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癮、欺騙、宰制--論李喬《V與身體》醫學話語的政治隱喻
書刊名:文史臺灣學報
作者:賴松輝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ai, Song-hue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1
頁次:頁253-282
主題關鍵詞:醫學話語話語交相指涉生理機制政治隱喻Medical discourseDiscourse referPhysiological mechanismPolitical metaphorAddi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彭瑞金(20111000)。試解李喬《咒之環》之結。文學臺灣,80,288-2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馨仙、張思平、鍾佳玲、林依蓉、楊容季。常見有毒中藥草。藥學雜誌,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憲林(2010)。「菸癮」解套術。張老師月刊,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喬(1974)。痛苦的符號。高雄:三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喬(2010)。我的心靈簡史--文化台獨筆記。臺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孔繁鐘(1991)。精神醫學之症狀及病徵。臺北:合記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海國(1995)。當代精神醫療。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侯文詠(1999)。白色巨塔。台北:皇冠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Jump, John D.、胡聲朴(1978)。模擬嘲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喬(1985)。藍彩霞的春天。台北:五千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喬(1995)。台灣,我的母親。台北:草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喬(2000)。李喬短篇小說全集。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喬(2013)。散靈堂傳奇:幽情三部曲之三。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Auerbach, Erich、張平男(1980)。模擬--西方文學中現實的呈現。台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喬(2000)。文化心燈:李喬文化評論選粹。台北市:望春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ooth, Wayne Clayson、華明、胡蘇曉、周憲(1987)。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aker, Robin、李沛沂、章蓓蕾(1999)。精子戰爭。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隆基(1985)。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香港:集賢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喬(1989)。台灣運動的文化困局與轉機。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Genette, Gérard、史忠義(2001)。熱奈特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喬(2007)。李喬文學文化論集。苗栗: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段義孚、周尚意、張春梅(2014)。逃避主義:從恐懼到創造。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喬(2001)。文化、台灣文化、新國家。高雄市: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段義孚、潘桂成、鄧伯宸、梁永安(2008)。恐懼。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柄谷行人、趙京華(2003)。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喬(2013)。V與身體:幽情三部曲之二。台北:INK印刻文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喬(1995)。埋冤.1947.埋冤。台北:海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喬(1986)。寒夜三部曲。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喬(2010)。咒之環:幽情三部曲之一。台北: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喬(2010)。「格理弗」Long Stay台灣。台北: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王湘琦(1990)。沒卵頭家。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提摩西.丁莫夫、史帝夫.卡波、周晏子(1994)。告別毒品。台北:新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施志茂(2000)。安非他命危害與犯罪防治。台北市:華泰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唐毓麗(2015)。身體的異變:疾病書寫的敘事研究。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唐毓麗(2014)。罪與罰:台灣戰後小說中的疾病書寫。新北市:花木蘭。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育志(2013)。台灣的病人最幸福--有圖有真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歐陽林(1997)。台北醫生故事。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Faulkner, William、黎登鑫(1979)。聲音與憤怒。台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Ladewig, Dieter、李彥達(2005)。上癮的秘密。台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Genette, Gérard、王文融(1990)。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Ganong, William F.、白禮源(1996)。醫用生理學。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Propp, V.、葉舒憲(1988)。結構主義神話學。西安市: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Nuland, Sherwin、林文斌、廖月娟(2013)。生命的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喬納森.卡勒、盛寧(1991)。結構主義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Chatman, Seymour B.(1978)。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3.Sontag, Susan、刁曉華(2000)。疾病的隱喻。臺北:大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斯蒂.湯普森、鄭海、鄭凡、劉薇琳、尹燕萍、馮曉堅、趙文相、楊福泉(1991)。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鄧小平(19830626)。中國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設想,http://big5.huaxia.com/zt/pl/Q8-068/127080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3)。「2013台灣文學獎」圖書類長篇小說金典獎決審會議--會議記錄,http://award.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412:2013-&catid=70:2013&Itemid=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CFA導致台灣經濟福建化的危機?--2010中國兩會報告透露的戰略密碼沈淪與救贖,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page/chineseattachment1/1456/00320100423.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毒害,http://sp1.hso.mohw.gov.tw/doctor/book/med_info/part06-1.ht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Шкловский, Виктор Борисович、劉宗次(1994)。作為手法的藝術。散文理論。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照(1995)。歷史大河中的悲情:論台灣的「大河小說」。文學、社會歷史與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永熾(2013)。沈淪與救贖。V與身體。台北:INK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2002)。後殖民時期的後殖民文學--台灣作家的歷史記憶之再現(1987-1997)。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2001)。藥。吶喊。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瑞金(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序。李喬短篇小說全集。苗栗:苗栗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