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28年中國的排日運動及其對臺、中貿易的影響
書刊名:臺灣文獻
作者:許世融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Shih-ro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62:3
頁次:頁55-91
主題關鍵詞:排貨運動日本外交文書臺中貿易濟南事件Japanese cargo boycott campaignJapanese foreign instrumentTaiwan-China tradeJinan ev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29
本文利用1928至1929年臺、日兩地的相關文獻,來探究此時期中國的排貨運動對臺、中貿易的影響。大致說來,《日本外交文書》著重的是排日對日本整體的影響,難以得知臺、中貿易受創程度;而臺灣所留下的報紙或稅關統計資料,則對臺與對日影響兼具,顯示出殖民母國與殖民地間的差異性。 再就臺、中貿易關係來看,1920年代末期這場排貨運動,也深刻道出兩地關係在廿世紀上半葉起了重大的變化。隨著中國民族情緒日漸高漲,1920年代以後的日貨抵制運動,對臺、中貿易已轉為負面,及至1928至1929年的排貨運動,對於臺、中貿易的衝擊,又遠較歷次為甚,其最主要的因素,當與中國日益高漲的民族情緒有關。自1919年巴黎和會後,中國即積極循著參與國際體系進行集體協商、與個別國家進行雙邊談判,以實際行動強行收回租界等戰略來恢復主權。終於在1928年分別與美、英簽訂關稅條約,恢復關稅自主權。列強當中,唯有日本負隅頑抗,堅不承認中國的關稅自主,導致在本年的「濟南事件」中,遭到長達一年的排貨運動。 而臺灣此際由於和殖民母國的關係更形緊密,因此在對中國貿易上,與日本休戚與共,經常成為中國官民抵制的對象。因此,若從貿易角度來看,日治時期的臺灣與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不但是兩個不同的國家,而且是兩個經常處在對立面的國家。
This article used Taiwanese and Japanese related archives to inquiry the impact of the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since Chinese's Japanese boycott campaign in this period. Generally speaking,“Japanese foreign instrument” is focus on the effect to all Japan of the Japanese boycott campaign. Instead, Taiwanese literatures have both Taiwan and Japan's impact. Again on the trad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n the late 1920s, this time Japanese boycott campaign that assaulted the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s strongly than previou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might be related with the rising China's national emotions. In 1928, China, respectively, signed a customs treaty with the UK and the US to restore tariff autonomy. Only Japan firmly didn't recognize China's tariff autonomy, led Japan should face a year-long Japanese boycott campaign in this year's "Jinan event". But this time, in Taiwan,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lonial mother country was ever more closely. Therefore, Taiwan is solidarity with Japan. On the trade with China, Taiwan frequently became the object of boycott. So if we from a trade point to view,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s Taiwan and established in 1912's Republic of China, they were not only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but also often in the opposite two countries.
期刊論文
1.角儀太郎(191203)。四十四年台灣貿易概況。台灣時報,31,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澤義徵(1929)。昭和3年本島貿易概況。臺灣時報,121,41-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不著撰人(1914)。大正二年臺灣貿易概況(上)。臺灣時報,56,4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西澤義徵(1930)。昭和3年本島移出入貿易概況。臺灣時報,122,38-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滿紅(2005)。印尼華商、臺商與日本政府之間:臺茶東南亞貿易網絡的拓展(1895-1919年)。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7(下),585-6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島田茂(1929)。(昭和4年)上半期經濟界概況。臺灣時報,119,35-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島田茂。昭和4年下半期經濟界大勢。臺灣時報,125,3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不著撰人。本島對外貿易改善。臺灣時報,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不著撰人(1915)。嚴禁排日貨事。臺灣時報,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井出季和太(1931)。臺灣改隸前後の貿易(下)。臺灣時報,134,28-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木村增太郎(1915)。排日思想と支那人氣質。臺灣時報,70,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角儀太郎(1910)。明治42年臺灣貿易の大勢。臺灣時報,9,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保田次郎(1937)。事變と臺灣經濟界の動向。臺灣時報,216,3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島田茂(1929)。昨(昭和3)年下半季經濟界の大勢。臺灣時報,1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島田茂(1931)。本島內外の經濟界。臺灣時報,145,125-1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不著撰人(1913)。昨(明治45)年中の臺灣貿易概況(下)。臺灣時報,45,3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不著撰人(1916)。昨年中(大正4年)の臺灣財界。臺灣時報,78,4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世融(2005)。關稅與兩岸貿易1895-1945年(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臺灣總督府(1935)。臺灣と南支南洋。臺北: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菊池貴晴(1974)。(增補)中國民族運動の基本構造。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久保亨、王小嘉、朱蔭貴(2004)。走向自立之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中國的關稅通貨政策和經濟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稅務課(1919)。大正6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臺灣總督府稅關(1926)。大正13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稅關(1927)。大正14年、大正15年、昭和元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臺灣總督府稅關(1928)。昭和2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臺灣總督府稅關(1929)。昭和3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稅務課(1913)。明治45(大正元)年臺灣外國貿易年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稅務課(1916)。大正4年臺灣外國貿易年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1921)。大正7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臺灣總督府稅關(1930)。昭和4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總督府稅關(1931)。昭和5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臺灣總督府財務局(1936)。臺灣貿易40年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辛亥革命研究會(編(1985)。中國近現代史論集(菊池貴晴先生追悼論集)。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總督府稅關(1925)。大正12年臺灣貿易概覽,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外務省(1990)。日本外交文書 昭和期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不著撰人(1928)。對岸排日及本島對支貿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不著撰人(1929)。本島對外貿易改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不著撰人(1928)。9月迄の本島貿易概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不著撰人(1928)。排日運動に祟られて對岸輸出激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不著撰人(1928)。執拗な排日貨の祟り 本島の對中國南洋貿易の衰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不著撰人(1929)。南洋排貨打擊 茶商前途を憂慮,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不著撰人(1929)。新春の輸出茶 爪哇仕向旺盛,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不著撰人(1929)。排日排貨裡の本邦前年度對支貿易(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不著撰人(1928)。上半期の貿易と對支貿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不著撰人(1928)。南京一帶に深刻な排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不著撰人(1929)。本島輸出貿易頓に好轉 排日終熄と緊縮政策の影響,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