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客語區學校福臺語課程「閩客共學」研究(2008~2009)
書刊名:龍陽學術研究集刊
作者:余伯泉 引用關係高月琴
作者(外文):Yu, B. C.Kao, Yue-ch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8
頁次:頁5-19
主題關鍵詞:客語課程教材福臺語拼音教學Hakka languageCurriculumTeaching materialHoklor TaiwaneseRomanization instru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余伯泉、朱阿莉、趙家誌、高培倫(2006)。福台語三階段直接教學法研究。日本台灣語言文化協會誌,1,5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伯泉、朱阿莉(20020600)。臺客語教材教法與政策研究。北縣教育,42,60-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伯泉(20151200)。論福臺語拼音教學研究(1998-2014):兩種觀點。國際文化研究,11(2),57-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范文芳(20011200)。為臺灣語設計一套羅馬字母之拼音符號系統。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3,2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邱湘雲(20040400)。臺灣閩、客方言比較的意義及其語言比較。問學,6,55-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伯泉、蘇玉菁(2010)。台通與台羅拼音研習效果比較研究。台灣華語和多語文化研究,1,3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兆泉(20020600)。羅馬拼音對客語教學之必要性探討。北縣教育,42,52-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古國順(1994)。客家話的文字與符號。臺北:客家雜誌社。2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文芳、余伯泉、羅肇錦、鍾榮富、陳貴賢、魏德文、古國順(1998)。跨越台灣客語與華語的拼音障礙。宗教、語言與音樂,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311-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郭媛玲(2002)。九年一貫台語課程試辦與實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江佳眉(2009)。台北縣國小台通與台羅拼音教學研究(2008-2009)(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淑期(2010)。國小台語課程漢字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素惠(2009)。福台語拼音三種教材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管聖洲(2005)。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中杰(1999)。臺灣福佬客分佈及其語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麗螢(2008)。閩南語拼音政策研究:台通與台羅之爭議(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嘉雄(2003)。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北:文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范文芳,余伯泉(20090729)。「福台語」如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莊陳月琇,彭通明(20061004)。防止福佬拼音沙文主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