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反訓界說及其類型之商榷--兼談傳統訓詁術語所隱含的多層次意義
書刊名:國文學報
作者:姚榮松
作者(外文):Yao, Rong-song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6
頁次:頁235-270
主題關鍵詞:相反為訓反義詞正反引申美惡同辭正反兩義共詞褒貶義施受同辭引申反訓假借反訓同源反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8
     本文旨在檢討前人對反訓界說的紛歧,通過對正反兩派意見的商榷,提出反訓一名成立的基本命題。同時,也針對反訓材料的類型,檢討討反訓的成因及其範疇,從三種類型論探討「反訓」一詞所蘊含的多層次界說,並藉此一典型的訓詁術語所反映的前科學、不夠精密、不合共時的語言現象,總結出吾人如何正確對待傳統語言學的術語。 本文首先回顧了反訓研究的歷史及其與兩岸訓詁學發展的脈動。對反訓界說的商榷主要以蔣紹愚(一九八五)、王寧(一九九0)兩家的異同為基礎,兼及龍宇純(一九六三)、呂慶業(一九八五)等否定派的原因論。再從郭璞、董璠、徐世榮、張舜徽四家的反訓分類法的比較中,得出個人的多層次說,並把來源類型化約為四種:引申反訓、正反同詞、促借反訓、同源反訓。其中「假借反訓」是文學現象的寄生類型,其餘三類則為反訓的核心,其中「同源反訓」也帶有歷時性質,所以要繼承「反訓」一詞,就得包容共時與歷時兩個層次。
Other
1.蔣紹愚(1994)。從「反訓」看古漢語詞匯的研究,鄭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龍宇純(1963)。論反訓。華國,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璠(1937)。反訓纂例。燕京學報,22,119-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呂慶業(1985)。論反訓。長春師院學報(哲社版),1,43-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大光(1994)。反訓研究述評。語言文字學,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鍵得。論郭璞的「反訓」觀念及其舉例─兼論反訓是否存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永言(1985)。訓詁學簡論。訓詁學簡論。武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端志。訓詁學。訓詁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威漢(1987)。訓詁學導論。訓詁學導論。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石安石(1993)。語義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振鐸(198704)。訓詁學綱要。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舜徽(1988)。舊學輯存。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錢繹(1984)。方言箋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在貽(1986)。訓詁學。湖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新雄(1994)。訓詁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凡(1987)。反訓辨。語言文字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心樂(1985)。反訓例釋。古漢語論集(第二輯)。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寧(1990)。「反訓」析疑。學術之聲〈3〉。北京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齊佩瑢(1985)。相反為訓辨。訓詁學概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白兆麟。簡明訓詁學。簡明訓詁學。浙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世榮(1984)。反訓探源。語文淺論集稿。合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陸宗達、王寧(1983)。反正的引申。訓詁方法論。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華學誠(1991)。五十年來「反訓」研究情況述評。潛齋語文叢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晉)郭璞(1988)。宋本爾雅,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