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路線革新到體制批判--中國大陸新聞自由觀的漸變歷程
書刊名:新聞學研究
作者:杜耀明
出版日期:1994
卷期:49
頁次:頁77-100
主題關鍵詞:中國大陸新聞自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本文縷述毛繹東身後中國大陸改革十年內新聞自由觀念的變化。十年間,中國大陸之內有關新聞自由的論述,經歷劇變,由悉心研究新聞媒介的變通方法,更好地充當黨的喉舌,轉而致力探求妙法良方,建立有公信力的新聞媒介。從新聞自由在觀念上涉及的三方面,包括自由的目的、誰可享有、侵擾自由的根源等,均可察見這種轉變。有關論述重點的轉移,使新聞改革的主張不再囿於想方設法,為執政者及建制竭誠服務,反而擴闊視野,正視新聞自由的實現條件,特別是處處制肘新聞自由的社會環境及政治體制。正如本文所指出,沿著這套思路發展下去,中國大陸新聞界再難甘於只為官方的新聞政策增刪潤飾,而是漸次有更多人要求新聞媒介成為社會公器,有助人民實踐其民主權利。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gradual conceptual changes on press freedom in the first decade of reform in post-Mao mainland China. By examining the changing themes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ress freedom, namely its objectives, eligibility of the entitlement, and sources of infringement, it can be witnessed that the discourse on press freedom has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from the preoccupation for improvement of the press as a party organ to the concern for establishing a credible press. The shifted emphasis made obsolete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widely held by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reform period that the reform of the press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the ways and means to better serve the ruling party and the status quo generally while no critical thought was given o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olitical establishement as impediments to press freedom. As argued by this paper, reflections on the social preconditions for and political desirability of press freedom since the mid-1980s not only surpassed the interests in renovations of party's orthodox policy of the press, but also paved the way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growing concern for press freedom as a democratic right of the people.
期刊論文
1.Baldwin, Tom(1984)。MacCallum and the Two Concepts of Freedom。Ratio,26,125-142。  new window
2.MacCallum, Gerald C.(1967)。Negative and Positive Freedom。The Philosophical Review,76(3),312-334。  new window
3.Greenberg, B. S.、Lau, T. Y.(1990)。The revolution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azette,45,19-31。  new window
4.朱立(1989)。中共十年新聞改革的波折與進展。法言月刊,1989(7),3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hu, L.(1983)。Press criticism and self-criticism in communist China: An Analysis of its ideology, Structure and Operation。Gazette,31,47-61。  new window
6.Polumbaum, J.(1991)。Outpaced by events, learning, unlearning and relearning to be a journalist in post-cultural revolution China。Gazette,48,129-146。  new window
圖書
1.侯軍(1989)。疲軟的輿論監督--社會學者對社會的警告。遼寧: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謙、龐松、韓鋼、張占斌(1988)。當代中國政治體制發展概要。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耀宗、郭少棠(1990)。神州四十年:怎變成這樣的國家。香港:百姓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賈培信(1991)。現代新聞學。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邦、錢辛波、盧惠民(1984)。新聞學基本知識講座。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avis, D.、Vogel, E. R.。Chinese Society on the Eve of Tienanmen--The Impact of Refor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kinner, Quentin(1986)。The Paradoxes of Political liberty。The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new window
2.胡績偉(1979)。黨報變幫報。新聞工作論說集。北京: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禱、劉志誠(1989)。新聞失實與誹謗罪。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于振武(1989)。為什麼不能按新聞規律辦事?。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寄忠(1985)。讀者調查與報紙改革。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聞翔(1983)。八十年代青年報刊的職能和宣傳藝術。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成美(1980)。堅持無產階級報紙黨性原則的幾個問題。新聞學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7)。中共中央關於改進報紙工作的決議。陸定--新聞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1989)。首都知名人士龍年展望的調查分析報告。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首都新聞學會受眾調查組(1989)。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新聞改革的態度和意見調查。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安崗(1984)。經濟宣傳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良榮(1986)。實踐呼喚理論,理論需要更新。中國新聞年鑑198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旭培(1985)。關於新聞真實性的討論情況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致浚(1981)。論報紙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新聞學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梓華(1981)。兩種社會制度,兩種出版自由。新聞學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梓華(1981)。新聞事業--階級的輿論機關。新聞學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何光先(1991)。新中國建立四十年來的廣播事業發展概況。中國新聞年鑑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小冬(1988)。工人政黨的三種黨報體制及其發展。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杜耀明(1990)。誰的窮途末路?中國社會主義新聞自由的絕境與契機。神州四十年:怎變成這樣的國家。香港:百姓文化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南方日報(1983)。經濟宣傳中的幾個問題。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楓(1983)。新聞要新、短、多、廣。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呂梁(1983)。按照新聞規律,做好典型宣傳。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胡耀邦(1985)。關於黨的新聞工作。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績偉(1982)。是黨的報紙,也是人民的報紙。新聞工作論說集。北京: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績偉(1984)。新聞幹部的培訓是當務之急。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績偉(1985)。關於黨報的指導性問題。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胡績偉(1986)。論黨報的黨性和人民性。新聞工作論說集。北京: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胡績偉(1986)。論人民的報紙。新聞工作論說集。北京:工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彭朝丞(1989)。怎樣看待社會協商對話?--關於社會協商對話出現滑坡趣勢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耀魁、孫旭培、沈如綱、曹宏亮(1987)。新聞改革的設想。中國新聞年鑑198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徐成(1983)。新聞記者的基本功—分量、分寸、分際。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姚文華(1988)。關於協商對話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俞松年(1989)。怎樣看待新聞立法?--關於我國新聞立法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孫旭培(1992)。新時期十年中國新聞媒介的功能與運作。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海稜、成一(1984)。毛澤東新聞理論與實踐是毛澤東思想的組成部分。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郭全盛(1983)。論典型。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馬樹勛(1983)。民族地區的報紙要有民族特色。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孫旭培(1989)。新聞體制改革略議。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力丹(1984)。馬克思論無產階級報刊。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陳秉智(1985)。是生命,也是優勢。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業劭(1981)。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不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新聞學論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業劭(1991)。新中國建立四十年來的新聞研究事業發展概況。中國新聞年鑑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惠民(1985)。關於新聞事業性質的討論情況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商愷(1984)。要重視學習新聞理論。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章壯沂(1991)。新中國電視事業三十年來的發展概況。中國新聞年鑑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張國琛(1983)。社會新聞的地位、特點和作用。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國琛(1986)。新聞真實性與法制的關係。中國新聞年鑑1986。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張學洪、強秀琴(1988)。中共十三大同步新聞宣傳效果調查。中國新聞年鑑198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張毅(1988)。試論我國新聞媒介的輿論監督作用。中國新聞年鑑198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崔尊(1989)。關於輿論監督的各種觀點。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馮建偉(1985)。服務性新聞--我國新聞業的大趨勢。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新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賈培信(1988)。關於新聞輿論監督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賈培信(1989)。怎樣看待輿論監督?--關於新聞輿論監督難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賈培信(1991)。新中國建立四十年來的報紙事業發展概況。中國新聞年鑑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楊思迅(1987)。社會制約簡論--誰影響傳播。中國新聞年鑑198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趙阜(1983)。談抓獨家新聞。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趙超構(1983)。怎樣辦《新民晚報》?。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鄭謙(1987)。對『文化大革命』發生原因的再認識。十年後的評說--"文化大革命"史論集。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赫建中(1987)。關於報業經營管理的討論綜述。中國新聞年鑑198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赫建中(1989)。我國報業經濟危機探源。中國新聞年鑑1989。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劉愛芝(1983)。重視群眾工作,重視讀者來信。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劉海貴(1992)。傳播學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沿革與走向。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香港中文學新聞與傳播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錢辛波(1984)。新聞學是一門科學。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鍾沛璋(1983)。開創新聞工作的新局面。中國新聞年鑑198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鍾沛璋(1984)。為八億農民辦報是一項偉大的事業。中國新聞年鑑1984。北京:人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鍾沛璋(1985)。一定要維護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中國新聞年鑑1985。北京:中國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關東鎮(1987)。關於報紙經營管琿的改革。中國新聞年鑑198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顏景琨(1988)。在多元媒介競爭中報紙面臨的挑戰和對策。中國新聞年鑑1988。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蕭野(1988)。獲知權與新聞學研究。中國新聞年鑑198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Miller, D.(1991)。[Liberty]Introduction。Liber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