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跨媒介敘事視角下電影生態美學研究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劉永亮鐘大豐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0)
頁次:85-91
主題關鍵詞:跨媒介敘事電影生態美學去本體化科學技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當前跨媒介視角下的電影敘事由原來的注重時間性、因果性的線性敘事走向斷裂式的非線性敘事。藝術受眾中心化所導致藝術自律性減弱,人們對電影的觀看習慣、審美趨向、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改變,致使電影藝術在整個社會生態中出現去本體化與審美趨同化的傾向。今天電影的生產和傳播機制,電影的敘事方式與格局變化正是電影本體與整個社會文化生態之間適應與調和的結果。電影的生態美學試圖突破人類中心主義和二元思對立的認識論思維,構建出電影生態和電影本體和諧共存的美學觀念。
期刊論文
1.曾繁仁(2003)。試論當代存在論美學觀。文學評論,20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繁仁(2007)。當代生態美學觀的基本範疇。文藝研究,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俊(2015)。論傳媒藝術的科技性--傳媒藝術特徵論之一。現代傳播,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立元、栗永清(2009)。從"生態美學"到"生態存在論美學觀"。東方叢刊,200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欣复(1994)。論生態美學。南京社會科學,199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薇(2011)。生態美學、環境美學與自然美學辨析。晉陽學刊,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寧(2016)。互聯網時代藝術的跨媒介叙事。民族藝術研究,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儀平策(2003)。從現代人類學範式看生態美學研究。學術月刊,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趙奎英(2004)。"存在本體"與"生態視野"--試談中國當代美學的前景與出路。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魯曉鵬、陳旭光、陳陽(2016)。華語生態電影:概念、美學、實踐。創作與評論,20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羅耀東(2016)。文明對話與文化比較。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趙善青、李明賢(2010)。從"祛魅"到"復魅"--當代生態美學研究現狀。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馬傑偉、張瀟瀟(2011)。媒體現代--傳播學與社會學的對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dorno, Theodor W.、張峰(1993)。否定的辯證法。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繁仁(2003)。生態存在論美學論稿。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ommoner, Bany、侯文蕙(1997)。封閉的循環--自然、人和技術。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耘(2008)。複雜性生態哲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朱麗婭•克里斯蒂娃(1969)。Semeiotikè。牛津:布萊克威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英俠(2005)。最清新的聲音。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文成(2016)。海德格爾晚期美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Wartenberg, T homas E.、張奉栖(2011)。什麽是藝術。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亨利.詹金斯、杜永明(2012)。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衝突地帶。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周星(2016)。網絡時代與審美嬗變中的電影藝術。中國電影批評年鑒2015。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