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易卜生[Ibsen]劇本研究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鄧亞雯
作者(外文):Teng, Ya-we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60
頁次:頁93-124
主題關鍵詞:易卜生劇本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
     易卜生於一八二八年出生在挪威斯肯恩(Skien) ,並在一九0六年逝世;在那一段 期間內,有一連串的事件發生,這些事件都反映在他的一些劇本當中,並影響歐洲和人類的未 來。 從一八四九年到一八六三年,他完成了下列劇本:「凱特萊娜」(Catilina),「戰士塚」(The Warriors' Mound),「諾瑪」(Norma),「聖約翰之夜」(St. John's Night),「奧斯特瑞特 的殷格爾淑女」(Lady lnger of Ostraat),「索浩格的盛宴」(The Feast of Solhoug),「 賀爾吉蘭的維京人」(Vikings in Helgeland),「偽裝者」(The Pretenders)。 在一八六四年的夏天,易卜生首度到達意大利,在那完成了「布蘭德」(Brand) (一八六六) 和「皮爾.金特」(Peer Gynt) (一八六七)等劇本。在一八六九年,他又於德國的德瑞斯頓 完成了新著作--「青年聯盟」。在其中它處理當代生活中的種種摩擦和潮流。接著下來的劇 本是「社會棟樑」,「傀儡家庭」和「群鬼」,以及「國民公敵」和「野鴨」。以上劇作皆為 社會寫實劇。 在他未來的劇本中,易卜生將注意力轉移到特殊階層的一些人身上,像是「羅斯默爾尚」,「 來自海上的淑女」,「海達.蓋博勒」,「建築大師」,「小猶奧耶夫」,「約翰.蓋博瑞爾 .鮑克曼」,「當死者復甦時」。 故易卜生的著作可被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浪漫主義階段,再來則進入寫實主義階段;最後進 入象徵主義階段;以下各章是以他的不同人生階段所創作的劇本為探討的對象,也述說了易卜 生對當時的社會和個人意識方面所做的批評和分析。
圖書
1.Eleven Plays of Henrik Ibsen。The Modern Library。  new window
2.Ibsen: An Approach。London:Methuen & Co.。  new window
3.Eight Plays by Henrik Ibsen。NY:The Modern Library。  new window
4.Riviere, Joan、Freud, Sigmund。The Ego and The Id。New York, NY:W. W. Norton & Company, Inc。  new window
5.Henrik Ibsen: The Last Plays。NY:Hill and Wang。  new window
6.Ibsen Plays: Five。Methuen Drama。  new window
7.(1971)。Ibsen, A Biography。Garden City, NY:Doubleday & Co.。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