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後自然」概念下的藝術實踐與環境認同:以2018臺北雙年展為核心的討論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黃宗潔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Tsung-chieh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0
頁次:頁128-149
主題關鍵詞:後自然藝術實踐環境認同臺北雙年展生態主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吳嘉瑄(20181200)。有愛的將來:關於「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另一種思考。現代美術,19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guirre, Jessica Camille(20190425)。Australia Is Deadly Serious About Killing Millions of Cats。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new window
圖書
1.Clark, Toby、吳霈恩(2003)。藝術與宣傳。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育霖(20150000)。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建光、李育霖(2013)。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台中:中興大學人社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ilson, Edward O.、金恒鑣、王益真(2017)。半個地球:探尋生物多樣性及其保存之道。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哈思克、蕭寶森(2014)。森林秘境:生物學家的自然觀察年誌。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Latour, Bruno、陳榮泰、伍啟鴻(2019)。面對蓋婭:新氣候體制八講。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ishop, Claire、王聖智(2019)。激進美術館學:當代美術館的當代性。臺北: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ayles, N. Katherine、賴淑芳、李偉柏(2018)。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ewis, Simon L.、Maslin, Mark A.、魏嘉儀(2019)。人類世的誕生。臺北:積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北市立美術館、吳瑪悧、Manacorda, Francesco(2018)。「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導覽手冊。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上海外灘美術館(20171130)。趙仁輝 | 蜜蜂喜歡藍色,愛斯基摩狼舐血而亡,https://reurl.cc/RR6k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娉婷(20190919)。趙仁輝的偽科學創作--虛實之間,為外來種闢一片新森林,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673/4054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空藝術(20170905)。趙仁輝專訪:他用戲謔的藝術,紀念聖誕島上最後一隻貓,https://zi.media/@yidianzixun/post/i9pBQU。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袁嘉駿(20190102)。有我╱無我?--臺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https://reurl.cc/WmXnZ。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元棠(20181213)。與自然一起走下去的未來方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https://reurl.cc/n35K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韋鑑(20181217)。2018臺北雙年展「後自然」:邀請(非)藝術家成為生態系的參與者,https://reurl.cc/keLx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韻婷,盧思諭(20181125)。「超日常」的展覽實踐--訪談策展人張君懿,https://reurl.cc/D2Zze。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宗潔(2018)。後/自然,以及「後」藝術:2018臺北雙年展側記,https://reurl.cc/aE5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宗慧(20190219)。藝術的歸藝術,生態的歸生態?--當藝術與外來種碰撞,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673/36517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臺北市立美術館(2019)。作品《走過霓虹燈管》說明,https://reurl.cc/d3XQD。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齊澤克學會(20110504)。齊澤克《愛.垃圾》"Examined Life"(節錄),https://reurl.cc/4Y1Nj。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諶淑婷(20181210)。【2018臺北雙年展】與藝術共熬一鍋雜草茶--「後自然」策展人吳瑪悧專訪,https://reurl.cc/RVjYZ。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聖健(2014)。日出日落:蕭聖健個展,https://reurl.cc/GgVp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蕭聖健(2016)。夏夜:蕭聖健個展,https://reurl.cc/DY9lj。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嚴瀟瀟(20180608)。鄭淑麗專訪:「數位遊牧者」的跨域分身,https://reurl.cc/e26Mb。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