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民國前期北京皇城城墻拆毀研究(1915~1930)
書刊名:近代史研究
作者:賈長寶
作者(外文):Jia, Changbao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1)
頁次:45-68
主題關鍵詞:北京皇城城墻拆賣京都市政公所顏惠慶華南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北京皇城城墻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作為明清北京四重城中皇城的邊界,直到民國成立時仍基本保存完好。1915—1924.年間,京都市政公所為改善北京城交通,在皇墻上開辟大量豁口,并增加門洞,修建穿墻道路。1921年3月,市政公所為節省經費,創議"拆取皇墻舊磚,用于大明濠排水渠整修工程"。同年6月起至1927年,市政公所和內務部組織拆賣了8公里以上的皇墻,所得磚瓦除用來修建大明濠外,還被大量撥給政府機關或高官倒賣牟利。顏惠慶兩次組閣期間,曾下令市政公所中止拆墻取磚行為,但隨著其失勢,該禁令也失去效力。在輿論壓力下,1927年8月至9月,國務院總理潘復派專員查辦"拆賣京師皇城事件",卻因案情復雜、牽涉范圍過廣而未能公布完整的調查結果。何其鞏擔任北平市長期間(1928年6月至1929年5月),結合"北平文化游歷區"的建設,力阻工務局局長華南圭的拆墻主張,對皇墻進行了有力保護;但在其離任后,1929年9月至1930年底,工務局又將剩余皇墻部分拆毀、取磚,以完成大明濠的整修。此時,原周長約13公里的皇墻,只留下不足2公里的一小段。皇墻的被毀,與北京城近代化轉型過程中當局的市政建設理念存在密切關系,即"保存遺跡的愿望作為對帝國遺跡的炫耀,必須讓位于市民公共利益的需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