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沖的「政治」:信訪制度如何吸納民眾參與
書刊名:東亞研究
作者:劉正強
作者(外文):Liu, Zhengqia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51:2
頁次:頁1-40
主題關鍵詞:信訪制度政治參與民粹主義社會風險Xinfang systemPolitical participationPopulismSocial ris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應星(2007)。草根動員與農民群體利益的表達機制:四個個案的比較研究。社會學研究,2007(2),1-23+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裴宜理、余鐦(2008)。中國人的「權利」概念。國外理論動態,2008(2),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紹光(2008)。政治文化與社會結構對政治參與的影響。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95-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建嶸(2004)。當前農民維權活動的一個解釋框架。社會學研究,2004(2),49-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光輝(1998)。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十大趨勢。政治學研究,1998(1),2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應星(2004)。作為特殊行政救濟的信訪救濟。法學研究,2004(3),5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洪偉(2010)。當代中國底層社會「以身抗爭」的效度和限度分析:一個「艾滋村民」抗爭維權的啟示。社會,30(2),215-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昕(2008)。為權利而自殺:轉型期中國農民工的「以死抗爭」。中國制度變遷的案例研究,6,255-3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金紅、黃振輝(2012)。中國弱勢群體的悲情抗爭及其理論解釋--以農民集體下跪事件為重點的實證分析。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52-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立平、王漢生、王思斌、林彬、楊善華(1994)。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中國社會科學,1994(2),4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尹利民(2011)。信訪的政治:民眾表達與國家治理。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田先紅、焦長權(2012)。社會中心範式下的農民上訪研究及其拓展。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申端鋒(2012)。將人民內部矛盾帶回分析的中心。開放時代,2012(7),26-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申端鋒(2013)。非抗爭政治:理解農民上訪的一個替代框架。探索與爭鳴,2013(9),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秋學(2007)。新中國建立後中共信訪權利觀的生成:情境、語境與困境。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4),8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毅(2007)。「權力-利益」的結構之網與農民群體性利益表達的困境。社會學研究,2007(5),2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毅(2014)。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目標與可能路徑。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周作翰、張英洪(2006)。當代中國農民的信訪權。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1),7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苗貴安、王雲駿(2009)。從群體性突發事件看我國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路徑選擇。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9(3),38-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俞可平(1997)。現代化進程中的民粹主義。戰略與管理,1997(1),88-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夏銀平(2009)。俄國民粹主義的人民主體論再分析。現代哲學,2009(3),34-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翁定軍(2005)。衝突的策略--以S市三峽移民的生活適應為例。社會,2005(2),11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唐皇鳳(2008)。回歸政治緩衝:當代中國信訪制度功能變遷的理性審視。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573-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利軍(2012)。改革開放以來海外視域下的中國政治參與研究。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12(6),83-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裴宜理、余鐦(2008)。中國人的「權利」概念。國外理論動態,2008(3),4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正強(2015)。政治、法治與治理--國家與社會治理的信訪語境。學習與實踐,2015(4),97-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正強(2015)。重建信訪政治--超越國家「訪」務困境的一種思路。開放時代,2015(1),15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蕭功秦(2014)。關於新權威主義體制與國家治理問題的若干思考。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范斌、趙欣(2012)。結構、組織與話語:社區動員的三維整合與社會建設。2012年中國社會學年會政治社會學分論壇。寧夏人民會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高恩新(2008)。過程、行動者與危機管理--當代中國農村重大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制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臧雷振(2014)。變遷中的政治機會結構與政治參與--新媒體時代的國家治理回應(博士論文)。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lmond, Gabriel A.、Powell, G. Bingham Jr.、曹沛霖、鄭世平、公婷、陳峰(1987)。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cott, James C.、鄭廣懷、張敏、何江穗(2007)。弱者的武器:農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南京: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hi, Tian-jian(1997)。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Beijing。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鄭欣(2005)。鄉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華北農村村民上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塞繆爾.亨廷頓、瓊.納爾遜、汪曉壽、吳志華(1989)。難以抉擇--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參與。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小平(1994)。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托馬斯.海貝勒、君特•舒耕德、張文紅(2009)。從群眾到公民--中國的政治參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樂理(2000)。政治文化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李昌平(2008)。鄉村治權與農民上訪,http://www.snzg.cn/article/2008/0530/article_10588.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20531)。上海「討房團」到聯合國上訪,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port/politic/cnpol/story20120531-1179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連江、O'Brien, Kevin J.(1997)。當代中國農民的依法抗爭。九七效應:香港、中國與太平洋。香港:太平洋世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應星(2017)。中國群體抗爭行動:目前的態勢及未來的走向。意識形態與社會衝突治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