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中國考古學海洋島嶼的研究取向--以殷商文化的海洋成分為例
作者:陳仲玉
書刊名: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 : 考古.歷史.文化;宋文薰, 李亦園, 張光直 (主編)
頁次:209-225
出版日期:2002
出版項:臺北:南天
主題關鍵詞:考古學海洋島嶼研究取向殷商文化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8
期刊論文
1.欒豐實(1994)。論岳石文化和鄭州地區早商文化的關係-兼論商族起源問題。華夏考古,4,8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干志耿、李殿福、陳建開(1985)。商先起於幽燕說。歷史研究,5,2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谷建祥、賀雲翱(1990)。中國新石器時代海洋文化體系中不同文化圈之形成與交融。東南文化,5,96-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1989)。河南省舞陽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第二至六次發掘簡報。文物,1,1-1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基(1991)。試說青蓮崗文化與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關係。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86-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徐曉望(1988)。論中國歷史上內陸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交征。東南文化,3(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徐曉望(1999)。關於人類海洋文化理論的重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4),4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廣仁(2000)。海岱區的商代文化遺存。考古,2,195-2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長壽、張光直(1997)。河南商丘地區殷商文明調查發掘初步報告。考古,1997(4),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彭柯、朱岩石(1999)。中國古代所用海貝來源新探。考古學集刊,12,119-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伯達(1989)。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2,3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笑梅(1989)。論泰沂文化區。海岱考古,1,344-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興林(1995)。淺談商代漁業的幾個問題。殷都學刊,4,8-1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衛斯(1985)。試論貝幣的職能與殷商時期的商品經濟。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蕭豔(1999)。論雲南長期使用貝幣的原因。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105-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戴志強(1981)。安陽殷墟出土貝貨初探。文物,3,7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鍾柏生(1993)。史語所藏殷墟海貝及其相關問題初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3),687-7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高去尋(1954)。殷禮的含貝握貝。中央研究院院刊,1,373-4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高廣仁、邵望平(1984)。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海岱歷史文化區。史前研究,1984(1),7-2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仲玉(2000)。論海灣三角洲環境的考古學取向-以珠江三角洲爲例。東南亞考古學國際小型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東南亞區域研究計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近藤喬一(1998)。商代海貝的研究。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389-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hen, Chung-yu(1999)。Sea Nomads in Prehistory o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16th Congress of the Indo-Pacific Prehistoric Association。Melaka, Malaysia。1-7。  new window
4.陳仲玉(2000)。論海灣三角洲環境的考古學取向-以珠江三角洲爲例。東南亞考古學國際小型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Li, Chi(1977)。Anyang。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2.宋文薰、李亦園、張光直(2002)。石璋如院士百歲祝壽論文集--考古•歷史•文化。臺北: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蘇秉琦(1997)。中國文明起源新探。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濟、萬家保(1970)。中國文明的開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斯年(1933)。夷夏東西說。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秉琦(1998)。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嚴文明(1998)。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樣性。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樹明(1989)。考古發現中的陶缸與我國古代的釀酒。海岱考古。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伍獻文(1943)。中國科學社二十三屆年會論文提要:「武丁大龜」之腹甲。讀書通訊。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讀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濟(1933)。安陽最近發掘報告及六次工作之總估計。安陽發掘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佟偉華(1989)。膠東半島與遼東半島原始文化的交流。考古學文化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飛海(1989)。先秦貨幣。中國歷代貨幣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煒(1989)。龍山時期的禮制。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廣仁(2000)。大汶口文化的葬俗。海岱區先秦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廣仁(2000)。大汶口文化社會發展的兩段論。高廣仁海岱區先秦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廣仁(2000)。山東地區史前考古的世紀回顧。高廣仁海岱區先秦考古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廣仁、邵望平(1986)。中國史前時代的龜靈與犬牲。中國考古學研究--夏鼐先生考古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高廣仁、胡秉華(1989)。王因遺址形成時期的生態環境。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江凱。論北庄類型。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郭大順(1989)。遼西古文化的新認識。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鄒衡(1989)。中國古代的早期城市。海岱考古。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德日進、楊鍾健(1936)。安陽殷墟之哺乳動物群。中國古生物誌。實業部地質調查所:國立北平研究院地質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嚴文明(1998)。中國史前文化的統一性與多樣性。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蘇秉琦(1998)。關於考古學文化的區系、類型問題。北京大學百年國學文粹-考古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