。東方博物,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幸曉峰、劉志華(2008)。甘肅武皇娘娘台遺址出土玉石璧音樂聲學性能初步研究。中國歷史文物,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許杰(2006)。四川廣漢月亮灣出土玉石器探析。四川文物,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高大倫(1994)。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玉石器的初步考察。考古與文物,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黃翠梅(2004)。「干戈」和「玉帛」--晉國殉埋禮制所反映的性別和等級差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孫機(2005)。簡論“司南”兼及“司南佩”。中國歷史文物,200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王仁湘(2006)。玉帶鉤散論。四川文物,20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徐琳(2008)。河北中山王劉暢墓出土玉座屏及西王母圖像考。中原文物,20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古方(2003)。論西漢中期玉器風格的變化及其社會背景。中原文物,2003(5),55-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古方(2004)。曹魏王粲所創玉佩樣式及佩法。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徐琳(2006)。遼代玉魁考。考古與文物,20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鄧淑蘋(19990600)。論雕有東夷系紋飾的有刃玉器(下)。故宮學術季刊,16(4),65-162+左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鄧淑蘋(19990300)。論雕有東夷系紋飾的有刃玉器(上)。故宮學術季刊,16(3),1-34+左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張麗端(20060900)。從《活計檔》看清高宗直接控管御製器用的兩個機制。故宮學術季刊,24(1),45-70+162-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殷志強(19990600)。元代玉器鑒定探微。故宮文物月刊,17(3)=195,54-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張麗端(20001200)。從「玉厄」論清乾隆中晚期盛行的玉器類型與帝王品味。故宮學術季刊,18(2),61-116+182-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鄧淑蘋(2010)。史前至夏時期璧、琮時空分佈的檢視與再思。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述蓉、羅清華、賀雲翱、張敬國、那汝瑜、飯塚義之(2009)。中國玉文化與科技考古。孔德成先生學術與薪傳研討會。台北:台大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非素(1999)。廣東石峽文化出土的琮和鉞。良渚文化研究--紀念良渚文化發現六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鄧淑蘋(1999)。由良渚刻符玉璧論璧之原始意義。良渚文化研究--紀念良渚文化發現六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 。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建芳(1992)。石家河文化玉器及其相關問題。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淑蘋(1995)。中國古代玉器文化三源論。中國古玉研討會,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敬國(2001)。凌家灘聚落與玉器文明。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敏(2002)。勾容城頭山遺址出土的史前玉器及相關問題的討論。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2003)。「臺灣玉器製造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初步檢討。「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主辦 。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時麒(2001)。岫岩軟玉與紅山文化。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質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岡村秀典(2001)。遼東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海峽兩岸古玉學會議。臺灣大學理學院地質科學系。392-3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瑩三、劉益昌、羅清華、余樹楨(2002)。臺灣東部地區考古遺址出土玉器/玉料來源之初步研究。臺灣之第四紀第九次研討會,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研究會主辦 (會議日期: 2002年11月22-23日)。南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方向明(2010)。良渚玉器刻紋研究之二--再論龍首紋與獸面紋。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斌(2010)。文化的傳承與演變--關於良渚文化與紅山文化的思考。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鄧淑蘋(2002)。遼河、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古玉玉料的初步觀察。錢憲和教授、羅煥記教授榮退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聰(2005)。玉作坊研究的一點認識。2003海峽兩岸藝術史學與考古學方法研討會。台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鄧淑蘋(2004)。紅山文化玉器與良渚文化玉器學術研究的比較與省思。紅山文化研究--2004年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翠梅、葉貴玉(2004)。從紅山與良渚文化玉器論藝術形式與材料來源的原因關係。紅山文化研究--2004年紅山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敏(2010)。紅山與良渚--玉器型態與原始宗教型態的比較研究。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趙曄(2010)。紅山與良渚玉器的比較研究。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郭大順(2010)。紅山文化玉器的新認知--編寫牛河梁遺址發掘報告體會。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楊晶(2010)。紅山文化的玉璧、玉環。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鄧淑蘋(2002)。紅山文化勾雲帶齒類玉飾的研究。玉魂國魄--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楊晶(1999)。大甸子墓地玉器及其相關問題--中國考古跨世紀的回顧與前瞻。1999年西陵國際藝術研討會。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乃誠(2010)。凌家灘文化的文化成就及其在中國文明起源中的地位與作用。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田名利(2010)。凌家灘文化與崧澤--良渚文化玉器的初步認識。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蔣衛東(1999)。良渚玉器的原料和制琢。良渚文化研究--紀念良渚文化發現六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蔣衛東(2010)。良渚文化鳥靈文物述略。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鄧淑蘋(2008)。「華西系統玉器」觀點形成與研究展望。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葉茂林(2008)。齊家文化玉器研究。玉魄國魂--中國古代玉器與傳統文化學術討論會。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蘇芳淑(2008)。Finding Paradigms among Northern Sung Jades。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蘇芳淑(2002)。契丹玉和琥珀雕飾初論。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雲希正、徐春苓(2002)。兩宋速金玉器比較研究。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楊伯達(2002)。宋元明清玉器鑒定四題的探討。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慶良(2002)。商至西周銅器與玉器紋飾分期研究(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永魁、張加勉(1994)。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方(2005)。中國出土玉器全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雲輝(2009)。陝西出土漢代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兆蔭(2007)。玉振金聲--玉器.金銀器考古學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慶良(2010)。商代玉器。震旦藝術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棠海(1994)。認識古玉。中華民國自然文化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巳奈夫(1999)。中國古玉器總說。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譚立平(1984)。寶石學。台北:徐氏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雲輝(2006)。陝西出土東周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att, James C. Y.、Harper, Prudence Oliver(2004)。China: Dawn of a Golden Age, 200-750 AD。New York: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window
11.余炳盛、方建能(2005)。臺灣的寶石。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鄧聰(1998)。東亞玉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麗端(1997)。宮廷之雅--清代仿古及畫意玉器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雲輝(1996)。周原玉器。臺北:中華文物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倬雲(2006)。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臺北:英文漢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機(2001)。中國古輿服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awson, Jessica(1995)。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Qing。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new window
18.李玉岷(20030000)。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紀藝術的仿古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Watt, James C. Y.、Hearn, Maxwell K.(2010)。The World of Khubilai Khan: Chinese Art in the Yuan Dynasty。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0.Loehr, Max、Huber, Louisa G. Fitzgerald(1975)。Ancient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renville L. Winthrop Collection In The Fogg Art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21.Watts, James C. Y.(1980)。Chinese Jade from Han to Ch'ing。New York:Asia Society。  new window
22.林巳奈夫、楊美莉(1997)。中國古玉研究。臺北:藝術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伯達(1998)。古玉史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朝洪(2004)。中國古玉研究文獻指南。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那志良(1970)。玉器通釋。燕徵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張廣文(2007)。明代玉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柯律格、高昕丹、陳恆(2015)。長物志:早期現代中國的物質文化與社會狀況。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孫慶偉(2008)。周代用玉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尉(2009)。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中國古代玉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中國玉器全集編輯委員會、楊伯達(1991)。中國玉器全集。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廣文(2008)。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張明華(2004)。中國古玉發現與研究一百年。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譚立平、王執明、陳其瑞、田沛霖、崔伯銓、俞振甫(1978)。臺灣花蓮豐田軟玉礦床之礦物研究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唐延齡、陳葆章、蔣壬華(1994)。中國和闐玉。北京: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時麒、趙朝洪、于洸(2007)。中國岫岩玉。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歐陽秋眉(2000)。翡翠全集。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楊虎、劉國祥、鄧聰(2007)。玉器起源探索--興隆漥文化玉器研究及圖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張續球(2006)。石家河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2001)。上海出土的唐宋元明清玉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許曉東(2001)。遼代玉器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于寶東(2007)。遼金元玉器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楊伯達(2003)。傳世古玉辨偽研究。香港:三餘堂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光直(19930000)。美術.神話與祭祀。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巫鴻、鄭岩、王睿(2005)。禮儀中的美術:巫鴻中國古代美術史文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都興智(2004)。遼金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Wen, Guang。Some characteristics of prehistoric Chinese jades i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 and the Arthur M. Sackler Gallery。  new window
2.方向明。良渚玉器的定名和分類原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明達(20020920)。塘山遺址發現良渚文化製玉作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明華(19901206)。良渚古玉的刻紋工具是什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賈峨(1993)。春秋戰國時代玉器綜探。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伯達(1993)。隋•唐--明代玉器敘略(581-1644)。中國玉器全集 5 隋·唐-明。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宣佩(2003)。良渚玉器上砣研痕之研究。史前琢玉工藝技術。臺北:國立台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永抗(2003)。關於史前琢玉工藝考古學研究的一些看法。史前琢玉工藝技術。台北:國立台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牟永抗(1989)。[良渚文化玉器]前言。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明達(2003)。介紹一件良渚文化玉琮半成品--兼談琮的製作工藝。史前琢玉工藝技術。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祖方(2003)。良渚玉器的刻紋工具--兼談玉石軟化工藝。史前琢玉工藝技術。臺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鄧聰(2003)。東亞史前玉器管鑽技術試釋。史前琢玉工藝技術。國立台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鄧淑蘋(20020000)。刻有天象符號的良渚玉器研究。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考古.歷史.文化。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長慶、殷德明、干志耿(1997)。黑龍江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兼論黑龍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考古學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淑蘋(2010)。寫實與仿古交會下的南宋玉器。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器物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光直(1986)。談「琮」及其在中國古史上的意義。文物與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建秋、陳杰、姚勤德、陸文寶、錢浚、周公太(2003)。良渚文化治玉技法的實驗考古研究。史前琢玉工藝技術。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淑蘋(1999)。試論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古玉的發展與演變。群玉別藏續集。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方向明(2006)。凌家灘遺址出土玉器形和紋飾的相關問題討論。凌家灘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淑蘋(1997)。由考古實例論中國崇玉文化的形成與演變。歷史與考古整合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達芳(1998)。古玉研究的幾個問題。迎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聞廣、荊志淳(1996)。中國古玉地質考古學研究。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發現60周年紀念文集。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飯塚義之、臧振華、李坤修(2005)。卑南玉器之考古礦物學。館藏卑南遺址玉器圖錄。台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述蓉、羅清華、張敬國、張祖方、賀雲翱、飯塚義之、那汝瑜、唐貴琳(2006)。貝加爾湖玉與蘇皖地區史前玉料生成年代對比研究。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四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聞廣(2009)。大地灣玉器地質考古學研究--中國古玉地質考古學研究。玉文化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蘇永江(2001)。廣漢三星堆出土玉器玉料來源的討論。出土玉器鑑定與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鄧淑蘋(1989)。中國玉雕技術傳統。中國科技史。台北:銀禾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巳奈夫(1996)。良渚文化玉器紋飾的雕刻技術。東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發現60周年紀念文集。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憲和、方建能(2003)。史前琢玉工藝技術研究與有關重要文獻的回顧。史前琢玉工藝技術。台北:國立臺灣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鄧聰(2007)。玉不琢不成器--說琢玉。玉器起源探索。香港: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鄧聰(2007)。二里頭文化玉工藝相關問題試釋。科技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建芳(2001)。區系類型原理與中國古玉研究--從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理論談起。蘇秉琦與當代中國考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牟永抗、黃翠梅、芮國耀、方向明(2008)。東方搖籃中的奇葩--中華史前古玉研究再思考。慶祝何炳棣先生九十華誕論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翠梅、葉貴玉(2011)。從玉石到玉器--環太平洋地區玉文化之起源與傳佈。玉文化論叢。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劉景芝(2005)。呼倫貝爾地區哈克文化玉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三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國祥(2004)。黑龍江史前玉器研究。東北文物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國祥(2004)。吉林史前玉器試探。東北文物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國祥(2004)。紅山文化玉器研究。東北文物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宋建忠(2003)。山西臨汾下靳地玉石器分析。古代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嚴文明(2000)。凌家灘玉器淺識。凌家灘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王明達(2004)。重讀馬家浜。馬家浜文化。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嚴文明(2005)。良渚文化與中國文明的起源。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文物精品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斌(2006)。良渚文化玉耘田器的再認識。如玉人生--慶祝楊伯達先生八十華誕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明達(2008)。良渚文化研究的回顧。中國考古學研究的世紀回顧新石器時代考古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方向明(2008)。石峽文化相關玉器基本研究之補充。嶺南考古研究。香港: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唐際根(2005)。殷墟玉器的發現與研究。安陽般墟出土玉器。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田廣林(2010)。近百年來遼金元玉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名家論玉。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鄧淑蘋(2006)。我研究「痕都斯坦玉器」的心路歷程。如玉人生--慶祝楊伯達先生八十華誕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鄧淑蘋(1991)。百年來古玉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牟永抗、吳汝祚(1997)。試論玉器時代--中國文明時代產生的一個重要標誌。考古學文化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郭大順(2006)。從史前玉文化研究成果看中國史前史--為慶祝楊伯達先生八十誕辰而作。如玉人生--慶祝楊伯達先生八十華誕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國祥(2004)。中國東北地區史前玉器發展階段初論。東北文物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鄧淑蘋(2006)。試論紅山系玉器。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戴應新(2004)。我與石峁龍山文化玉器。中國玉文化玉學論叢續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Teng, Shu-p'ing(1997)。A Theory of the Three Origins of Jade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Chinese Jades: Colloquies on Art and Archaeology in Asia。London:London University。  new window
52.郭大順(1997)。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牛河梁紅山文化壇廟塚。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與玉器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