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二十八屆省展改制的歷史檢驗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蕭瓊瑞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5
卷期:7:3=27
頁次:頁11-31
主題關鍵詞:省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1974年的第廿八屆省展改制,各方給予褒貶不一的評價。本文雖有意針對此一爭議性問題的本質有所釐清.但不可避免地,在解析問題的過程中,亦涉及了省展自創設以來的種種內部規範及實際作為。  經由本文的研究,我們可初步獲得如下的認識: 一、廿八屆改制以前的省展,內部確實擁有一套不成文的晉升管道,一批年輕的畫家,亦在此一管道中,長期參與競賽,獲升為評審委員。 二、但這套不成文的「無鑑查制度」,自始即受到某些人事問題的干擾(包括大批大陸成名畫家的來臺),而無法嚴格遵行。 三、由於未能建立良好的晉退制度,省展評審人數大約在廿二屆前後.已趨於飽和,也阻絕了新人晉升的管道。 四、廿八屆的省展改制,立意良好,但在改革的方向上,未能掌握此前省展的本質(一種較具封閉性格的無鑑查制),使省展自此走向一個無限開放、也無法形成自我風格的隨機性組合。  本文的具體結論是:一個可能建立自我獨特風格走向的「傳統省展」,未能在廿七屆以前,藉著制度化的評審晉退作為,達到內部人事換血與風格遞變的目標,終致喪失了有效延續傳統的時機;而廿八屆改制後的「新省展」,也未龍掌握省展運作的「封閉性本質」,忽略了此前藉著獲獎作家既已建立的風格傳統,而走向一個「獲獎」與「評審」之間實無必然連繫的開放式競賽,也再無法反映出一種較具歷史意義的風格走向。  本文的建議是:省展應放棄已無實質意義的「永久免審查」獎項,確實劃分與「學生美展」間的界限,脫開「推廣、普及」的舊時代觀念,以有限但亦不算微薄的獎金,有效運用(如各個項目分批隔年舉辦的「雙年獎」方式),選拔出具有較高成就的藝術創作者加以表揚,以因應新時代的來臨,重建「新省展」的尊嚴。
期刊論文
1.(1978)。謝孝德談省展。雄獅美術,8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74)。雄獅美術。雄獅美術,3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6)。藝術家。藝術家,9,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8)。雄獅美術。雄獅美術,83,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國松(1959)。談全省美展--敬致劉真廳長。筆匯,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冬富(1992)。展與當代畫壇關係之變遷(1946-1985)─以國畫部門為例。炎黃藝術,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黃冬富(1988)。台灣全省美展國畫部門之研究。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三郎(1985)。回省話省展。全省美展四十年回顧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