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一九五○年代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學術研究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趙慶雲
作者(外文):Zhao, Qing-yun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8:2
頁次:頁1-48
主題關鍵詞:近代史研究所學術研究通史撰著集體協作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The academic researchComposing of general historyCollective wor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建國後率先在中國科學院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凸顯出中國近代史的學科地位。早期近代史研究所學人致力於近代史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踐行在專題研究的基礎上綜合貫通以撰寫「中國近代通史」的研究取徑,力圖夯實學科發展的基礎,增進科學性,在「只爭朝夕」的社會政治氛圍下體現了遵循學術發展規律的從容心態。在學術研究的組織中,兼收並蓄,整合新舊力量,發揮傳統學者史料考訂編纂之長;注重集體協作而忽視個人專題撰述。其學術成果與外界期望有相當距離,其間的得失之處值得檢討與省思。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was the first 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history after 1949. In the 1950s, these scholars of the institute persisted to the principle that the general history should be based on the monographic study. They were devoted to collecting and compil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modern China, laid a foundation of the subject of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Meanwhile, they integrated different kinds of scholars and made the best use of advantages, laid stress on cooperation and neglected personal researches. Th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 was fall far short of people's expectations. It's success and failure provided much for thought.
期刊論文
1.羅家倫(1931)。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1),135-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歐陽軍喜(2003)。論「中國近代史」學科的形成。史學史研究,2003(2),58-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家倫(1928)。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計劃。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2(14),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安世(1994)。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部馬克思主義史學名著--范著《中國近代史》。近代史研究,1994(1),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美彪(1999)。嚴謹務實淡泊自甘—一代史學宗師范文瀾。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1999(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通訊組(1951)。近代史研究所1950年工作概況。科學通報,1951(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50)。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況。科學通報,1950(4),259-2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可風(1959)。建國十年來南京史料整理處的工作概況。中國檔案,1959(8),1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曹必宏(2003)。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成立始末。縱橫,2003(3),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振鵾(1994)。回憶范老與帝國主義侵華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4(1),26-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大年(1954)。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的研究工作。科學通報,1954(8),4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大年、余繩武、王慶成、丁名楠、丁守和、張海鵬、張友坤、耿雲志、蔣大椿、王好立(1989)。懷念黎澍同志。近代史研究,1989(2),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汪敬虞(2000)。記憶猶新的回憶。近代史研究,2000(6),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叢佩遠(1987)。金毓黻史學研究評述。學術研究叢刊,19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2)。許良英先生訪談錄。院史資料與研究,19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導生(2007)。政治運動對學術研究的影響和教訓。炎黃春秋,2007(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92)。關於思想改造運動-劉大年先生訪談錄。院史資料與研究,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學典、王鋼城(2004)。歷史學若干基本共識的再檢討及發展前景—訪王學典教授。歷史教學問題,2004(1),2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毛澤東(1984)。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科學院辦公廳(1958)。中國科學院年報(1957)。中國科學院年報(1957)。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1966)。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翼驤(2006)。中國史學史講義。天津:天津古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金毓黻、《金毓黻文集》編輯整理組(1993)。靜晤室日記。瀋陽:遼瀋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儷生(1951)。論中國新史學的建設問題。文史學的新探索。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雲彬(2002)。紅塵冷眼-一個文化名人筆下的中國三十年。紅塵冷眼-一個文化名人筆下的中國三十年。太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科學院整風領導小組辦公室(1958)。向達在中國科學哲學社會科學部召開的高級研究人員小型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科學院右派分子言論材料匯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其泰(2000)。蔡美彪訪談紀錄(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處(1959)。我們是怎樣開展歷史檔案利用工作的。我們是怎樣開展歷史檔案利用工作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文瀾(2006)。范文瀾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炎培(2006)。黃炎培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文瀾(2006)。范文瀾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文瀾(2006)。范文瀾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006)。黃炎培致范文瀾。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國科學院辦公廳(1955)。中國科學院1950年工作計畫綱要(草案)。中國科學院資料彙編(1949-1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52)。中國科學院一九五二年工作計畫要點(草案)。中國科學院史料彙編(1952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55)。中國科學院一九五三年工作計畫。中國科學院資料彙編(1949-1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955)。中國科學院所長會議社會科學組會議總結。中國科學院資料彙編(1949-1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952)。近代史研究所研究題目。中國科學院史料彙編(1952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丁瓚(1952)。關於制訂科學工作計畫的幾點意見-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各研究所所長聯席會議上的發言。中國科學院史料彙編(1952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科學院辦公室(1957)。中國科學院年報(1956)。中國科學院年報(1956)。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安祈(1954)。前言。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集刊﹝第一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郭沫若(1962)。編輯工作說明。中國史稿(第4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何炳松(1997)。歷史研究法。何炳松文集(第2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賀昌群(1985)。哀張蔭麟先生。賀昌群史學論著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中國科學院辦公廳(1956)。中國科學院年報(1955)。中國科學院年報(1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金燦然(2006)。金燦然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大年(2001)。太平天國史學一大家。困學眞知-歷史學家羅爾綱。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夏自強(2000)。功不可沒的聶崇岐教授。學林往事(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國科學院1951年年底各類人員統計表。1949-1956中國科學院各種資料統計資料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955)。關於中國科學院的基本情況和今後工作任務的報告。中國科學院資料彙編(1949-1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戴逸(1998)。睿智的學者,勇猛的鬥士。黎澍十年祭。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嚴中平(2006)。嚴中平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尚鉞(2006)。尚鉞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劉大年(2006)。致張維漢、黎澍。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趙儷生(1999)。籬槿堂自敘:我的回憶錄。籬槿堂自敘:我的回憶錄。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范文瀾(2006)。范文瀾致張勁夫。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2006)。范文瀾來函。劉大年來往書信選(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建立人民科學院草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近代史研究所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炎培。一九六三年五月三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孟和副院長報告社會科學四所的工作情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8)。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整理印行中國近代史资料叢書計畫草案,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煤(1956)。中國科學院在南京的六個單位今年研究工作獲得顯著成就,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57)。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發言 曾三的發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58)。大力開展檔案資料的整理和利用為社會主義全面大躍進服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6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在南京成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科學院各研究所關於研究方針、具體任務、工作計畫的意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暫行條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科學院一九五六年招考研究生有關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大年。歷史專科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資料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關於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劉大年同志的結論請示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文瀾手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57)。史學界積極準備開展爭鳴,將召開中國近代、現代史學術會議,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論文史料稿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瑚(2009)。本所十年大事簡記(1951-1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范文瀾(1979)。歷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