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水準排球競技技術表現對勝負影響之探討
作者:余清芳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ISBN:9789865709488
主題關鍵詞:排球運動競賽
學門:體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林柏化(20000300)。我國與日、韓男子排球隊實力分析。中華體育季刊,13(4)=52,2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志成(20110500)。世界排球聯盟男子比賽勝負關鍵技術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8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筱真、林如瀚(20080900)。2006年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技術研究。運動教練科學,11,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Quiroga, M. E.、Rodriguez-Ruiz, D.、Sarmiento, S.、Muchaga, L. F.、Da Silva Grigoletto, M.、Garcia-Manso, J. M.(2012)。Characterisation of the main playing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service in high-level women's volleyball。Journal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Sports,8(1),1-13。  new window
5.林孟賢(20050500)。競技排球運動致勝因素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383-3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寶石、宋國偉、陳克舟(20070100)。男子排球發球表現之分析--以2005亞洲四強男子排球挑戰賽為例。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3,185-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登聰、賴淑惠(20061000)。現代排球比賽發球與接發球趨勢之探討。大專體育,86,13-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建平、莊清泉、楊聯琦(20090600)。排球防守反擊文獻研究分析--以2000年至2007年為範圍。休閒保健期刊,1,119-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娟娟(1995)。論排球比賽中後排攻擊與跳躍發球。大專排球研究論集,2,129-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lan, K.(2006)。The 4 steps of jump serving。Volleyball,17(4),44-47。  new window
11.Rezende, Bernardo(2003)。Special Topics-Learn from Top Coaches。Coaching & Playing olleyball,24,9-14。  new window
12.白樺(2000)。排球每球得分制比賽中的得分因素效果分析。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6(4),319-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建平、鄭金昌、莊清泉、陳乃銓(20110400)。休戚與共合作無間--排球比賽防守反擊之重要性。大專體育,113,3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紀進、徐雄傑、李瑜、朱唯萍(2001)。防守反擊在現代排球比賽中的應用。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1(1),9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解德春(20091200)。臺電隊參加2004年至2008年企業男排聯賽之技術成效分析。淡江體育,12,64-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建毅(20060600)。我國優秀男子排球選手得分技術競技能力與比賽成績表現之關聯研究。排球教練科學,8,5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Forthomme, B.、Croisier, J. L.、Ciccarone, G.、Crielaard, J. M.、Cloes, M.(2005)。Muscular and physical features correlated with ball velocity during the volleyball spike。Computer Methods in Biomechanics & Biomedical Engineering,8,105-106。  new window
18.Masumura, Masanao、Marquexz, Walter Q.、Koyama, H.、Michiyoshi, A. E.(2007)。A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erve motion for elite male volleyball players in official games。Journal of Biomechanics,40(2)。  new window
19.林竹茂(1999)。當今排球技能戰術主要特徵與展望研析。大專排球研究論集,5,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Coleman, S. G. S.、Benham, A. S.、Northcott, S. R.(1993)。A three-dimensional cinematographical analysis of the volleyball spike。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11,295-302。  new window
21.Miroslav, E.(2001)。Brief technical evaluation of the 27th Olympiad in Sydney。The official FIVB Magazine for Volleyball Coaches,1,6-12。  new window
22.李瑞娟(1993)。排球比賽基本技術表現與勝負之相關研究。中華排球,61,129-1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章猛(2003)。排球跳發球的"質""量"分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3(2),195-1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函潔(2001)。排球比賽得分結構差異性討論。大專排球研究論集,7,131-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孫苑梅(20031100)。國小排球教練選材意識與訓練理念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7,241-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竹茂(1994)。現代競技排球發展趨勢與展望。大專排球研究論集,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春植、國翠娟(1999)。排球比賽中站發球與跳發球效果比較。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5(3),230-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趙國斌、黃長福(19940800)。排球前後排扣球之運動學分析。體育學報,17,243-2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Eom, H. J.、Schutz, R. W.(1992)。Statistical analyses of volleyball team performance。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63(1),11-18。  new window
30.黃德壽(2003)。參加第一屆亞洲女子限高排球賽我國與各隊交戰記實。中華排球,106,49-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余清芳、黎玉東(20021000)。自由球員對排球運動影響之研究。大專體育,62,6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廖德秦(20010400)。我國青年男子排球選手鄭友裕跳躍發球動作之運動學分析。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1(2),123-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永祥、胡林煥、楊總成(20060600)。基層排球運動選手選材之應用。排球教練科學,8,28-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莊艷惠(19930600)。女子排球不同發球距離及接發球效果的探討。國立臺灣體專學報,3,105-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吳美玉、林竹茂(19950800)。我國女子排球舉球員與世界級優秀舉球員舉(傳)球技術優劣研究--以一九九四年世界女排大獎賽臺北站為研究對象。體育學報,19,85-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黃輔周、黃健(1981)。排球運動員的靈活性訓練。安徽體育科技,1981(2),2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黛芬、陳松盛(20010200)。世界女排發球型態與成效之分析。大專體育,52,108-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德壽、楊總成(20111200)。視野影響排球運動選手防守動作之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7,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郭國隆(20080800)。我國男子排球比賽扣球攻擊戰術及攻擊得分結構之研究--以大專男子與高中男子球隊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7(2),160-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承玉(2000)。21世紀世界排球技戰術發展趨勢探討。曲阜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6(4),9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蔡崇濱(19991200)。贏球得分制對排球比賽的影響和對策。中華體育季刊,13(3)=51,29-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克舟(20130900)。大專男子排球聯賽發球型態與落點之分析。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3),87-9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統娟、薛俊彬(2007)。對第十五屆排球世錦賽中外女排球接發球和防守效果的研究分析。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162-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宏裕、黃娟娟(20040600)。2002年世界盃男子排球四強決賽防守後進攻攻擊位置得失分之比較分析。排球教練科學,4,4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賴淑惠、李致美(20061200)。加強排球發球心理素質之探討。大專體育,87,27-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鄧政偉、林寶城、徐月琴、孫苑梅(20071100)。杜哈亞運男排八強快攻成功率與比賽結果之分析。北體學報,15,249-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段明宏、江勁彥(20080600)。排球運動員的選材科學觀。彰化師大體育學報,7,96-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孔建嘉(20121200)。不同型態發球得、失分之分析:以100學年度大專男子排球聯賽預賽B組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1(3),191-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鳳來(2010)。對排球攔網技術的綜述。價值工程,2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朱征宇、顧偉農、付強(2002)。九運會女子排球決賽勝負隊得失分規律的分析。中國體育科技,38(10),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吳忠政、陳慶軒(20101200)。現代排球選手選材指標之探討。排球教練科學,16,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祿田、匡中和(1997)。排球發球區擴大對一傳影響的調查分析。山東體育科技,1997(2),3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周慶柱、王曉芳(2009)。預見在排球運動中的運用及其能力培養。赤峰學院學報,25(4),7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孟範生、張忠新、張濤(2001)。排球每球得分賽制下的發球規律性探討。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5(3),6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屈東華、呂雲龍(2006)。中外優秀男排運動員身體形態和扣攔高度特徵的比較研究。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1(1),9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岳金庫(1988)。試談單腳起跳背飛扣球的運用與創新。中國體育科技,1988(6),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林佳弘(20090600)。2008世界女排大獎賽臺灣站攻擊戰術之分析。排球教練科學,13,7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金春植、姜允哲(1998)。關於排球--攻攔網效果的研究。延邊大學學報,24(4),4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前田健(1985)。談攔網的空中技術。體育與科學,198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胡啟林(2001)。排球新規則帶來的新變化。湖北體育科技,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袁川、劉建華(2002)。從得失分看男排聯賽接發球進攻系統特點。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1(3),43-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高松齡(2006)。第27、28屆奧運會女排運動員身體形態和網上高度的比較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9(5),700-7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高瞻、董順波、曹慶雷(2012)。世界優秀男排運動員非技術因素指標變化特徵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12(11),6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歡(2004)。第9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國隊快攻戰術運用效果分析。中國體育科技,40(4),6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張志青、黃宏裕、邱金治(20080600)。中華男子排球國家代表隊參加2007年亞洲男子四強挑戰賽各項得分技術與效果之研究--以嘉義站比賽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2),158-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恩崇(20060200)。臺灣師大女子甲組排球隊攔網技術訓練與績效評定。大專體育,82,35-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張新中(2002)。排球發球技術的年代特徵及其攻擊性分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8(3),7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馬國義、張慶春、崔建強(2005)。社會心理環境與少年運動員成才。武漢體育學院學報,39(3),8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曹蘭菊、曹慶雷(2008)。我國女子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位置特徵分析。河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7(5),150-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許瑞勳、郭瑞平(2005)。排球運動發展中的哲學規律探討。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7(5),84-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少堅(1999)。亞洲與歐、美女排運動員若干非技術因素的差異性。中國體育科技,1999(2),3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銘鐘(20140600)。2010年亞洲青年男子排球比賽得分技術與成績表現之相關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5,140-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黃煥民、蔡熙銘(20010900)。中華男排與1998年世界男排錦標賽參賽選手身高、體重、年齡之分析。高應科大體育,1,102-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董茂林(2014)。單腳起跳快攻戰術在女排比賽中的運用。金田,201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鄗燕紅(2002)。排球規則下攔網技術透視。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2),64-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蓋洋、李保新(2005)。我國與世界優秀排球運動員的年齡、體重、身高的對比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1),82-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鄧龍、吳興盛(2014)。倫敦奥運會中國女排1/4決賽失利原因解析。安慶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鄭偉(2005)。對"競技能力均衡發展原則"的探討與分析。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1(4),95-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藍卉羚、李建毅、黃怡仁、吳忠政(20120600)。2009-2012年國際排球競賽賽新則詮解釋與對比賽影響相關性研析。交大體育學刊,3,60-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顏政通、洪盛朗(20050600)。排球攔網動作之概念圖。排球教練科學,6,28-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Claver Rabaz, Fernando、Jiménez-Castuera, Ruth、Gil-Arias, Alexander、Moreno Domínguez, Alberto、Arroyo, M. Perla Moreno(2013)。Relationship between performance in game actions and the match result: A study in volleyball training stages。Journal of Human Sport and Exercise,8(3),S651-S659。  new window
82.Quiroga, M. E.、Garcia-Manso, J. M.、Rodriguez-Ruiz, D.、Sarmiento, S.、De Saa, Y.、Moreno, M. P.。Relation between in-game role 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in elite women's volleyball。The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4(9),2316-2321。  new window
83.Sturm, Fred(2003)。Choosing your offense。Coach and Athletic Director,73(3),38-39。  new window
84.張宏偉、沈輝(2005)。從04-05全國排球聯賽展望江蘇女排十運之路。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9(4),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杏麗、陳麗蘋(2004)。女子排球不同扣球位置、扣球戰術的應用分析。九十三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體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體育學院。117-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ag, Herbert(1988)。The Teaching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New Research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s。SOSCOC Interdisciplinary Seminars。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姚正台(2007)。大學男子排球比賽發球得分效益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連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正忠(1998)。古巴女子排球隊戰術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資榮(1982)。排球正面攻擊之起跳動力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余清芳(2006)。世界大學運動會女子排球賽主動得分與被動得分成效對比賽成績影響之研究--試以2003年暨2005年比賽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恩崇(2001)。我國優秀三級男子排球選手四號位強攻扣球運動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旭(2006)。對影響排球自由人競技能力主要因素的研究(碩士論文)。陜西師範大學,陜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立佳(2012)。2010年世界男排聯賽中外男排網上實力對比研究(碩士論文)。河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元剛(2010)。中國男排攔網運用的時空分析(碩士論文)。遼寧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雲菲(2014)。第16屆亞運會中國男排與四強球隊進攻效果對比研究(碩士論文)。河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狄祥(2011)。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女子排球致勝因素之分析(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錦璋(1998)。從動力鏈理論探討排球扣球時的手臂揮擺動作(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芳梵(1996)。排球後排扣球進攻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賴永成(1997)。女子排球背後扣球兩種不同起跳動作之運動學差異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煌典(1986)。女子排球比賽中基本技術之比較分析。長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文宗(1980)。排球。臺北:台北市立體育專科學校體育學術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本力(1988)。體育控制論。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和章(1985)。六人制排球攔網技術理論與應用之研究。精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芳梵(1991)。排球訓練法。台北市:台北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芳梵(1997)。現代男子排球特性發展之研究。台北市:一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亞龍、王汝英(1992)。中國優勢競技項目致勝規律。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倪丰國、祝嘉銘(1979)。排球技戰術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安格、黃輔周(1985)。現代排球訓練理論與實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樹淵(1982)。排球運動技術分析。協進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竹茂(1985)。排球跳躍扣球發球之研究。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崇濱、胡文雄(1997)。排球運動史話。臺南:供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樹淵(1997)。運動科學導論。臺北市:偉彬體育研究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金泉(2010)。易學易用SPSS PASW統計分析實務。新北市:全華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詩賓(2003)。世界級與亞洲級女子排球比賽得分技術成效因子之研究。中壢市:高教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娟娟(1996)。女子排球比賽中不同發球位置發球距離發型態與發球落點對發球效果的影響。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德壽(1991)。排球訓練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台北市:知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長傑(2004)。奥林匹克進展--從雅典到雅典。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Pena Lopez, J.(2013)。Analysis of the service as a performance factor in high-level volleyball and beach volleyball。Barcelona:Universitat de VIC。  new window
20.Bompa, Tudor O.、林正常、蔡崇濱、劉立宇、林政東、吳忠芳(2001)。運動訓練法。藝軒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Zimmermann, B.,Thorsteinsson, H.(2008)。Olympic Games 2008 Men--Introduction,http://www.fivb.org/en/technical/olympics/2008/men/。  new window
2.教育部(2013)。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http://www.sa.gov.tw/wSite/np?ctNode=226&mp=11&idPath=214_226。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